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兩個經濟問題在社會上引起熱烈討論:一是國企該不該私有化,不同的經濟學家針鋒相對;二是地方社保、養老金該不該進股市,這個問題也是爭執不下。但要是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塊想,會發現其實答案很簡單。
文 本刊記者/邢 力
隨著國內成品油價格全線突破8元大關,社會上對以“三桶油”為代表的國有壟斷企業的不滿也日益演變為要求徹底改革國企,徹底打破壟斷的呼聲。前不久,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更是直言,國企已成為中國成長的最主要障礙之一,未來幾年,中國應將國企私有化。他認為,目前大量國企,尤其是央企都已上市,股價有據可循,政府可將這些股份分給普通百姓,使“中國居民的財富得到一個比較大的增長”。
張維迎的觀點其實并不新鮮,早在3年前,經濟學家謝國忠就已提出給13億人分國企股票的思路。但這真的可行嗎?
倉促私有化誤國害民
“如果不把國企私有化,國企壟斷之弊永遠無解!”有網友說道。
“國企或許很爛,但私有化更糟糕!”另一位網友激烈反駁。
國企該不該賣的問題在學界也有不同意見。著名經濟學家華生就針鋒相對地指出,如果分掉央企,這些巨型企業將落入原高管家族與官僚權貴手中,早前改制的中小企就是活例子。“到那時,即便換裝如葉利欽的俄羅斯,今天的烏克蘭和東南亞,改革沒戲,革命玩完,官僚權貴笑傲江湖。全面進入權貴資本主義,這些人必得首功啊。”華生在微博上寫道。
事實上,俄羅斯私有化慘痛的教訓其實并沒有過去多久。蘇聯解體后,新生的俄羅斯葉利欽政府采取了激進的休克療法,將前蘇聯74年積累的國有資產經過估價,按1.49億人口,每人可領到一張面值1萬盧布的私有化券,購買企業股份、住房或委托給投資基金。最初人們無不歡欣鼓舞,可在分國企的過程中,由于國企管理團隊青黃不接,導致國家經濟支柱的國企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國企效益和國民經濟產值都大幅下降,進而引發持續惡性通脹,普通百姓紛紛賤賣私有化券,而原國企的經營者和富人則乘機廉價收買,結果在股份化的國企中90%的小股東持股不到10%,而1%的大股東則持股85%以上。“休克療法”始作俑者蓋達爾也承認,俄羅斯私有化是“權貴階層將國家財產私有化”,是“權力轉化為資本”。
在我國1998年的國企改革大浪中,也有許多國企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了原來的廠長或經理,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而普通職工則大量下崗的局面。
無數歷史經驗表明,在權力不透明而又倉促的私有化過程中很容易滋生濫用權力、貪污腐敗的行為,中國當前的國情顯然不適合這種激進改革。
廣東養老金改革起爭議
在國企私有化爭論的同時,一條“全國社;鹄硎聲䦟⒋韽V東政府委托的千億元養老金投資運營”的消息也引起了公眾關注。鑒于此前地方政府控制的養老金僅允許存銀行和買國債,收益很少,而已鏖戰股市十多年的全國社;饎t在資本市場上取得了年均投資回報9%的喜人成績,因此這一新聞被外界解讀為中央給地方養老金投資松綁,地方養老金或將大舉入市。按照全國社;鸬墓芾硪幎ǎ@1000億元中可有不超400億元入市。
然而這些年,養老金到底該不該拿去炒股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條新聞似乎要將原本只是紙上談兵的論戰變為即將到來的現實,一時引起了輿論更多的爭議。
反對者始終認為,中國股市還存在諸多制度弊病,抽血過多,熊長牛短,市場還很不成熟,連年的熊市已讓股民叫苦不迭,現在決不能再“羊入虎口”,拿老百姓的保命錢冒這個險。
而支持者則堅稱,不讓投資股市,地方養老金只會在負利率環境下不斷縮水貶值。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多次表示,據測算,去年CPI5.6%,養老金收益率不到2%,去年一年養老金損失達1000億元。2010年CPI3.3%,養老金收益率仍不到2%,當年養老金損失超300億元!坝腥苏f養老金入市是對老百姓不負責,那每年任由養老金損失就心安理得了?就是對老百姓負責了?不投資運營保值增值,更是對老百姓的不負責”。從某種角度看,養老金入市難題和此前有股民寫信給證監會主席說“炒股是找死,不炒股是等死”是一個道理。
萬億元空賬何解
逼著養老金不得不向高風險的股市討救兵的并不只是高通脹和低收益的矛盾,更重要的在于日益擴大的養老金空賬問題。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近日撰文指出,以2010年為例,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是13420億元,包括“征繳收入”11110億元、“各級財政補貼”1954億元。2010年基金總支出是10555億元,如果不算財政補貼,基金的收入減去支出,還剩555億元?梢韵胍姡瑔慰科髽I繳費勉強支付當年養老金支出,加上財政補貼才略有剩余。由于中國施行的是現收現支的養老保險制度,過去幾年中大量個人賬戶的資金被提前用掉了,賬戶中的資金實際為虛財,并沒有做實。
唐鈞認為,這幾年由于農民工參保人數增加迅猛,因此現收現付制還能勉強應付。然而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快速消失中,養老金收不抵支的情況還是出現在一些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市。社科院權威報告指出,2010年,如果剔除財政補貼,江蘇、湖北等14個省份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缺口高達679億元。
而根據鄭秉文推算,2010年中國養老金個人賬戶做實僅1300億元,空賬卻高達1.3萬億元,與2004年的7400億元相比,6年幾乎翻倍。更有報道認為,隨著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嬰兒潮(“50后”)進入養老金領取年齡,未來10年養老金空賬缺口將呈現幾何級速增長,10年后的養老金空賬或將達13萬億元!若真是如此,目前我國養老金1.92萬億元的結余只是杯水車薪。而以萬億元的體量,養老金也幾乎不可能取得全國社;鹉昃9%的資本市場年均投資收益率。哪怕真實現了9%的收益率,也很難趕上養老金空賬增長的步伐。
國家如何為空賬兜底
有不愿具名的官員曾認為,養老金空賬問題將來自會有國家“兜底”。但如何兜底卻很值得思考——去年我國財政收入逾10萬億元,若將來養老金空賬也達到10萬元,國家哪來那么多錢兜底?
正面對養老金危機的歐美國家的常規做法無非是加稅,這樣一來,國家兜底就變成了納稅人兜底。又或者會大幅削減養老金,可大量年老的低收入弱勢群體將因此變得更加貧困,老無所依。再者就是推遲退休年齡,更不濟的是加大貨幣發行量,但又會直接導致通貨膨脹的新問題。顯然,常規思維下,無論政府怎么“兜底”,制度問題造成的損失等于又轉嫁給了無辜百姓。
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卻有著一筆足以填補養老金空賬的巨額財富,那就是正在越來越強大、賺錢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這令無論市場化運作養老基金已久的西方國家還是當年把國有資產“賣光光”的東歐國家,都是艷羨不已的財寶。
唐鈞告訴記者,在計劃經濟時期,根據保險基金是對社會總產品“必要扣除”的理論,這部分“扣除”包含在企業利潤中被國家全部拿走了。然而,政府拿走“必要扣除”后,并沒有形成一筆獨立的保險基金,而是投入建設事業了。結果“40后”、“50后”們工作時沒有繳納獨立的養老保險金,如今退休后卻要拿養老金,這是造成今日養老金歷史包袱的根源所在。因此從理論上說,眼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盡早用國有資產來填補虧空,因為國有資產中本來就包括了當年計劃經濟時代的“必要扣除”。
更何況,國有企業原本就是屬于全國人民的財產,大量已經上市的優質國有企業的股份也應該分給全國人民。然而由于我國現階段并不具備國企私有化的條件,因此通過將國有股轉入社;鹨约皩泄煞旨t沖入社;鸬淖龇,既可以大幅緩解養老金空賬危機,幫助中國成功應對將來的老齡化挑戰,同時又能在避免國企私有化的前提下,實現國企財富的全民分享——無論是高官貴族還是平頭百姓,誰都有養老的剛性需求,以養老金的方式將國企財富分批分享給全民,要比直接給老百姓一筆巨額現金更符合科學理財的要求。
事實上,根據社保基金理事會的公告,自2009年6月國有股轉持政策出臺至2011年底,中國社;鹨褜崿F境內國有股追溯轉持74億股,發行市值554億元,分別占應追溯轉持股份和發行市值的82%和87%。然而這一轉持規模顯然還太少。
去年光是274家上市央企現金分紅就超過了3500億元,光是工農中建四大行去年的凈利潤超過了6000億元,而截至3月27日收盤,單單“兩桶油”的A股總市值就超過了2萬億元……
顯然,眼下國有股轉持社保基金的步伐邁得還太小。在國有企業高歌猛進的這幾年里,國家還應該讓國有企業直接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短評:
一舉三得
文 本刊記者/邢 力
體量越來越大的國企該怎么辦?窟窿越來越大的養老金該怎么辦?這兩個問題,一個直接影響到中國未來幾年內能否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實現經濟轉型;另一個則對十多年后,當中國未富先老時,如何避免日本和歐美今天所陷入的老齡化危機中有著巨大影響?梢哉f,這兩者都是具有影響中國命運的戰略性議題,也是直接關系到每一個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而從眼下中國的實際國情看,把國有企業賺取的財富充入養老金,既可以了斷國企是否該私有化的爭論,避免中國像俄羅斯那樣走向“權貴資本主義”的不歸路,又可以大幅緩解養老金危機。而在間接實現還富于民后,還可緩和民眾對壟斷國企的不滿情緒。這可謂一舉三得。如此看來,幸虧中國沒有像東歐和前蘇聯那樣把國企資產賣光,現在還留下了這么一大筆寶貴財富可為將來的養老金危機解困。
而在獲得巨額國企資產注入后,國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真正實現統賬分離,拿國企的錢去還歷史欠賬,把個人賬戶里的錢還給個人,別讓二三十年后退休的“70后”、“80后”們再面臨老無所依的窘境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