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拿什么拯救你,中國股市! > 正文
編者按: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正在迎來蛻變,市場參與各方均需解放思想。歷史告訴我們,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性。股民需要理性思考,資本市場的發展更需要理性的建議。華泰證券獨家支持,新浪財經聯手證券時報發起“拿什么拯救你,中國股市!”大討論,邀請專家、券商基金人士為中國股市的前途出謀劃策,也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參與,建言獻策!
從國情政治,看股市明天
張建祥 安徽虹揚投資有限公司
找尋中國股市的大智慧和大運動方向,需要觀察點的高度。過去的中國股市叫“中國特色的股市”則更為貼切。80年代末期,中國的經濟建設開始重視市場運作,市場效應便開始顯現。先是“搶購風”,后是市場疲軟、商品過剩、企業困難,市場像一頭難以馴服的野馬,那時人們對市場是敬畏的、生疏的、心里沒底的。為了經濟建設,一切辦法都可以去嘗試,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股市就是這樣承載著為企業脫困的重任,應運而生了……
昨天的股市,在瘋狂與傷痛中成長
一、嘗試階段(1990年底-1996年)
1990年市場疲軟,商品銷售供過于求,經濟困難重重,政府嘗試開設股市,發行股票幫助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以脫困。開始時,由深圳的國家公務人員帶頭買股票,為了成功、為了擴大影響,股票被炒作,暴利效應導致了萬人空巷的排隊開戶,這種粗放式的經濟運作方式,符合中國人的從眾心理,對一個新生事物的成長和定位收效顯著。在后來的市場效應中發現了發行股票對企業和管理層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開始上額度增加發行量,從而引發市場幾年的大起大落現象。
二、投資績優階段(1997年-2001年6月)
1997年市場經濟過熱后,完成了經濟硬著陸,實體經濟陷入“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朱镕基總理啟動股市以帶動實體經濟活躍,股市形成了投資績優股的風潮,股市此時冠之以“經濟晴雨表”的稱謂。1997年7月1日,《證券法》出臺,股市從此名正言順。2001年6月,滬市創下2245點后開始下跌,市場轉熊,此時的2245點的股價水平相當于目前點數的5000點左右。
三、被邊緣化階段(2001年6月-2005年)
2000年以后,以房地產財政為核心的經濟增長周期啟動,股市因“賭場論”和“千點論”受到了政策抑制和邊緣化,至2005年創出998點之前,股市有過一次與國際接軌的大討論,那時95%以上的股民嚴重虧損,基金受到政策支持,悄悄地把倉位升至市場份額的70%,為基金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
四、全流通改革中的瘋狂階段(2006年-2007年10月)
2005年在經歷了4年多的下跌后,市場在大討論的爭鳴中悄悄的啟動了全流通改革,市場規律此時在政策的配合下,充分發揮了中國股市的“賭性”功能,從2006年的1163點,漲到2007年10月的6124點,用了22個月時間,中途的反復上漲讓大多數散戶中途只敢看、不敢做,當市場上升到四、五千點時,全國上下都在談論股票上漲的事,一大批從不熟悉股票的人開始瘋狂進入市場,此時的泡沫已很嚴重,但吳、許的教訓使全國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句“泡沫真話”。
五、再度被邊緣化和圈錢主導下的大熊市(2007年10月-2012年10月)
在2007年下半年,雖然市場泡沫嚴重的嚇人,已沒有人直接敢提泡沫,管理層此時認為市場瘋漲是因為股票供不應求,加大發行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先知先覺的人止損離場。到2012年10月,市場整整下跌了五年,此五年中新增上市公司發行金額超過2萬多億(發行價計算),從而導致了中國股市連續3年熊冠全球,這與實體經濟發展全球領先水平極不相稱,五年熊市導致目前僅有4%的股民尚有交易,五年熊市導致80%以上股民平均損失超過三分之二,這種投資者全行業悲劇是建國以來都不曾有過的。五年來,因股權分置改革而暴富的上市公司原始股東們,卻瘋狂套現,又加劇了市場下跌,這種不徹底的改革,有違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改革初衷。這也從另一側面反映出管理層對市場良性發展政策方面的滯后。
以史為鑒則知興衰,過度強調實用主義是問題根源。在總結了股市昨天的五個階段后,不難看出年輕的中國股市并不成熟,表現在過于強調為國企改革服務,過于強調對經濟結構的支持,這必然弱化了股市本有的資源配置功能,弱化了股市的市場化功能和回報功能。時至今日,中國股市的投資者們傷痕累累,而且投資虧損的面之大、虧損的幅度之深,已經遠遠地超越了股市自身的價值規律。為什么會這樣?
今天的迷霧,用國情政治和易經文化考量可見端倪
在我國,穩定、團結、發展是第一位的,九十年代初期,經濟建設需要發揮股市的實用價值,并期望實現其貢獻的最大化,符合當時“摸著石頭過河”的思想,在后來的發展中實實在在地實現了大手筆“圈錢”。所以說,中國股市二十年來為中國經濟的騰飛,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這是毫不為過的。雖然股市對經濟建設貢獻巨大,并不代表皆大歡喜。當總結它的負面影響時,由于相關政策滯后,參與的股民和基民嚴重虧損,缺乏制度建設方面的均衡性。這種強硬的實用主義風格是急功近利的,竭澤而漁的,不均衡的,不符合科學發展觀。那么如何破解今天的重重迷霧?在這個問題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以下幾個方面可供考量。
一、市場參與者三方利益的博弈和趨勢
證券市場是由資金投資人、募資上市公司和市場管理者三方組成。
1、投資人入市時總是信心滿滿,幾年下來絕大多數虧損累累,目前僅有4%的股民在交易,可見中國股民幾乎沒有投資股市收益的,這種極端現象是制度的最大敗筆。基金和券商雖然不是自己的錢,但虧損累累后傭金和工資下降,許多業內的精英才子唯有嘆息轉行。近三、四年證券交易所更是門口羅雀,全社會已談股色變,證券行業被邊緣化。
2、爭取上市的公司在跑上市的道路上卻是另一番火爆景象,募資時因融資不要還和企業高管法人股能掙數倍的暴利的預期,面對如此“四兩撥千斤”的世間罕見的好事,自然是怎么付出都值得,這也是找門路上市和瘋狂排隊的原因,這種局部造富的“中國特色”在世界范圍內也及其少見。這種股市關系化的真實寫照,恰與中國研究人和社會的哲學思想相符合的。
3、市場管理者一方面受托于服務國家產業政策,一方面要管理上市公司和教育投資者,投資者好教育、好管理,因為有了投資行為就進了“圍城”,公司上市后圈錢變臉比比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層難以下手,從而苦了股民投資人,這是管理層沒當好投資人的家,失職的表現。這就不難看出,中國股市的參與者三方的人為因素充斥其中,結果是上市公司是最大的贏家,市場管理者穩賺管理費,廣大股民一方面受教育,怎么做都是錯的,一方面反反復復的虧損,這種博弈結構的設計本身就是制造社會不公。
4、市場建設的趨勢而言,資金投資人應該是保護的主體和吸引參與的主體,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融資應當極其苛刻嚴格,才能真正為股民把關,市場管理者的所有政策都應該是維護市場健康發展環境為出發點的,相信這種結構應該是中國股市發展的趨勢。
二、集權管理是為了國家對股市價值的總體利用
1、從21年來股市成長歷程不難發現,每一次中國股市的上升浪都伴隨著“政治需要”的屬性,比如1997年的啟動股市活躍經濟和2005年的全流通改革發展基金都是如此。每一次輪回表現為從一個極端奔向另一個極端,這與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易理非常符合。實踐證明,中國股市對中國經濟二十年的貢獻作用很大,集權管理對理順國內產業發展格局也起到了梳理作用。同時,如何解決局部造富和損害股民利益等不平等現象?如何看待今后若干年股市對國家建設的新貢獻問題?不光是考驗管理層遠見卓識的問題,甚至是一個民富國富的問題。
2、中國股市的政治集權管理是產生不了技術大師的主要原因,集權管理使股票價格的合理定位模糊,甚至至今仍沒有標準,股價往往都帶有濃濃的色素,市場參與者唯有投機才能生存,這在技術上而言是不可能產生投資大師的。
3、迷宮式的股市建設對管理者來說,有復雜化的嫌疑。比如,股市中滬市、深市、創業板、中小板、主板、B股、H股、新三板、國際版等,過于復雜化,把簡單的事做成迷宮或許有利于管理和側重調配。也有意無意的讓人看不懂看不清,這可能是個東方智慧。而且,這種中國特色的“厚重”加“迷宮”的股市建設,有方向的意識,因此需要重視。
三、股市的中國特色和國家機器兩大屬性是不變的主題
1、中國股市不同于任何國家的股市,從嘗試開設就注定了國家機器的性質,客觀來看,股市的某些功能已超越了銀行,其“吸儲”可不還的功能撐起了實體經濟發展的一片天空。
2、從新浪財經攜手證券時報推出的“拿什么拯救你,中國股市”大討論的現象看,會起到推進改革的作用,不可能改變“政策市”、“資金市”的中國特色,這是由國家機器的大局觀和政策取向決定的。有識之士的獻計獻策,是由亂到治的最強音和吶喊,歷史終將證明,這些聲音也是股市在發展中改革、在發展中成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3、從“十二五”規劃中直接融資比例由“十一五”的11%上升為15%以上看,今后5年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將進一步擴大,擴大的幅度增長35%以上,意味著股票市場的活力面臨著重建或調配,否則,“十二五”規劃中直接融資比例是不能完成的,看清了這一點就看清了發展。
4、從國際政治戰略博弈看,海洋政治已浮出水面,對國與國之間的實體經濟會造成局部震蕩,短期而言,對股市的波及反而有利于主力的建倉,近期主力資金流入和散戶資金流出的反向行為就說明了這一點,同時,大國間過度強化差異性利益博弈,對各自的國內經濟和股市有引發保護主義抬頭的可能,這又間接的強化了中國股市的政治屬性。
5、從市場投資者力量的進化看,股民為主體的時代已經終結,基金、券商團隊運作的時代可望來臨,全社會對股市功能的定位恢復需要盈利效應來面對,總結21年來獲利者階層的經驗后得出,中國股市投資的投時和投勢是獲利的秘訣,這從另一角度驗證了“政策市”、“資金市”,迷宮式的中國股市需要慎防媒體和股評的誤導,這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手法21年來被無數次地運用,有效地配合了主力建倉和高位出貨。
四、散戶技術誤區造成的虧損值得總結和重視
1、散戶投資者買入股票,容易發生“非典型偏差”現象,大多數是受到市場盈利刺激后形成的買入,往往以點蓋面,有主觀的推理意識,從而容易被套受損。
2、散戶買入股票損失后,往往陷入解套期望中,技術能力下降,這種心理上的“偏執偏差”導致不愿意兌現虧損,意識上也容易形成了保護主義偏差的心理,這一過程浪費了時間和交易差價機會。同時,被套后的補倉行為往往是慰藉行為,帶有一定程度的“搏傻”,大多數會加重虧損。
3、散戶也容易受到市場短期行為的誤導,識別出現錯誤。中國股市散戶約占60%的份額,機構力量占40%,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機構和散戶的鴻溝。這種鴻溝強化了博弈性,體現為多空對賭的反復,有些主力為達到某短期目標有意制造如放量行為等,活躍型的股民往往跟風被套,而在股價底部也容易被嚇得賣出離場,這些都是利益驅動形成的市場規則行為,是難有對錯之分的。
4、政治需要和機構的市場行為共同了推動了股價的兩極走勢,這也是市場不成熟的表現。經驗證明,政策需要啟動股市時,大多股價低、人氣低迷,原持倉人長期被套信心喪失,一般略微上漲有一些減損就會選擇賣出,這種散戶行為的趨同性會導致做多主力沒有退路,這是中國一旦上漲就反復上漲的重要原因,2006年至2007年市場在3000點和5000點時的兩輪上攻就與這個原因有很大的關系,直到2007年下半年后新生代股民在5000—6000點瘋狂入市時才結束了上漲。這也是我國股市股價泡沫的市場化成因。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散戶投資者總會經常把股票“賣在地板上、買在山頂上”的成因了。
以上,我們把政治取向和散戶行為作為重點歸納,以揭示股市運行軌跡。研究機構和散戶的交易行為,是希望能夠從中發現市場的博弈之道。普通散戶的感性化認識是形成其炒股理念的主因,機構投資者又擺脫不了“旅鼠現象”,這都與我國的股市特征密切相關。相比而言,美國股市為什么牛長熊短,主要與市場參與者以機構為主,技術上能夠體現股市的資源配置功能,更加關注市場變化,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股市的明天,在一波一折中可望開啟理財的革命
從十二五規劃中,我們對股市的脈絡有了新認識。中國資本市場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市場,當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2012年我國競爭能力排名從26位已下降至第29位,國內經濟發展向質量要效益的轉型已不可逆轉,股市必然要服務于這一趨勢,這也是“十二五”期間直接融資比例由“十一五”期間的11%上升至15%以上的重要原因。從另一層面看,目前對歐盟和對日出口呈下降趨勢,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有新抬頭,國內實體經濟也處于不景氣狀態,這都要求資本市場提供融資支持,辯證的看,這恰是股市的生命力所在,恰是股市的價值所在,也是股市需要上漲和發展的理由所在。
一、2012年第四季度股市不再具備大幅下跌條件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十八大之前的政治維穩措施,目前匯金公司開始增持銀行股、大量央企也在增持相應股票,這都反映出市場價值取向朝積極方面轉化。
2、9月份創出1999.48點后,中國股市整整下跌了5年,下跌的動力早已釋放充分,股價即便再跌,也需要完成一次反彈,這是市場自身規律。
3、十八大的召開,在經濟建設方面應該有新的經濟政策和措施,以緩解實體經濟的困難局面。
4、應對當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尤其是海洋政治這一新形勢和大國博弈,都需要一個更加穩定的國內經濟秩序,這種大局觀已不再支持股市大幅下跌。
二、中國需要一支強大的理財隊伍
1、雖然我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不高,浪費和污染嚴重,我國的尖端科技和國際商品的定價能力還相當落后,發展在國際上拿的出手的理財隊伍,有利于提升國力的質量,有利于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資本運作。
2、民間資本的出路問題。目前民間資本的出路主要是投資實體經濟和民間借貸,而美國民間資產絕大部分委托理財公司打理,這條路徑是遲早要走的,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理財隊伍。
3、社保資金、養老基金、國有股的保值、增值問題。近期社保資金、養老基金的缺口已是一個話題,政府是許多上市公司國有股的大股東,十一五期間,這三項資產是嚴重縮水的,十二五期間如何改觀并實現保值升值大有文章。
4、中國股市21年來,理財隊伍的建設幾近空白,2005年后的基金業發展僅曇花一現,“政策市”使市場的技術性操作價值大打折扣,這是中國不出產投資大師的主要原因,這種局面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進程加快,可能會有所改善。在市場交易的狹縫中,每天多空交織形成的峰頂海溝,讓我們發現了時間+交易的穩定盈利的價值,這種技術已發展成“反向盈利模式”,我們認為這是符合中國市場背景下的常青樹,具有穩賺的功能,這項技術,講究的是耐心、速度和技術三項重要能力。投資大師做不了,我們努力做交易大師,或許可行。
三、當前股市存在“十年一遇”的機遇,這是個偽命題嗎?
有以下因素值得我們關注并加以權衡:
1、最近我們關注到市場的言論性多空沖突,有學者建議應讓A股跌到1300點倒逼改革,某公司等業內大鱷預測市場還有20%的下跌空間,這是悲觀的論調。需要提出并當心的是,2007年,市場5000點—6000點時,部分媒體股評、專家在股市能否漲到10000點甚至更高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這種欲擒故縱的手法是需要警惕的。
2、新浪財經的大討論,已進行了2個多月,媒體、輿論和股民一邊倒的抨擊股市管理層,其言辭之激烈20年一遇,回觀全市場的虧損情況,基金、券商的虧損與蕭條暫且不論,95%以上的市場參與者都遭遇了投資失敗,這種制度的悲劇世界范圍也少見。原因是眾所周知的“圈錢市”設計思想。
3、我們注意到馬鋼股份從15.45元變成了今天的1.79元,河北鋼鐵從29.58元變成了2.24元,四川長虹(微博)從66.18元變成了1.91元的時候,老股民都不敢再往下想了。我們記起了巴菲特等“股神”們講過的一句話,意思是“最大的利好莫過于價格低,最大的利好莫過于股價遠遠低于價值”。
4、8月份,據報道有43位億萬富翁在股市開戶,9月份,主力資金在打壓中吸籌,先知先覺的人已開始布局參與股市。最近5個交易日市場上漲了近百點,主力資金流入也有100多億,可以視為本輪反彈為一次戰略建倉行情。
5、從中國管理層啟動股市上漲行情的習慣看,當前股票價格遠低于價值是符合啟動股市條件的,深層次的政治因素也有充分理由。我們也許可以把中國“政策市”、“資金市”看成是國家層面的“對沖基金”,1997年香港狙擊索羅斯就用這種手法盈利了7000億,之后用這筆盈利建了一個托市基金。
6、從股市的本質看,股市可以比喻成一條流動的河流,它不會干枯,水大時或水小時自有定數,自有其陰陽輪回之規律,對分析股市而言,就是研究變化的時點和規律,這項研究簡直就是一個桿秤手藝。這些先兆是否告訴我們“當前股市是十年一遇的機遇”?讓我們共同關注。
五、我們的準備------三點智慧,裝備未來。
1、在對大勢的認識上,跟著主流力量走,對多種變化都有準備,做有準備的事。中國股市的制度性建設和當前的股市改革措施及其效果,認真研究和關注。增加“3+2環境模型”的解讀時間,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全球化解讀能力。
2、“反向盈利模式”在實踐中進一步穩定盈利。我們驗證了交易時間加交易技術具有穩定收益價值,創立了“反向盈利模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應對明天股市所有變數的法寶。在股市操作思想上保持“市場為托、不爭而勝”,具有兵家、道家、佛家相通的思想與實踐。
從實戰效果上看,具有“系統性風險為零”的國內業界創舉,發現了識別“肥尾現象”是避險之本,已經成為業內獨具特色的最安全的操作模式。100個交易日實踐數據是:反向盈利模式成功天數95%,避險成功天數83%,收益率17%,領先指數27%(具體可見安徽虹揚投資網),成果顯著,尤其在今年的下跌中完成,更彰顯其實用價值。
國際大師的唯一共性是安全增值,量化投資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把時間和交易變成資源和動力是我們在資本市場的重大發現。
3、進一步強化糾錯功能的穩定性,以應對動蕩年代的資本管理。雖然日常交易把安全性管理放上90%的關注力,僅把盈利性的追逐放上10%的關注力,這樣分配的道理是“盯緊安全這一道線,股價上漲自有反射”,但是資本市場的不可測性,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買入后受損的情況,這是市場短期非規律性波動的副產品,也可以比喻為制造產品中的次品那樣,因此,糾錯就成了重中之重,甚至是比安全操作更重要的一環。糾錯功能的穩定性,可以保證市值管理具有長期的升值功能,這已成為核心技術之一。
以上三點智慧的核心是“反向盈利模式”,讀解能力和糾錯能力是配合“反向盈利模式”有質量實施的配套技術。為什么我們要選擇“三年”作為一個周期,因為目前的市場還存在著相當的弱勢特征,就像一個生了大病的病人,需要時間恢復陽氣。三年時間,對股市而言是中長期的概念,期間對恢復后的中國股市而言,重拾升勢,恢復健康的環境,恢復全社會對股市“絕望”后的信心,是可以期待的,也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不管中國股市在今后三年里如何波動,我們低調運作是可以確保穩定盈利的,力爭用我們的實踐創中國股市安全化操作的一流品牌。
編后語:
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感謝大家對中國股市的熱愛,因為有你有我,相信我們的市場會越來越好!
若欲建言獻策,請把您的真知灼見發至:stockzhengwen@sina.com。 詳見征文啟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