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
為什么國內GDP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而股市卻連續三年“熊霸全球”?為什么A股市場除了下跌之外已沒有它途?為什么時隔四年之后,A股再次重回“1”時代?顯然,股指跌破2000點,宏觀經濟方面的因素并不是什么“遮羞布”,股市本身所存在的問題才是關鍵所在。
就像股市常常上演“黑色星期X”一樣,近三年的A股同樣是“黑色”的。這不僅表現在股指的持續下跌上,表現在市值的大幅縮水與投資者虧損慘重上,更表現在整個市場信心的喪失殆盡上。當18年老股民憤然清倉告別股市,當今年上半年超過22萬戶的投資者以銷戶的方式來表達不滿,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股市感到越來越心寒的時候,我們并沒有看到股市在涅磐中重生。相反,股市在持續低迷中陷入了更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郭樹清履職證監會主席以來,從火燒股市“鐵公雞”、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到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完善等,以及主政一年來出臺制度、規則等文件65件,應該說,短短的時間內郭主席還是為股市做了一些事情的。但是,在“郭氏新政”中,從未觸及到股市定位這一核心的問題。事實上,從A股誕生以來,歷經大起大落與暴漲暴跌,與為融資者服務的錯誤定位不能說沒有關系。某種意義上,其中的關聯度并不小。
近幾年股市持續低迷,以及中國股市頻現弊端與缺陷,四方面的關系沒有厘清難辭其咎。這四方面的關系是:投資與融資之間的關系、監管者與被監管者之間的關系、制度建設與市場監管之間的關系、投資者利益保護與市場健康發展之間的關系。正是由于這四方面的關系異常紊亂,A股才一直處于亞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態勢,A股才會頻繁地重回“1”時代,才會頻頻演繹出“牛”短“熊”長的故事。
以投資與融資的關系為例。從A股誕生之日起,股市就是為融資者服務的,這也是由其錯誤的定位所決定的。“重籌資、輕回報”成為最真實的寫照。融資是A股的第一要務,從為國企解困,到為央企輸血,再到為中小民企服務,A股市場在“重籌資”方面,不同的階段側重點不同,但“圈錢市”的“劣根性”一直沒有改變。而“為中國資本市場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廣大中小投資者,往往成為“被奉獻”、“被貢獻”、“被盤剝”的對象,其弱勢地位從來就沒有改觀過,盡管監管部門常常將“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常常掛在嘴邊。
前不久郭樹清主席表示,對于股市下跌監管部門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的確如此。今年上半年,當股指綿綿下跌不斷創出新低時,市場上要求暫停新股發行的呼聲不絕于耳。但監管部門表示,“新股發行規模和節奏主要還是依靠市場供求機制進行自我調節”,意即新股發行屬于“市場化發行”,市場會“自我調節”。新股發行到底是否實現了“市場化”,相信無論是監管層還是投資者,心中都有一本帳。只不過,有人將其掛在嘴上,有人將其放在心理而已。
9月份之前每個月基本上都有超過10只以上的新股發行,而10月份只有一家,11月份則表現為“白板”。新股發行倒是暫停了,但股指的下挫卻沒有暫停,反擊越挫越低。試想,如果在市場發出呼吁時監管部門能夠順應民意暫停新股發行,至少表明其舉措是在呵護市場與投資者,投資者的信心也會“被提振”。而在股市積重難返之后的暫停新股發行,其實已沒有任何的意義。這難道不是監管存在責任嗎?
當前的A股市場,已變成融資者的天堂,變成利益集團與權貴資本的游樂場,卻變成了投資者的地獄。有人說,A股重回“1”時代將是短暫的,但只要股市的錯誤定位不變,違規成本低的弊端不改,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即使是QFII的規模再擴大一倍甚至是數倍,即便是花更大力氣吸引境內外的機構投資者,A股亦難言有希望。就算是監管部門采取“救市”的手段將股指拉抬到2000點之上甚至更高的點位,今后再回“1”時代其實早已“被注定”。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