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證券日報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于2015年11月20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新趨勢、新動力、新生態”。深圳證券交易所[微博]綜合研究所所長何杰在會上表示,目前創業板的市值只占深圳市場的10%,這個比重遠遠不夠,他建議加大創業板的供給,加快發行節奏。
以下是何杰講話實錄:
主持人:我們看到在上一輪資本市場快速上漲中和深幅調整中創業板都是高度值得關注的板塊,而目前對于創業板的估值也存在分歧,“十三五”提出深化創業板改革在于支持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支持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那么下面有請深圳證券交易所[微博]綜合研究所所長何杰為我們帶來主旨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創業板是創新驅動的發動機”。
何杰:前面的講者都是宏大敘事,最近我也做了一個調研關于一帶一路的,走了幾個省份,發現金融保障能力非常不足,成果也是在11月7號在全國政協常委會上給領導做了分享。
今天主要闡述一個簡單的邏輯關系得出幾個小的結論。
中國已經進入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經濟30多年來要素驅動已經走過了,土地勞動力都已經不再便宜不再充裕;第二投資導向產生大量的過剩產能,消化需要很多年的時間;第三個階段現在進入創新驅動,這個創新驅動跟以往兩個階段有什么不一樣?最大的不同點,創新非常頻繁,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過去了,過去數碼相機替代傳統相機花了多少年,而現在智能手機替代傳統數碼相機用了多少年。今天上午很多講了供給側的改革,我理解很簡單,從供給創造需求,包括上午講到的智能手機,包括我以前曾經主辦過思想會請了大疆的汪濤最自豪的就是說我平白無故就產生了一個新的需求無人機,以前是沒有的。包括政府創造的碳交易,也是無中生有的,帶動中介很多人的就業產值等等。在上市公司里面體現的非常充分,很多上市公司的產品是過渡產品,包括上網本等等,曇花一現,需要不斷創新。而下一步富裕驅動或者幸福驅動沒有到來,但是已經有這個雛形了。
創新驅動不是不要傳統產業,三管齊下,一個傳統產業的升級,關注四個點,抓住四個方面,生產型服務業,中國2025;第二互聯網+;第三雁陣模式,目前包括天津、貴州的經濟增長還很高,還可以延續一段時間,但這個時間不會太長;第四重組淘汰。中國有一個法律執行的非常不好《破產法》,深圳的上市主體全國最多,兩百萬家,每年進入法院破產的中國企業有多少?兩千多家。跟地方的過度保護有密切關系。
新興產業發展,國家提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有其它產業也是下一步要關注的。
還有創客活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座有一部分小的企業也不要妄自菲薄,大是小的結果,小是大的過程?詹皇钦f沒有,就是指無限的可能性。
今天主要闡述新興產業跟資本市場的關系,創業板在新興產業發展中要有獨到的作用,大家以為上交所[微博]是主板,深交所[微博]是創業板,深交所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在中小板出來之前有478家企業也是中國主板市場的一部分,三個板塊怎么定位?主板市場的功能就是利用資本市場的各種金融工具做優做強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中小板現在11年的時間有767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有一個很大的特點75%來自于制造業,所以是中國制造業的晴雨表,也反映中國十幾年產業結構的變遷。還有創業板到現在剛好六年時間,有484家上市公司,創業板在證監會[微博]審核的時候有一個產業導向,跟國家的戰略新興產業是基本吻合的,是中國創造或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晴雨表。在資本市場不存在國進民退,創業板86%是民企,不存在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是中國企業家民營企業家實現夢想最佳的舞臺。484家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當中73%來自于戰略新興產業,文化產業沒有納入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但是大家一致同意文化產業在大伙兒吃飽飯之后是中國發展最快的。6%是文化企業。
這個發展過程當中誕生了一批龍頭企業,包括樂視、碧水源、東方財富、華誼兄弟,這些都是很有典型意義的成長起來的大企業。創業板里面的產業結構跟整個主板市場的產業結構是不一樣的,在新興產業中包括計算機、生物醫藥、電子業、傳媒,它的比重非常高,并且從去年全年的業績來看,這些產業增長非?,平均增長速度都很快,是一個大的亮色。
我提出一個新的邏輯關系,新興產業的發展主要是騰籠換鳥,各個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在提轉型升級專訪時、調結構,我認為它的核心剛才說三管齊下里面一定抓住新興產業的發展,而新興產業的發展很重要的指標就是看各個地方在創業板公司的數量。創業板公司480多家里面北京市市第一位,深圳市第二位,加上中小板北京市比深圳還少一家,為什么北京比深圳多?全國的文化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北京有三桶油,三大電信,還有國有大銀行都在北京,為它服務的一些創新性企業在北京多是有一定道理的。除了北京以外第二個就是深圳,創新驅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在上市公司的數量。創業板是創新驅動與經濟轉型的推進器、孵化器、轉換器、發動機。
改革的建議,這里面強調一點,直接融資和資本市場在整個新興產業的發展中具有獨到的作用,為什么這么講?我們改革開放30年怎么發展起來的?國外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國外有清晰的榜樣我們可以學習,地方政府一號召建一個產業園,銀行貸款一跟進,這個產業這批企業就發展起來了,但是所謂的新興產業就是中國在很多領域跟國外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沒有榜樣沒有商業模式可以借鑒,比如新能源汽車未來的路徑是怎么樣的,是純電動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還是像日本的燃料電池,不知道,需要資本市場進行廣泛試錯,再以過去的發展模式就會出現大的問題,包括LED包括光伏產業為什么出問題就是這樣。在下一步發展中不能靠間接融資,更多靠直接融資,直接融資的功能跟間接融資的功能是不一樣的,這里面做了細致分析,特別直接融資是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銀行的錢不是自己的錢,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創業板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創新驅動的方向和力度,目前有四個大的背景。
第一,國際上最近上個月底美國提出了創新的新戰略,六大要素、九大領域,這些領域和七大新興產業有一部分是一樣的,有一部分我們還沒有的。深圳市政府去年在全國率先提出一個新的口號未來產業的發展,什么叫未來產業?生命健康、海洋經濟、航空航天、機器人、可穿戴、智能設備。而資本市場應當說這些產業當然在中國發展還比較微小,資本市場還沒有服務于這些新的產業。
第二,這些年來中國的企業大量海外上市,有很多數據可以看到,這些年的數據遠遠超過在國內創業板上市的家數,并且很多企業沒有盈利。
第三,國家的要求,除了面要拓寬,要向外吸收回來,還有要下沉降低標準,國務院的各種文件里面做了闡述,加快改革,海外企業要進來,三板要轉板等等。
實際上創業板的上市標準并不高,去年5月份證監會進行了改革,大家可以看一下目前的標準,最近兩年盈利一千萬就可以了,第二條標準營業收入五千萬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從這些年的實證數據來看,掌握的標準過高。我們創業板480多家公司里面平均前一年的收入是將近四個億,前一年的利潤是六千多,很多種小企業創新性企業達不到,跟國家的要求目前還不是很適應。
第四,制度的改革、審核的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包括首發上市,很多要審一年兩年三年,為了保證業績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很多新興企業不敢做大規模的投資和并購,成為一場耗不起的馬拉松。再融資去年推出小額再融資快速,五千萬以下凈資產10%以下,15天審核,先后有13家創業板公司報了,但是只有一家按照15天進行審核的,有6家終止或者被否,這個制度基本沒用。還有并購,現金發行沒問題,但是股份購買資產還是要審,并且小企業和大企業數量的大小沒有加以區分。還有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創新性企業上市還有一些困難。
建議加大創業板的供給,加快發行節奏,目前創業板的市值只占深圳市場的10%,這個比重遠遠不夠。第二,加快轉板試點。第三,引導規模較大的創新性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到10月底納斯達克[微博]市值在500億美元以上的占整個市場的52%,深圳的創業板10月底只有兩家市值超過100億美元,50億美元以上的只有15家,創業板最大的一只股票首發南思科技上市一年的收入154億,利潤將近12億,成為市場的穩定器。
第二,增加專門層次,增加一套市值指標,配合有能力的企業掛牌。
第三,完善制度安排,再融資的效率,小額快速并購制度還有股權激勵,這是相關部委需要做的事情。
我的建議就是這幾個方面。這些年大家可以看到創業板的牛市不是從去年今年開始的,前年大家已經看到了,我覺得這是一個新興產業要發展時必然要付出的代價,一哄而上矯枉一定過正,當年納斯達克15年前泡沫破裂了,很多人受傷,受傷的同時畢竟誕生出一個產業,沒有納斯達克沒有蘋果沒有英特爾[微博]沒有中國的三大門戶網站,并且每個產業中間誕生出幾個企業。我們創業板的成共識不是成功它的唯一標志就是按鍵之后能不能誕生出幾個在全球有競爭力的產業,每個產業中間有那么幾家企業,這是唯一的標準,這個過程中多數可能都不行,但是這是一個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謝謝大家!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