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國九條 股權分置“軟著陸”已逼近最后時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8日 11:30 《財經時報》 | ||||||||
新一輪關于股權分置與資本市場危局的大討論形成的主流意見是:“國九條”的核心是改革和完善資本市場體系,解決股權分置是主要矛盾,也是破解資本市場危局的關鍵。這意味著從中央政府層面看,已經為中國股票市場鎖定必須解決股權分置這一問題的大原則 本報記者 鄧妍
如果說國務院在今年初發表《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九條”),是解決股權分置的最佳信號,那么現在,或許是以“軟著陸”方式解決股權分置的最佳機會。 上海睿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寧日前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強調,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時間已經不多。如果在國有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一批“巨無霸”公司上市前還不能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將造成中國證券市場的“硬接軌”;“硬接軌”會不會導致券商“集體破產”,會不會引發“金融危機”,難以估量;而假若現在還抱有“把問題留給后人解決”的想法,則是“嚴重脫離實際”。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李振寧讀研究生期間,其碩士論文《科爾內經濟思想研究》及主持翻譯的《短缺經濟學》,就對推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起了積極作用。當時提出的許多概念,如“短缺經濟”、“過剩經濟”、“軟預算約束”等,至今仍被廣泛運用。 在體改系統工作時,李振寧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股份制的國際比較和借鑒。去年底開始,他陸續發表的《中國證券市場治市方略反思和探討》等文章,受到市場人士和管理層的重視。 股權分置的數次糾葛 與其他學者多認為“股權分置的形成來源于意識形態障礙”不同的是,李振寧認為,股權分置是計劃經濟指導思想下“利益均沾原則”所起的作用。 他舉例說,中國股市最早一批上市的延中實業、浙江鳳凰、深寶安(資訊 行情 論壇)等,多是集體、民營企業。當時并無太多人拿“姓資姓社”說事。這主要在于股票發行后幾乎賣不出去,需到處推銷。在政府取消漲、跌停板,組織“托市”,燃起1992年股市兩個月股指翻兩番的大行情,股票成了搶手貨后,國企方開始大規模上市。 1993年,李振寧曾向中國證監會建議,股市不能分成流通和非流通兩部分,需趁規模尚小時趕緊解決此問題。但“股票成香餑餑”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多層次市場被陸續關閉,用行政手段配置資源、平衡各方利益的思想成為主流,無人顧及股權分置對中國股票市場的長期發展究竟會產生何種影響。 1994年,“轉配股”陸續上市促使股指跌至300多點,建議解決股權分置的呼聲再起。李振寧告訴記者,當時錯過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機會的原因是“缺乏特別成熟的建議”,也無人敢在股市低迷時做“利空”之事。 兩年后,1996年,一份有關“趁股市火爆時,將500多億非流通股分三年分批上市解決”的報告出臺,迅即引起股市暴跌。視國有股減持、視全流通為“洪水猛獸”的“利空”心理再度暴露,誰還敢在當時解決這一歷史問題? 此后,1999年中國嘉鈴、黔輪胎(資訊 行情 論壇)等10家上市公司展開流通性試點,到2001年6月24日,對國有股進行減持決定的宣布,都引發股市不斷暴跌。已過10歲之齡的中國股票市場,讓投資者在反復跌宕的股市行情中,一次次領教到股權分置帶來的不確定性和系統風險。 已是最后時機? 時過境遷。新一輪關于“股權分置與資本市場危局”的大討論形成的主流意見是:“國九條”的核心是改革和完善資本市場體系,解決股權分置是主要矛盾,也是破解資本市場危局的關鍵。在李振寧看來,這意味著從中央政府層面看,已經為中國股票市場鎖定必須解決股權分置這一問題的大原則。 李振寧分析,以往,投資者對于股權分置問題的認識只有一個,就是“利空”。但經過證監會規劃委公開征集國有股減持方案引發第一次大討論,到去年10月底開始、以“國九條”出臺做出總結的第二次大討論,以及今年6月底開始的第三次大討論后,公眾投資者對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已有了充分的心理預期。 此外,中央政府對于金融改革、國企改革的大方向已定,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上市為期不遠。但如果在海內外同時上市卻“同股不同價”,投資者會覺得不公平;“同股同價”,又意味著現有的股票都將面臨貶值。 “所以,我說現在是‘軟著陸’的最后機會。”李振寧強調,客觀地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時間已經不多。總而言之,如果在國有大商業銀行為代表的一批“巨無霸”公司上市前還不能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今后也就不必解決了。 因為股票市場必然會對海內外同時上市的“巨無霸”企業的同股同價問題自行調整,其調整方式被李振寧譽為“硬接軌”。至于“硬接軌”會帶來多大損失,會不會導致券商集體破產?會否引發金融危機?李振寧的判斷是“難以估量”。 避免出現“股皇” 一些市場人士曾指出,國資委似乎正在通過制訂或修改規則,為自身利益服務,比如“以股抵債”就有違公平。他們擔憂,如何保證代表著國家利益的國資委——一個具有絕對權力的股東,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上,不會對證券市場的公平造成侵害?如何保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東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利益均等”? 在李振寧看來,通過提出類別股東表決的要求,賦予流通股股東知情權和話語權,通過兩類股東討價還價,分享流通性溢價,實現多贏,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類別股東表決機制,是一項涉及不同類別股東權益的議案。按方案設計的初衷,類別股東表決機制旨在上市公司進行某項決策過程中,在制度設計上保護中小流通股東的權利,大股東隨意侵占流通股股東利益的現象將受到抑制。 《財經時報》獲知,中國證監會最近將推出有關保護流通股股東利益的文件,其中將涉及類別股東表決機制。目前,對于類別股東表決機制(草案)的討論已趨成熟,且各界對于這一機制的意見也趨于一致。 李振寧強調,“國有經濟居主導地位”不能作為延緩解決股權分置的理由。 兼顧“治病”與“救命” 通過陸續發表文章,李振寧多次指出,如果“國九條”能得到落實,股權分置問題能得到解決,中國證券市場才能迎來“春天”;反之,如果繼續沿著過去的行政主導、數量沖動的道路走下去,竭澤而漁地大規模發新股,中國證券市場會遭遇一次深重的危機。 他認為,現在解決股權分置,可化解目前證券市場上廣泛討論的“治病”、“救命”能否兼得的矛盾。 根據李振寧所在公司對幾十家基金管理公司、券商及其他大機構投資總監等一線投資決策人的調查,這些機構投資人一致認為,要真正建立以價值投資為基礎的新盈利模式,就必須解決股權分置,統一股權、統一市場、統一價格、統一利益,從制度上消除大股東利用市價與協議價的差價圈錢致富的“尋租”空間。多數投資人更將解決股權分置視為股票市場的重大利好。 在李振寧看來,中國證券市場的失誤就在于本末倒置,即天平總是傾向融資者一邊。在股權分置的大背景下,照搬國際慣例,引入市場化發行和增發,大大擴展了融資者的“尋租”空間;而抑制投機、打擊莊家、消除一級市場尋租,則使投資者沒有了盈利模式,市場沒有了賺錢效應,由此開始了中國證券史上最漫長的熊市。 這不僅使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大幅提高與股市暴跌并存,還使價值投資理念和公眾投資者信心受到嚴重摧殘,證券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李振寧呼吁盡快推出針對解決股權分置和再融資的類別股東表決要求的方案,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并為合規資金入市創造條件,以化解金融風險,挽救資本市場的危局。 他強調,有人現在還抱有把問題留給后人解決的幻想,“這嚴重脫離實際” 。 【版權聲明】本文為財經時報授權刊登之作品,其他網站不得轉載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除非經和訊網-《財經時報》授權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