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視為是“做空利器”的轉融券于2月28日正式推出了。不過,當天的股市給了轉融券一個“下馬威”:當天上證指數大漲52.37點,漲幅達2.26%。轉融券推出當天市場卻迎來長陽,轉融券因此給投資者留下了“紙老虎”的印象。
這確實有些出乎投資者的預料。因為在此之前,不少投資者對轉融券還是充滿了恐懼的。而一些市場人士更是認為轉融券的推出意味著A股做空時代的到來。之所以有此恐懼與看法,究其原因在于轉融券可以給市場做空提供籌碼。雖然早在2010年3月31日融資融券業務就推出了,做空機制也因此誕生,但由于券商能夠給投資者提供的證券品種非常有限,導致市場長期處于無券可融的狀態。因此,盡管A股市場有了做空機制,但做空時代遠未到來。而轉融券在理論上解決了無券可融的問題,使市場做空成為一種可能。
那么,為什么在轉融券試點業務推出的當天,股指反而迎來大漲,轉融券因此淪為“紙老虎”了呢?應該說,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雖然說伴隨著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A股市場就有了自己的做空機制,但由于A股市場多頭思維的根深蒂固,加上券商在融資融券中的“重融資輕融券”,甚至券商常常處于無券可融的地步,這進一步助長了市場的多頭思維。這一點,投資者從融資融券的數據中可以得到清晰的認識。如截至2月28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總計為1394.99億元,其中,融資余額1362.23億元,融券余額32.76億元,二者占比分別為97.65%與2.35%,融券占比微乎其微。可以說,A股市場多頭思維占據著絕對的優勢,要改變這種現狀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
不僅如此,轉融券試點業務的安排與制度設計也存在明顯的短板,不利于市場真正做空。目前滬深股市融資融券的標的證券有500只股票,但轉融券業務試點確定的標的證券只有90只股票,這不僅與A股近2500只上市股票比起來顯得微不足道,而且也遠少于融資融券的標的股票數量,使市場做空的力量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這90只轉融券標的股票以藍籌股為主,在目前藍籌股估值相對合理的情況下,其做空動力明顯不足。尤其是進入蛇年后,以銀行股為代表的權重股帶領大盤進行了一波下跌,這就使得90只轉融券標的股票的做空動力更加不足。
而即便如此,市場做空力量還要受到進一步的限制。如證金公司批準的首批參與轉融券業務試點的券商只有11家,這一數量遠小于目前參與轉融資業務試點的52家證券公司,更大大低于目前國內券商109家的數量。加上融資融券業務50萬元資產的門檻限制,這意味著在A股市場的投資者中,只有極少數才能通過轉融券來做空,這就進一步限制了市場的做空力量,導致轉融券的功能得不到發揮。
而且,從轉融券推出的時機看,為防止轉融券推出給市場帶來較大沖擊,管理層選擇轉融券推出的時機是在上漲氛圍強烈的市況下。股市經過了去年12月以來持續兩個月的上漲,市場做多情緒強烈,尤其是“兩會”召開在即,投資者對“兩會行情”還充滿期待。在這種做多氣氛強烈的背景下推出轉融券試點,顯然不是做空的有利時機。更何況能夠通過轉融券做空市場的只能是機構投資者,而在目前機構投資者重倉持股的情況下(如股票型基金的持倉超過90%),也沒有哪家機構敢通過轉融券做空市場來與眾多的機構投資者為敵。所以,轉融券成為“紙老虎”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老虎不發威別當是病貓。作為一種做空工具,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這只老虎終究會有發威的時候。因此,投資者對于轉融券,對于做空機制,還是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皮海洲(知名獨立財經評論員,職業投資者)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