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新規下閩燦坤B退市倒計時 > 正文
周俊生
讓喪失上市資格的股票退出市場,是今年以來管理層大力推進的一項新政。在上海、深圳兩地交易所推出新的交易規則后,長期不被市場注意的閩燦坤B成了最先觸及退市條件的一個股票。但是,就在它的退市快要成為事實之時,深交所玩起了“捉放曹”游戲,對其實行暫時停牌。8月14日,閩燦坤B發布公告宣稱,公司所在地漳州市政府針對閩燦坤B可能終止上市的風險,專門成立了一個“維穩小組”。
回想最近一個月來,當閩燦坤B日復一日地出現跌停板行情、日益逼近深交所規定的退市底線時,深交所忽然讓其停牌,當時就讓筆者疑惑,而今答案出現,顯然與漳州市政府出于“維穩”需要而與深交所進行的交涉有關。于是,曾經聲勢浩大的退市大戲,剛剛開場,就有點演不下去了。
很顯然,交易所制訂的退市規則,只是從國外市場照抄照搬,卻忽視了國內市場有像B股這樣因政策原因而陷于“不死不活”僵局的股票,于是按照退市新政,一個業績尚可的B股公司只能成為“退市第一股”,這不僅引起了投資者的不滿,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強烈反彈。所以管理部門出于良好的愿望推進退市制度,然而退市制度在A股的實施恐怕并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樣簡單。
其實,撇開閩燦坤B“躺著中槍”的偶然性,目前所推行的退市制度中,真正的大麻煩在于,一個公司一旦退市,對造成退市并無責任的普通投資者會頓時陷入困境,而按照現行的制度,他們卻無望維權。
這些公司的高管,通過上市時的圈錢、變現早已成為了富豪,退市對他們來說或許只是損失了一把“雞肋”,而對于投資者來說卻是真金白銀的損失。因此,與其說退市的板子打在了劣質公司身上,倒不如說打在了普通投資者身上。一項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目標推出的制度,最終完全可能走向它的反面,這未免讓人啼笑皆非。
當然,市場管理部門注意到了這種風險,因此曾反復告誡中小投資者遠離“小新差”股票,特別是要遠離充滿風險的ST股的炒作,并且苦口婆心地勸導投資者投資藍籌股。
以央企為代表的藍籌股確實有“大到不能退”的條件,持有這些股票,退市之憂倒是不存在的,但這些在政府曾長期推行的擴大投資中唱主角的央企,在經濟結構轉型中已露出窘態,其投資收益相比于一些科技創新型企業已沒什么優勢。
另一方面,一個股票既然能通過管理部門的審核進入市場,投資者就有理由對它進行投資。一方面要求投資者遠離,一方面又任憑“變臉股”肆意圈錢,這種充滿悖論的管理手段只能表明管理部門在市場定位上的尷尬。
一個公司的退市,竟然驚動了當地政府,需要專門建立一個“維穩小組”來處理相關事宜。可以想見,如果閩燦坤B因當地政府的介入而改變了退市命運,那么未來當有更多的公司面對退市之時,交易所定會迎來更多的“維穩小組”。
其實,公司退市在10年前即已成為事實,在此我們要問的是,為什么近幾年停了下來?其原因就在于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大股東賠償制度,導致中小投資者最終成了退市制度的受害者,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臺戲所以才演不下去。
今天,管理部門決心讓退市制度重回市場,但其制度設計卻依然沒有考慮到如何讓投資者利益得到保護,這種無視現實單兵突進的退市,何時才能走通?(作者系市場資深觀察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