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新規下閩燦坤B退市倒計時 > 正文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
劉紀鵬(微博)、付宇
今年5月1日創業板退市方案正式施行后,6月28日滬深交易所又分別推出了主板與中小板的退市新規。對此,對退市標準的執行必須果斷。無論凈資產、營業收入,還是風險警示標準,一旦到達警戒線,就應立刻采取措施。此外,完善退市制度要從源頭入手,改革發行制度。
抓好上市“入口”退市“出口”
我們要接受退市觀念,讓退市成為上市公司的“出口”。無論是主板、中小板還是創業板,退市都要成為一個經常性制度,一年退市一兩百家公司都是正常的,并且退市門檻要降低,這樣進入的企業才不會有恃無恐,才能努力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健全的退市制度讓一個上市公司從進入到退出的保障機制更加完善。規范“僵尸公司”、“垃圾股”的去留標準,改善上市公司“只進不出、多進少出”,改變“劣幣驅逐良幣”造成的資源浪費,提高監管效率和行業自律監管的積極性,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
同時,因為買到不好的股票就有可能面臨退市,可以激勵投資者在買股票去了解更多信息,更加關注價值投資。從這層意義上說,退市有利于提高投資者素質。
此外,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要從源頭入手,改革發行制度,使上市資源不再稀缺。同時,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滿足企業的上市和退市需求,讓退市的股票可以在全國性或者符合條件的區域性場外交易市場繼續交易。此次上交所設立了退市公司股份轉讓系統,一定程度上也是減少退市后的交易成本,為退市股票的交易創造有利條件。
西方國家有很多成熟的市場規范,私人公司可以通過買殼借殼實現曲線上市,績差公司可以搖身一變卷土重來,因此股價波動很大。在中國的股市上,我們要根據中國的國情,不能盲目與國際接軌,不能容許買殼借殼的存在,該退就退。如果中國的監管部門放松從正門上市的管制,上市資源就會非常充分,供需達到平衡,可以遏制“殼公司”的需求,杜絕產生通過重組“烏鴉變鳳凰”的“不死鳥”。好的上市公司如同白紙一樣純潔,只要發展前景樂觀,就可以從正門上市;一旦衰退,達到退出的標準,就要退市。
退市制度執行必須果斷
與創業板相比,主板退市制度仍顯寬容。在凈資產指標上,創業板如果連續兩年為負就會被退市,主板這一指標由意見稿中的2年被修改至3年,放寬了要求。在營業收入上,創業板與主板都以1000萬元為標準,創業板是小盤股公司,營業收入尚且要1000萬元,主板上市公司的規模和市值遠大于創業板,有的能達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1000萬的營業收入,通過關聯交易、修改財務報表等調節財務指標方式就能達到,以此規避退市并不難。創業板公司在暫停上市后,若想申請恢復上市,其財務標準參照首次公開發行和再融資的計算方法,申請補充材料的期限、凈利潤和審計意見的要求都很嚴苛,充分體現出創業板公司不支持“借殼”上市;主板恢復上市的條件雖已被適度提高,但還是以消除暫停上市的事由為主,仍給借殼重組上市留下了操作空間。
在退市過程中,對于退市標準的執行必須要果斷。無論凈資產、營業收入,還是風險警示標準,一旦到達警戒線,就應立刻采取措施。
新退市制度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監管者改革的決心,但離預期還有一定差距。例如采取新老劃斷、退市整理期自2013年開始計算等規定,可能激發很多公司在新規生效前突擊“保殼”。實際上,就在新制度出臺一周后,ST滬科、ST博元、ST北人就同時發布重組預案,這樣的情況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頻頻出現。
對于一些必須退市的垃圾股公司,要真正有效貫徹退市制度,執行要剛性化。要將退市標準變成一道閘門,一旦達到標準,閘門就自動落下,將退市公司屏蔽出局,沒有任何緩沖和回旋余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