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在政策間輪回 強心劑能否根治其弊病(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1日 10:42 中國經濟周刊 | ||||||||
資料2:
政府救市的“有為”與“無為” ★文/胡海峰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中國股市歷來就素有“政策市”的綽號,政府救市“十次九靈”。不久前國務院加快落實“國九條”的消息讓市場為之大振,足以說明這一切。我們在高興之余,不免還有諸多的疑慮:今天市場的反彈是不是像過去歷次政府救市一樣,總是曇花一現? 上述擔心不無道理。因為投資者經歷過太多的痛,2002年停止國有股減持的政策,無疑是政府最大的一次救市。當時引發的“6.24”井噴行情,至今令不少投資者還歷歷在目。然而,好景不長,當市場剛剛為國有股停止減持歡呼的時候,投資者一下子又步入“國有股全流通”的陰影;與時同時,政府為解困國有企業,向市場推出的具有巨額抽血效應的超級大盤股還在不斷地登臺。如此一拉幾打,市場焉有不跌的道理? 于是乎,人們對政府救市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第一種觀點認為,政府不應該干預股市,應做到“無為而治”,因為市場本身有自己的規律,政府的干預只會加劇市場的波動和混亂,所以政府和管理層不要去理會股市指數的高低,應該放手讓市場“看不見的手”去調節市場;第二種觀點則截然相反,認為市場出現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固有的投機缺陷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政策不完善和不科學贊成的,因此這兩方面都需要政府“有所作為”,出面干預股市,用“看得見的手”去調控大盤指數,只有這樣中國證券市場才能健康發展。然而,無情的事實使我們認識到,這兩種觀點都存在問題。如何認識政府在股市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我們以新的視角來思考。 其實,縱觀世界各國證券市場,政府都是作為監管者來有條件地干預股市的。因為股票市場是一個嚴重信息不對稱和投機氣氛濃厚的場所,政府只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證市場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所以,政府“無為而治”肯定是不行的。然而,政府的“有為而治”又是有條件的。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發展中國家,政府承擔著大量的社會目標,國有資產又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從本質上是一只利益之手,有時候,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就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或者某一個利益集團的需要,其出臺的政策不僅不會有效地維護市場,反而會“掠奪”市場,對市場造成無情的沖擊。國有股減持政策無疑就是“掠奪之手”失敗的杰作。 由此可見,如果政府救市沒有真正從投資者角度出發,以保護投資者利益尤其是廣大中小公眾投資者的利益出發,而是以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制定政策,其結果往往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就是虎頭蛇尾,只能使投資者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最終陷入絕望。 但愿此次落實“國九條”,政府切實從維護市場穩定和發展的角度出發,拋開利益的掠奪之手,真正使救市不再曇花一現。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上一頁]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