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3月下旬,廣東千億養老基金委托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養老基金,這個普通民眾既熟悉、又陌生,既關百姓生計、又涉資本市場的事物,再次引發了世人的極大關注。贊同者有之,認為這預示著養老基金入市春天的來臨,建議向發達國家看齊,加大入市比例及力度;批評者有之,認為養老金進入并不成熟的股市將得不償失,呼吁慎入,以確保百姓的養老錢。
對于養老基金的入市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認為,相關各方應圍繞三個問題開展理性探討,方能有所收獲:即地方養老基金為什么要入市?怎么入市?如何創造條件入市?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與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一道,將于5月4日在北京召開 “改革與突破——中國地方養老金投資體制改革研討會”,邀請部委、學界、投資界(微博)的權威人士,圍繞上述“養老金三問”展開深入研討,發理性之聲,集建設之言,以推動中國地方養老金投資體制改革踏實前行。
從今天起,《每日經濟新聞》以“養老金三問”為主題,連續推出三篇報道,為上述研討會預熱,為改革吶喊。
逼仄的住室、空洞的眼神、單調的街景,一群老人,彼此間寥寥的言語,在輪椅上靜坐,度著遲暮的光陰,這是電影《桃姐》中最為平常的畫面。
有人說,人人身邊或許都有一個“桃姐”,當“421”成為未來家庭的結構主流,“銀發時代”的到來,社會養老注定將是一個不可逃避的話題。現實是,在近年來高企的通貨膨脹率面前,依傍于存銀行和買國債的投資體系,“保命錢”在無奈中正逐漸被通脹蠶食。老有所養的夢想會否空懸,成為年邁者的不停追問,那么養老金入市是否會成為未來養老體系合理、確保老有所依的一條通衢?
再過兩天,由《每日經濟新聞》和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地方養老基金投資體制改革研討會”將在京舉行,屆時,會議要對養老金入市的話題展開討論。會議將邀請人社部等部委的相關官員、專家學者、投資機構的負責人等集體論道,共同釋疑。
養老支付壓力空前
到2015年,中國的勞動力將以每年800萬人的速度遞減,與此同時,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以同樣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35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人將達2.94億。這是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所透露的現實圖景,在未富先老的情勢下,亟需社會支持系統的健全。
兩年前的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有1.19億65歲及以上老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87%。而截至去年末,我國有1.23億65歲及以上老人,約占總人口的9.1%。這些數據意味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過去短短的18年間,我國人口結構就從成年型過渡到了老年型。
在一些專家看來,國外許多國家是“先富后老”,我國卻是“先老后富”,所以帶來的養老金支付等一系列壓力,還在持續不斷地加碼。目前,我國“統賬結合”的制度仍然處在名義之下,養老支付壓力的巨大,導致十年來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省份沒有擴大,甚至嘗試做實賬戶的試水者也遭遇重重困境。
比如遼寧,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實地調查,全省在做實個人賬戶3年后的2004年,由于統籌資金不足以發放當期養老金,不得不再次挪用。記者走訪多地養老行政管理機構發現,即便在一些財政比較“厚實”的縣(市),也出現了養老金的缺口,多地缺口逾10億元,整個遼寧省缺口達200億元。
早在1998年,我國就開始對養老保險基金進行財政的直接補貼。隨著近些年來退休人員的增加,這種補貼額快速增長,地方社保部門也寄望通過上級財政的撥付來緩解困難。
但楊燕綏提出疑問稱,如果全國都在要求中央加大轉移支付,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國家究竟給多少能夠呢?養老金虧損是一個無底洞,補多少是盡頭?
福利損失倒逼改革
如今,多地應對養老支付壓力的辦法多為“擴面征繳”,然而由于制度等限制,鮮有地方在養老金增值方面取得實效。此次廣東千億養老基金交由社保投資運營,成為養老金保值增值的試水之航。
顯然,這是多年來養老投資體系并不順暢的必然轉身。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非常不科學。”
根據多年前的規定,我國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只能是存銀行和買國債,可由于種種原因,目前九成以上的資產狀態是銀行存款。
日前,鄭秉文撰文指出,十幾年來,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體制獲得的利率平均每年不到2%,而2001年~2010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14%,幾萬億“五險”基金每年都被通脹“吃掉”一塊。他認為,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體制的落后,遠不適應新興市場國家轉型中社保制度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社保覆蓋面日益擴大并由此帶來基金規模迅速膨脹的投資需要。因此社保專家呼吁,處于“十字路口”的社保基金,到了“不改革不行”的時候了。
鄭秉文曾測算過,到2020年我國社保體系實現基本全覆蓋時,如按目前的繳費率、財政補貼幅度等參數測算,基本養老保險累計余額將在9萬億~11萬億元左右。他說,如將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收益率分別按5.8%和9.17%為基準來預測,養老基金的規模將分別高達13萬億元和16萬億元,“五險”基金規模約為21萬億~23萬億元左右。由此看來,未來投資體制如不改革,其“福利損失”將是天文數字,而這毫無疑問都將由參保人來承擔。
鄭秉文說,市場化投資是大勢所趨,而且越快越早越好,不僅有助于解決貶值風險,還有利于解決覆蓋面擴大等一系列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