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 國際金融報 》
“很顯然,如果上證所能夠開出中小微企業上市的口子,它無疑將對目前的IPO圈錢潮形成火上澆油的作用,對已經重壓在身的市場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數次試圖建立國際板引入全球上市資源沒有希望的背景下,上海證交所正面臨上市資源枯竭的現實問題。日前有報道稱,在與深圳證交所的競爭中,上海證交所已經遠遠落后。這一說法似乎有數據為證,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永最新公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深交所共有88宗IPO,籌資490億元,上證所則共有16宗IPO,籌資240億元。
如果看一看去年的情況,兩家證交所的差別更是一目了然。普華永道對2011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去年兩家交易所的IPO共282宗,上海證交所只占有其中的39宗,而深圳證交所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則分別完成了115宗和128宗IPO。2011年的深交所因此成為全球最活躍IPO市場,相比之下,上海證交所則黯然失色。
因此,上海證交所近年來不僅對國際市場的推出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對中小微企業在上證所上市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日前,上證所召開民營企業公司治理暨中小微企業服務工程座談會,上證所總經理張育軍在會上透露,交易所已制定了《中小微企業服務工程綱要》,準備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制度、管理咨詢、人員培訓等多方面的服務,搭建上市公司與中小微企業的溝通平臺。上海證交所雖然沒有中小板和創業板,但也希望通過制度建設將中小微企業引入上證所,以此來與深交所展開競爭,擺脫目前的落后局面。
其實,滬深兩家交易所之間出現的這種差別,并不完全是由于兩家交易的服務工作有高下之別,更重要的是它們的職能已由證監會作了明確的劃分。上海證交所主要吸收大型國有企業上市,而深圳證交所則主要吸收中小企業上市。在這種分工確定以后的最初幾年,由于中小板、創業板都未建立起來,中國企業的上市曾經一邊倒地集中于上證所,深圳證交所出現過連續幾年“零上市”的情況,幾乎已經邊緣化。但是,在中小板、創業板先后建立以后,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管理的政策偏向于推動中小企業上市,深交所的風頭很快蓋過了上證所,特別是由于最近幾年的股市行情一直比較低迷,投資者懼怕大盤股上市,因此主管部門對大型企業上市表現得十分謹慎,上證所在推動企業上市方面落后于深交所是必然的。
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初期,滬深兩家交易所之間確實有過為爭奪市場資源而展開的激烈競爭,這種競爭對股市行情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在上個世紀末,由于這種競爭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兩家交易所從原來屬于地方政府領導轉制為由證監會直接領導,競爭便漸漸地消失了,交易所也逐漸產生了行政色彩。在這種體制之下,兩家交易所的目標是共同的,它們之間已經沒有展開市場競爭的條件。現在,上海證交所對上市企業過少產生了焦慮,因此而產生了希望開出吸收中小微企業上市口子的想法,但上證所首先要做的是與它的上司證監會進行游說,而一旦這種游說獲得成功,對于中國資本市場來說,并不是好消息。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盡管行情低迷,但IPO卻借助政策支持展開得很順利。很顯然,如果上證所能夠開出中小微企業上市的口子,它無疑將對目前的IPO圈錢潮形成火上澆油的作用,對已經重壓在身的市場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一般來說,市場競爭有利于市場進步,但是對于滬深兩家交易所來說,這個規律卻不一定有效。這是因為,兩家交易所在證監會領導之下,它們自身已經不再接受證監會的監管,那么,當它們就中小企業上市展開激烈競爭的時候,必然會遷就企業的要求,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網開一面,并且利用其與證監會的上下級關系抵制市場對其的監管,從而產生大量問題公司。這種行政化與市場化混雜的競爭,只能給市場制造混亂。因此,上海證交所還是應該靜下心來把目前證監會安排的工作做得好一些。如果真有心與深交所進行競爭,那么應該首先從目前的體制中掙脫出來,把自己當作市場的一員,在接受證監會監管的同時接受市場的考驗,但是,上證所有這樣的勇氣嗎?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