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唐立
近兩周,上海家化、仰帆控股、*ST銳電等30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因被證監會[微博]立案調查而發布退市警示,退市改革一時間又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長期以來,A股市場因缺乏完善的退市制度而飽受詬病。不過,這種狀況有望很快被改寫。在注冊制呼之欲出的當前,任何投資者都應當重新審視退市改革的推進力度和程度,對新退市制度掉以輕心者,最終贏得幻想輸掉現實的概率正在加大。
隨著金融改革進一步向縱深推進,代表市場化方向的注冊制已擺上了臺面,退市議題“寧停一秒”的空間已不復存在。因為,沒有完善的退市制度作為前提,寄托再好預期的注冊制終歸也是白紙一張。可以說,在市場化進程中,注冊制和退市制度是天平的兩端,孰輕孰重無定論,把握平衡最關鍵。
實際上,退市對于A股并非今方有之,只因退市進程一直停滯不前才令市場對退市問題和風險大多漠然處之。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準退市公司的利益相關方在互相博弈中,始終將“引而不退”作為博弈的底線,令退市效應大打折扣。相對而言,這種狀況所帶來的后果則較為簡單明了,那就是投資者最終為“該退不退”的公司買單,“該退不退”的公司繼續尸位素餐,再施劣幣驅逐良幣的惡行。
目前,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已獲得較大進展,倘若退市改革依舊“雷聲大,雨點小”,已完全不合時宜。首先,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如果沒有退市制度做保障,許多具有活力的中小企業將難以在市場上獲得融資空間,市場也難以做到吐故納新。其次,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素資源配置將進一步留給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如果退市制度猶抱琵琶,“價值扭曲”、“垃圾股炒作”等現象依然會不時給市場帶來陣痛,監管層、媒體等即使喊破喉嚨提示風險,也不及一次真實的退市來得更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說,退市改革達成之時,也是A股投資者理性投資的進步之時。當然,這也要求監管方加強和完善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模式,做到對退市公司“不漏”、“不錯”。
從這一點上講,我們在支持退市改革的同時,也期望投資者保護能得到加強和健全,只有當投資者的正當權益得到合理保護時,退市執行方能更順利。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