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木子
昨日,在第八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上,北京大學金融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微博]直言“資本市場應該加強制度建設”,同時制度改革和救市要同時進行,無論是僅改革還是單靠資金救市,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資本市場現有狀態。
中國資本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制度缺陷。因此,進行資本市場制度建設與改革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應當看到資本市場的問題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如何進行制度建設,曹鳳岐認為應該分為四個方面:一、加強信息披露制度建設。二、繼續改革股票發行制度,實施逐步市場化的原則。三、建立公平、合理、透明的分紅制度。四、完善退市制度。該退市的公司一定要退市,杜絕上市公司利用殼資源進行重組的可能性,如果資產重組則應當在退市后再進行。
曹鳳岐認為,資本市場目前存在著兩大問題,要徹底解決這兩大問題,才能發展資本市場。
首先,經過20余年的發展,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結構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資本市場已初具規模,但規模還是相對較小。20多年來,資本市場的發展改變了融資體系,部分實現了用市場配置資源。雖然如此,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還不夠大,我們現在還主要是靠銀行的融資。”曹鳳岐一針見血地指出,近幾年的新增貨幣資金主要還是依靠銀行,資本市場籌資的規模無法與銀行相提并論。十八大以后進行經濟轉型、城鎮化建設,完全依靠財政資金將很難支撐,必須要利用資本市場,所以擴大資本市場規模刻不容緩。
其次,資本市場結構不合理。現在資本市場是股權市場一方獨大,包括債券市場在內的其他市場發展的不夠充分,導致融資機構上存在問題,所以應該調整市場結構,以美國為例,它的債券融資已經超過了股市融資。“可以嘗試通過發展債券市場,來解決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投資者回報低的問題。”曹鳳岐提出了這樣新的解決思路。
另外,他還建議從政策選擇方面,堅定不移地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一定要開國際板市場。不僅要發展債券市場,還要發展基金市場,在發展公募基金的同時,也要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然后再發展衍生品市場,如此進行,資本市場方能比較完善。
資本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經濟改革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相關部門和上市公司應該共同努力發展資本市場,完善分紅制度建設、退市制度建設,同時培育機構投資者,吸引養老金、保險基金等長期投資者入市。只有這些都建設好了,中國的資本市場才能發展好,才能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實現經濟的騰飛。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