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中國經濟周刊》2004 > 正文
 

鼓勵外商投資 促進共同發展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8日 17:44 《中國經濟周刊》

  日前,在“2004國際投資論壇”上,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就我國的投資形勢向與會的國內外政界和商界人士表明,外資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目前的形勢更有利于外商投資。

  ★商務部部長 薄熙來

  外資功莫大焉

  首先,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資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國GDP在1979年是1400億美元,去年正好是14000億美元,25年間增長了10倍,年均增長9.4%。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累計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5000多億美元,無疑大大催化了這一進程。外資在中國進出口中占了大頭。去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8500多億美元中,半數以上的進口和出口是由外商投資企業實現的。

  國外投資和境外投資有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就業。目前在中國的23萬家外商投資企業直接就業人數2350萬人,平均一家外資企業吸收100人就業。

  而且,中國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外商投資企業功不可沒。正如鄧小平所言,現在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密不可分。而企業之間的交流又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文化上、教育上、科技上以及思想感情方面的交流與融合。中國擁有13億人口,隨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實體與世界融為一體,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也大大加快了。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利用外資利于全球實現大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不僅做生意,還同時是友好的使者,聯系的紐帶。

  投資中國潛力巨大

  外商投資在產業規模上、技術轉讓的層面上、研發中心的建立及地區總部的設立上、加工業的配套及與流通業和服務貿易的結合上,都還大有可為,尚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去做。

  現在,中國利用外資有了更好的基礎。中國在2001年加入了WTO,我們對自身的經濟結構、管理模式相應進行了重大的改革、改造,和世界正全面接軌,為外國企業在更加透明的、方便的、熟悉的環境中投資,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中國是一個大市場,而且是容量不斷擴充的大市場。分析表明,中國的市場容量至少在今后的十年,還將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去年,中國的居民消費達46,000億元人民幣,生產資料的消費也達87,000億元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去年從全球進口的貨物超過了4000億美元,今年有望超過5000億美元,到2010年中國的進口當年可以實現10,000億美元。在很多產品和領域,中國已有較強的購買能力。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市場也深具潛力,居民儲蓄已經超過了12,000億美元。有專家預測,到2010年,中國的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將出現1億個年均收入達15萬元人民幣的家庭,這些家庭將具備購買私人住房、轎車的能力。去年,中國私人轎車的消費已經超過150萬輛,到了2010年,我們當然更樂觀。特別重要的是,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13億人口的需求是深厚的,持久的。正因為中國現在還有很多并不富足的地區和人群,要求改善生活條件的消費需求也就長期存在,可以預想,巨大的需求將繼續拉動經濟的發展。

  繼續鼓勵外資

  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一些不同的說法,懷疑中國是否要繼續堅決地走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的道路。我想強調以下幾點:

  我們要穩定現有的政策,F有的政策、措施、法律不變,外資準入的各項政策保持不變。適應新的形勢,我們要制定新的相應政策。要加強區域合作。特別是中國政府做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的決策,這是中國政府的一項國策。中國的東北和中西部有豐富的資源,有強勢的人力和科技實力,也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希望大家能重視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西部的開發。

  最后要強調的是,第一,中國經濟形勢很好,運轉是正常的,發展是順利的。第二,中國的外資政策將保持穩定,并不斷獲得改進。第三,投資中國是有利可圖的,是能賺錢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更好。第四,來華投資,越快越好,質量越高越好。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外商投資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歐洲冠軍聯賽
深圳健力寶獲中超冠軍
雀巢奶粉被訴造假
2005中國國際時裝周
廣州車展美女圖450張
經典兩廂車狂熱貼圖
家居家裝實用圖庫
北京打折樓盤信息匯總
劉翔自傳:我是劉翔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