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風雨下黃山)
中集集團15日發布公告稱,擬將已發行的B股轉換上市地,以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掛牌交易,為除招商局國際 、COSCO及其關聯企業Long Honour之外的全體B股股東提供了高出B股現價5%的現金選擇權:B股投資者可選擇中集B股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前行使現金選擇權,也可選擇轉化成H股。
有很多人認為,中集集團如果成功實現B轉H,長期困擾市場的B股改革的新模式有望由此展開,不僅是對解決B股歷史問題的有益嘗試,也是在對投資者利益充分保護的前提下,為該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可能。
但筆者認為,中集由B轉H股,有極大的個體意義,而對其他已發行B股的上市公司而言,則沒有太多的板塊示范效應,B股板塊長期的歷史遺留問題,仍將困擾資本市場,未來還需要多方探索解決途徑。
香港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尤其是監管非常嚴格,這已經將大部分B股擋于門外。中集集團是一家非常有競爭力的公司,管理非常優秀,自然滿足香港上市的條件;況且在香港上市也有利于其打通國際資本通道,為其在海外的業務拓展和資本運作帶來便利。
中集集團給B股投資者提供了現金選擇權,如果B股投資者全部選擇現金方案,那么第三方將需要至少支付幾十億的資金,第三方為什么愿意掏出幾十億資金?是因為看中了中集集團的雄厚實力,否則不敢為現金選擇權背書;而B股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公司不具備如此雄厚的現金實力,或不具備尋找資金雄厚的第三方的實力。這決定了由B轉H股是少數案例,而不具備大范圍的示范效應。
中集集團選擇在H股上市,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同類公司在H股市場估值比B股高,在H股上市有利于提高公司市值。但對于其他行業,我們可以看到H股的估值大多低于B股,有的甚至是大幅度低于B股,如果其他行業的公司選擇B轉H股,股價恐怕還要繼續大幅度下跌。這也注定了其他公司不會仿效中集集團,不會步其轉戰H股的后塵。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中集集團提供的現金選擇權方案,現金選擇價格僅比市場價高5%,這對B股投資者來說吸引力不足,所以建議中集集團提高現金選擇價格。從另一方面講,也許中集集團并不希望過多投資者選擇現金選擇權,不希望消耗太多的資金,而希望投資者轉戰H股,但這對不熟悉國際市場交易規則的國內投資者來說,難免會有所顧慮。因而,中集集團和投資者之間還會有一段博弈、妥協的過程。
基于以上原因,我認為中集集團B轉H股的案例,不具備廣泛的示范效用,B股的歷史遺留問題仍將是困擾市場的大問題,需要各方獻計獻策、努力探索解決之道。
不管是B股回購注銷,還是大股東私有化的方式,都需要上市公司、大股東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或者公司背后由金融機構或投資機構提供巨額資金,但這條件很難滿足,有能力實施回購、私有化、尋求外部機構巨額資金支持的B股上市公司畢竟是少數。因此,這也很難成為主流方式,只能是少數個例。
盡管交易所表態,對于主動退市的B股上市公司選擇A股上市,將會簡化審核,一路綠燈,但在證監會沒有明文的政策出臺之前,B股公司也不敢輕易嘗試轉A股。一是如果股價跌到1元面值以下,會給上市公司市值和投資者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二是證監會的政策只要沒有明確出臺,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用下跌低于面值20個交易日去賭不確定性,確實也非理性。
B股未來何去何從,中集集團開始了一個新的探索,但注定這是少數孤獨者的游戲,B股市場未來是繼續邊緣化,還是病樹逢春,還有待于各方進行更積極的探索。 (作者系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特約評論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