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
眾所周知,創業板多為民企改制上市,央企控股的可謂鳳毛麟角,可是這些“百里挑一”的公司,業績卻沒有成為創業板的表率。
央企控股公司業績下滑
創業板公司國民技術日前披露2011年年報,去年營業收入減少18.2%,盈利減少39.2%,經營現金流減少77.7%,加上財政補貼等非經常性收益,每股收益不過0.40元,“扣非”后僅0.29元;不僅如此,公司還發布預減公告,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約1900萬-2300萬元,同比下降45-55%,按目前股本每股收益不足8分錢。回想上市之初,國民技術是何等輝煌,上市前的2009年其每股收益高達1.43元,2010年4月曾以87.50元/股的價格、98.33倍的市盈率,發股募資23億元,誰知才一年時間,其業績就大幅衰退。而公司股價則從最高183.77元,跌倒迄今不足27元,復權后已跌去7成多。查一下這家公司的大股東——中國電子集團旗下華大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居然是一家央企。
無獨有偶,另一家央企控股的創業板公司當升科技(由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控股,也是直屬國資委的央企)自由落體速度更快:業績快報顯示,其2011年營收下降20%,凈利潤下降93%,每股收益僅0.015元。同樣,當初該公司曾以78.22倍的市盈率發股,如今股價也已腰斬。還有一央企控股的創業板公司啟源裝備,2011年報盈利減20%,今年一季度干脆預告虧損。
在近300家創業板公司中,央企控股的總共5家,倒有3家不是大減就是虧損,比例高達60%,遠遠超出整個板塊約25%預減預虧的比例。實際上,不僅是創業板,在600多家中小板公司中,迄今披星戴帽的不過三家:央企照樣榜上有名:信達資產控股的*ST鈦白。
股市調結構已提上日程
央企既然是中國企業界的明星,就得有明星的樣子,像上述國民技術、當升科技、*ST鈦白們,不是太令人失望了嗎?還有兩組數據頗能說明問題:一組是統計局和國資委公布,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4544億元,比上年增長25.4%,按企業性質劃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5%,其中央企增長6.5%;集體企業增長34%;股份制企業增長31.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0.6%;私營企業增長46%;顯然,央企增長最慢。第二組是,2012年兩會發布的預算報告顯示,2011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中,有40億元被調入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按國資委公布的央企2011年凈利潤9173億元,前者所占比重僅為0.4%。2012年,這筆調入預算的資金是50億元,相對于央企近1萬億利潤,比重也不過0.5%。
不得不說,央企占用了大量資源和政策優惠,如全國超過80%的油田集中于中石油一家企業,目前滬深股市約有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330家,從公司數量看,比例不足15%,可是,在2011年前三季度約1.5萬億凈利潤中,330家央企控股公司約為1萬億,比例約為三分之二;資產所占的比重更大,全部上市企業約98萬億總資產中,央企為74萬多億,比例約占75%;另一方面,央企總市值所占比例卻不過55%左右。為什么盈利占66%,資產規模占75%,市值僅占55%?除了國人的投資理念外,央企對股市取之甚多,回報卻甚少不能不說是重要原因之一。
郭樹清說,股市要調結構,調結構的一個重點就是,央企和國企的權重要下,民企的比重要上。作為明星的央企要么不上市,要上市就應該是好樣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