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百程
困擾市場多年的B股改革問題,正出現一些轉機。
去年8月,中集集團決定其B股以介紹方式轉H股上市,并且在12月H股上市之后,受到了熱捧,股價短期漲幅近50%,從而被稱為范例。
此方案簡單來講,即中集集團原來的存量B股股份轉板到香港主板掛牌,不發新股,之后B股注銷。對于不愿意轉板的B股投資者,中集集團找了第三方機構(Broad Ride Limited, 是弘毅投資美元基金的子公司)接盤,B股投資者可以以停牌前溢價5%的價格賣給這家機構。
這種B股轉H股的方式,幾乎是一種多贏的結果。投資者獲得了套利收益,上市公司得以在H股掛牌(為提高知名度和以后的融資提供可能),證監會部分解決了被詬病的B股問題,港交所擴充了新的上市資源。
之后,包括萬科、麗珠集團、上柴股份等多家AB股公司開始停牌,稱在籌劃重大事項。市場對此期待甚高,一時間,B股公司都連連上漲。
中集集團解決B股問題的試驗之舉成功,著實值得欣慰。要知道,在最初的轉板方案中,中集集團列舉了10條風險,從股東會、監管層、交易所的審批,到選擇權執行的博弈,再到境內交易系統和港股的對接,許多環節都會導致方案失敗。在股票市場整體轉暖的“天時”之下,中集集團沖關成功。雖然“B轉H”方案的適用度有限,但其蘊含了多項創新,讓我對跨市場套利的未來產生了期待。
A股、B股、H股三個市場之中,許多上市公司是同質的,甚至是同一公司兩地掛牌,但卻因為市場割裂的關系,同股同權不同價。特別是一些優質B股,因為長期邊緣化而估值最低。
中集集團的成功,我覺得最根本因素就是其B股被嚴重低估。在去年11月底“B轉H”之前,其B股較A股有18%的折價,如今其H股較A股折價為4%。
有了中集集團的先例,低估的B股實現套利的途徑被打開。而隨著AH兩地掛牌公司的增加,跨境ETF產品的不斷推出,A、B、H三個市場互相套利的途徑也慢慢增加。
“B轉H”方案中,介紹方式上市也得到市場認可,是否未來低估的A股公司可以以介紹方式到港掛牌?通過試點,境內證券公司的交易系統與境外也實現了一定的對接。雖然最終持有中集H股的內地投資者在交易系統中只能賣出,不能買進,但這也為未來的全方面對接提供了嘗試。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