信托監管基本框架敲定 銀監會走出治亂怪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4日 12:38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程志云 長沙報道 在信托法成立三周年之際,信托業的監管法律框架也開始顯露端倪。 近日,長沙信托法國際論壇上,銀監會非銀部主任高傳捷表示,一批信托監管規章和文件將有望在年內陸續出臺。銀監會已經初步構建起信托公司經營與監管的基本制度框架。
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隨著信托行業的不斷壯大發展,配套法規不完善逐漸成為制約信托業發展的瓶頸。銀監會下大力氣構筑信托法律體系正是走出治亂循環的起步點。 瓶頸 “盡管經歷了5次清理整頓,重新登記的信托公司資產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但監管層對于信托公司的一亂一治的監管方式并沒有根本性的改觀,規則不清、主業不明制約著整個行業的發展。”一位信托公司老總將矛頭直指監管層。 2001年4月30日《信托法》正式出臺,2002年6月5日和27日央行頒布《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投資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業內統稱為一法兩規。業內普遍認為,以《信托法》為標志,信托行業走上了法制規范的道路。 到了2003年下半年,信托業務無論是在量的方面還是質的方面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相關數字顯示,到2003年底,信托公司自營資產944億,信托財產1635億;828個集合信托計劃,涉及15萬民眾。 然而,這種井噴式的發展并沒有持續太久。隨著2004年初慶泰信托惡炒桂林旅游(000978)、金新信托遭遇兌付難題等少數信托公司出現風險之后,監管層開始加強了監管力度。 2004年4月,銀監會非銀部在合肥召開監管會議,會議主題就是銀監會對信托公司監管的要求。此后5月份全國銀監局對信托公司實行交叉換位檢查摸底,這是信托公司重新登記以來第一次全國性的檢查。而6月份銀監會又下發了46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信托投資公司監管的通知》,將合肥會議精神落實在文件中。 “監管層一施壓,我們的業務根本就不敢動了。少數公司出了問題卻讓全行業來買單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位信托公司業務主管對此十分不滿。據了解,2004年二、三季度信托公司業務量明顯下降。一些專家因此預測第六次清理整頓將會來臨。 對此,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認為,法規本身缺乏細則、獎懲不明,所以一家生病,大家吃藥,“配套法規不完善逐漸成為制約信托業發展的瓶頸。也只有不斷完善政策法規監管,信托行業才能真正走出治亂循環。”他說。 整合監管框架 一位銀監會人士告訴記者,銀監會今年下半年對信托公司的監管工作主要是三件事,做好信托公司有關制度的完善工作是其中的重點也是難點。 三年以來,一批監管規章和文件陸續出臺,其中包括《對信托公司股東資格審查通知》、《信托公司清算、轉制工作的通知》、《開設信托專用證券和資金賬戶的通知》等等,這些文件配合一法兩規構成了信托公司經營與監管的基本制度框架。 然而,這僅僅是監管層整體構想的一部分。 按照監管層的思路,整個信托法律框架將圍繞“信托公司管理辦法、資金信托業務規范和其它配套法規”三個主體部分組成。其中,在信托公司管理辦法的法律框架中,除了現有信托公司的股東資格審查和清算轉制規定之外,還將對信息披露、內部控制及評價、公司治理進行規范管理。而在對信托業務的規范中也將出臺對結算、賬戶、信息披露、房地產、異地等業務細節全方位的配套法律規范。除此以外,信托公司的登記、稅收和會計的配套法規也將會逐步完善。 此外,作為三個分類監管的標準性文件,信托公司的公司治理指引、內部控制指引、對信托公司經營活動的監管文件有望在年內出臺,并將成為考核信托公司各項指標的文件,現在正常經營的56家信托公司都將按照此標準衡量,分為“優秀”、“一般”和“需要重點關注”等類別。分類監管政策實施后,信托公司的等級情況將直接決定其今后的經營范圍和市場地位,備受信托公司關注的企業年金業務也將參照分類結果來決定信托公司參與的程度。 至此,信托公司經營與監管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經成型,“不大可能出現以前的顛覆性事件,也不會再推倒重來。”高傳捷強調說。 限制高風險業務 此次會議透露的另一個信息是,高風險業務,尤其是證券業務和關聯交易,將成為銀監會法規制度建設最為關注的重點。 高傳捷在會上特別提醒信托公司在進行信息披露時一定要按照規定披露關聯交易,在公司治理上也要采取一些相應的制約。 而對于證券信托,監管機構也已構筑了相當完善的法規體系,46號文件已經作出明文規定。而近期,監管層又統一發布了《關于信托投資公司開設信托專用證券賬戶和信托專用資金賬戶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證券信托的賬戶分立的操作標準。 一位專業人士介紹認為,針對高風險而言,和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信托業的風險積累并不是最大的,但其化解風險的能力卻比較弱。信托行業需要去管理他人財產,業務種類很多,而且還要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需求。信托制度自身要求信托公司必須將自有資金賬戶和客戶賬戶分離,這就造成信托公司無法化解代客理財可能出現的虧損,稀釋自身信用風險的余地非常小。因此,必須通過法規形式對高風險業務的操作模式進行嚴格規范。 十年規劃 在此次會議上,高傳捷透露,對信托業的兩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前三年之內完成基本制度,包括財務、稅收、登記、交易轉讓等配套制度的完善,后兩年實現恢復性的發展,信托資金總量力爭達到6400億;再后五年,信托公司必然會追上銀行、證券、保險,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大金融支柱之一”。 然而,現實之中仍存在諸多難題。 對于立法的難度,銀監會保持非常清醒的認識。“這是一項非常嚴峻的挑戰,”高傳捷說,“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主要制度的制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將來信托協會成立之后,我們也有可能將一些涉及到信托公司內部的比較微觀的制度(例如受托人盡職管理信托財產的標準)委托給信托協會來做。”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信托行業的制度建設難度在于要與銀行的監管方式相區別,不要依據資本充足率等一系列監管銀行的指標來監管信托公司。他認為,信托監管制度主要體現兩個方面要義:一是監管金融機構的信托活動要忠實遵循信托文件的結構要素。因此,監管層應該按照信托原理明確貫徹信托獨立性原則和信托財產的特殊性的措施;其二是監督受托人忠實履行與委托人約定的信托合同,需要進一步制定行業經營準則,在信托活動的業務流程、崗位職責、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財務制度以及不盡責履行合同的懲罰等方面制定具體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