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抑制新股暴炒,不能通過讓新股偽市場化高價發行來壓縮炒作空間,這樣將形成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等嚴重問題。要抑制炒新,關鍵要弄明白新股為什么會暴炒。
熊錦秋
最近,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召集十家券商開會,研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話題,筆者認為,不少券商人士提出的建議富有建設性,當然,有些券商人士的建議也值得商榷。
比如,有券商人士建議可以利用新三板或者地方股權交易中心對在審企業進行分流。筆者認為,這個建議比較切合實際。千軍萬馬都走A股上市這個獨木橋,只能出現無比擁堵。目前,《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已經正式出臺,其中對非上市公眾公司的股票轉讓,以及定向發行都有詳細規定,應該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公司股票轉讓和公司融資需求,無需進入交易所市場上市。
為抑制炒新,有券商人士建議,應取消IPO發行市盈率若超過行業25%需要履行相關程序的規定,也就是應讓一級“市場”充分發現價格,這等于重走“三高”發行回頭路,筆者認為這個建議姑且不要采納。
正如姚剛副主席在會上對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總結所指出:“發行市場一直是在宏觀上供大于求,在微觀上求大于供!惫P者認為,之所以老股難以暴炒,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整體;新股發行宏觀與微觀供求問題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就是新股發行上市實行的是一只一只股票小量開閘,少量新股在各個分割階段面對市場龐大資金,由此供求失衡并導致一級市場哄搶和二級市場暴炒。
現在,據稱有些企業即使壓縮發行規模,2倍市盈率也愿意發行,因為公司上市后可以再融資,而目前再融資審批比較寬松。筆者覺得,有關部門縮減新股發行規模,這是體諒二級市場承受能力的有益舉措,但是,這種情況下更應防止股票一只只單獨發行和上市,否則,如此少量股票上市價格必然被炒上天,在此基礎上,公司趁機高價再融資,對市場的圈錢危害只是拖延一點時間而已,且這種融資受到的監督和制約更少;蛟S,有便利的再融資做依托,使得企業或許更愿意縮減發行規模,若只發行幾萬股、發行人甚至愿意免費贈送給投資者,這點付出可以通過股票高定價無數倍收回。
A股低價發行無疑是正確的,但惡炒本應可以控制,解決的措施其實姚剛副主席已經快點出來了,既然發行市場一直是在宏觀上供大于求,在微觀上求大于供,那么解決方案有二:要么從宏觀上改善供求,不讓一家發行;要么從微觀上改善供求,也就是讓新股集中發行、集中上市,在微觀上讓新股也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假若讓100家公司集中發行、集中上市,即使單個公司發行規?s減,但這么多公司發行總規模也是無比龐大,巨量新股發行上市使得稀缺性大幅降低,如此投資者又怎么會把新股當個寶?新股將被投資者視如草芥,甚至還不如比較熟悉的老股,這樣就可從宏觀上有效控制新股炒作。當年創業板剛推出,為防爆炒,28只新股集中發行、集體上市,雖然上市首日仍遭爆炒,但集中發行、集中上市肯定對抑制炒新發揮了一定抑制作用,只是集中的新股量還太小,可以說,只有讓非常多的新股一起捆綁發行上市,才能從根本上抑制炒新。
去年,券商提出“取消網下配售股份3個月的鎖定期”建議,在今年上半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采納了這條建議;實踐中,雖然單個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數量增加,但炒新仍難抑制,這是因為,單只或幾只新股面對市場龐大資金,只能算滄海一粟,由此暴炒成為必然。而且,由于《指導意見》還同時提高網下機構認購比例,這樣網下機構申購到較高比例股票,這些股票沒有任何限售期,反而更易誘發網下機構利用資金、持股等優勢暴炒或操縱新股現象。比如,蒙草抗旱網下發行數量占總量50%,而網下獲配機構僅有區區十幾家,新股籌碼高度集中,上市后出現暴炒也就不足為怪。
總之,新股發行改革作為老大難問題,不僅要聽取券商意見,也要傾聽其他方面意見,只有多方求證,妥善謀劃,方案才能更為周全和有效。
(作者為知名財經評論員)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