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金入市話題近期再成熱點。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與新浪財經獨家對話時表示,目前社保基金收益率過低,面臨嚴峻的貶值風險。盡早實行市場化投資,不僅有助解決貶值風險,而且有利于解決覆蓋面擴大等一系列制度問題。
鄭秉文認為,既然投資體制一攬子整體改革舉步維艱,新建投資機構爭議較大,與其暫時擱置或議而不決,不如立即采取兩個臨時性替代方案,以便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是讓賬戶基金先行一步,將其全部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運營,即結合“統賬結合”特點,把賬戶基金和統籌基金的投資“分而治之”。
第二個方案是采取緊急的臨時措施,將全國的統籌基金以發行特種社保國債的方式予以全部滿足,以達到基本能戰勝CPI的保值目標。
去年養老保險基金貶值近千億
近日,養老保險金入市話題再成焦點。公眾熱議的焦點集中在是否應該入市,如何入市等問題上,養老金入市節奏或再有所變化。
在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國際論壇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建議積極穩妥推進養老金投資運營,促進養老金保值增值。
據了解,到2011年年底,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總額2.87萬億元,其中養老保險累計結余1.92萬億元。目前全國各地的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策略以銀行存款為主,配以少量國債。
鄭秉文表示,這一投資策略下,十多年來養老金收益率平均不到2%,扣除通貨膨脹率,年均收益率為負數,處于貶值風險之中。
據他測算,2011年CPI為5.6%,社保基金名義收益率不到2%,按負利率3.5%左右計算,2.7萬億元五險基金的損失就將近千億元。而且基金規模越大,貶值風險越大。
從這一角度出發,鄭秉文認為市場化投資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而且越快越早越好。不僅有助解決貶值風險,而且還有利于解決覆蓋面擴大等等一系列制度問題。
盡快采取臨時替代方案
當前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采取的乃是“統賬結合”的模式。其資金分為兩大部分:單位繳費的20%進入統籌基金,實行“現收現付”,即用年輕一代的繳費支付退休一代的養老金待遇。按照制度設計初衷,現收現付下,基金僅需“略有結余”,結余部分以確保支付為首要前提。
另一部分,員工繳的8%進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的錢屬于個人所有,統籌賬戶是作為共同所有,由于采用現收現付,不能用于投資,能用于投資的只有個人賬戶。
在制度設計之初,為應付未來老齡化支付壓力,養老保險在統籌基金之上增設個人賬戶,以積累的個人資金投資運營后的增加值來抵御未來養老風險。然而由于政府財政并未負擔轉制成本,目前大部分地方的個人賬戶被挪用于發放當期養老金,個人賬戶長期空賬,而現收現支的統籌部分存在巨額滾存結余。
本世紀初以來,由財政補貼為主的“做實個人賬戶”試點逐步在13個省市推開,累積個人賬戶基金約3000億元。
針對養老保險金“統賬結合”這一特點,鄭秉文認為可以盡快采取兩個臨時性替代方案,以便將貶值風險等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是讓全國的賬戶基金先行一步,將其全部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運營,即結合“統賬結合”特點,把賬戶基金和統籌基金的投資“分而治之”。
試點省份3000億做實賬戶的基金已經記實記清,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獲得的利率可大大高于目前銀行存款的利率,減少地方政府記賬利率的利差損。
另一方面,采取緊急的臨時措施,將全國的統籌基金以發行特種社保國債的方式予以全部滿足,以達到基本能戰勝CPI的保值目標。
通過這兩個方案,養老基金的統籌基金和賬戶基金在等待改革方案出臺的不確定性時間內,就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負利率帶來的損失,促進社保制度盡快完善,同時,也可等待一攬子改革方案的出臺。
鄭秉文指出,市場化投資不僅能有效提高養老基金收益率,同時通過各市場主體,例如托管人、投資人、受托人的相互制約,能實現養老金運營的透明化,其安全性更高。
尤其是提高收益率之后,地方政府有積極性擴大社保覆蓋面,有利于緩解和統一各地政府繳費率政策不一致等制度碎片化現象。此外,還有利于不同地區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有利于全國范圍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多元配置長期持有分散風險
目前,養老金市場化投資面臨諸多爭議,入市后面臨的風險是公眾最擔心的問題。部分人士認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尚未完善,養老金入市需謹慎。
今年1月2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發布會上表示,養老金暫無入市計劃。社會保險法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國務院規定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盡管如此,有關養老金入市的討論仍在繼續。
針對可能遭遇的市場風險,鄭秉文認為資產配置多元化能有效分散和規避市場風險的損失。比如除了持有一小部分股票資產之外,還應該有實業投資、基礎設施的投資、股權投資、另類投資等等。鄭秉文強調,“投入股市是較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投資工具是多樣化的,目的就是分散風險,保障安全性。”
對多元化體制而言,公眾討論最多的、擔心最大的就是股市投資。鄭秉文認為規避股市波動的最佳辦法之一就是長期持有,這可有效提高資產的安全性。
相較其他資金而言,養老保險基金幾十年不用支付,是一只資金流穩定、長期性特點突出的資金池。因此,鄭秉文認為養老金天生就是一只強大的長期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能避免短期市場波動風險,基本可保證長期收益。
他同時強調,就算有劇烈波動和較大虧損,但由于它沒有當期支付的壓力而無需套現,所以這種浮虧只是暫時的,在幾十年的時段里不會產生實際的真正損失。
鄭秉文表示,由于養老金作為長期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對資本市場的建設也是一個利好,可以倒逼決策部門改革和完善市場。廣大股民和參保人都成為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監督資本市場的建設,大大增強了市場改革的動力。
因此,他指出,一部分養老金進入市場,長期看不僅有利于養老基金增值保值,也大大有利于市場建設。養老金需要提高收益率,資本市場需要長期機構投資者來穩定,二者可說是互有需要。(丁雯)
采訪實錄:
新浪財經:近日,養老保險金入市話題再成社會關注的焦點,您如何看待社保基金市場化投資問題?
鄭秉文:十多年來,全國各地的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策略以銀行存款為主,配以少量國債,收益率平均不到2%。其中,在養老基金中,3000億賬戶基金平均記賬利率略高于3%,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部分為3.5%,而1.6萬億的統籌基金和其他四險基金收益率則略高于1%,面臨嚴峻的貶值風險。年平均不到2%的收益率,這是一個比“傻瓜收益率”還低的收益率,“傻瓜收益率”是指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利率,一般略高于3%。
因此,中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體制在全球是一個“異類”,大概是唯一的一個存銀行吃利息的投資體制,這個投資體制也可被稱之為比“傻瓜”還“傻”的投資體制。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認為市場化投資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越快越早越好,它不僅有助解決貶值風險,而且還有利于解決覆蓋面擴大等等一系列制度問題。
新浪財經:如何看待社會保險基金的貶值風險?
鄭秉文:2011年,社保五險基金總收入2.3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6%。收益率多年沒有跑贏CPI,養老金不斷貶值,而且規模越大,貶值風險越大。
據測算,十幾年來,CPI平均高于2%,養老保險基金的利率實際上長期處于“負利率”的狀態,處于貶值風險之中。此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公布10年的平均收益率為9.17%,以此為參照,剔除基本社保五險基金2%的名義收益率之后,我測算養老金利息損失高達6000億到7000億元,五險基金的收益率損失合計更高達萬億元,相當于抵消了同期財政對養老保險的所有補貼。
新浪財經:目前圍繞社保基金投資管理改革有許多爭議,可以采取何種方法解決?
鄭秉文:既然投資體制一攬子整體改革舉步維艱,新建投資機構爭議較大,與其暫時擱置或議而不決,不如立即采取兩個臨時性替代方案,以便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是讓全國的賬戶基金先行一步,將其全部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運營,即結合養老保險金“統賬結合”的特點,把賬戶基金和統籌基金的投資“分而治之”。
目前試點省份3000億做實賬戶的基金已經記實記清,委托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獲得的利率可大大高于目前銀行存款的利率,減少地方政府記賬利率的利差損。
例如,2010年2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公布的受托管理個人賬戶基金的年均收益率高達18.9%。實際上,這個舉措是對2006年全國社保基金受托管理部分省市做實賬戶試點的中央財政補貼部分346億元的政策延續,也是廣東省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打理其1000億元的延伸。
一是采取緊急的臨時措施,將全國的統籌基金以發行特種社保國債的方式予以全部滿足,以達到基本能戰勝CPI的保值目標。這樣,養老基金的統籌基金和賬戶基金在等待改革方案出臺的不確定性時間內,就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負利率帶來的損失,促進社保制度盡快完善,同時,也可等待一攬子改革方案的出臺。
實際上,與新建機構的“大改革”方案相比,這兩項“小改革”也是改革。改就比不改好,動就比不動強。否則,如果改革方案難產幾年,損失就太大了,不利于社保制度的公信力。
新浪財經:社保基金市場化投資的好處體現在哪些方面?
鄭秉文:市場化投資不僅能有效提高養老基金收益率,同時通過各市場主體,例如托管人、投資人、受托人的相互制約,能實現養老金運營的透明化,其安全性更高。
尤其是提高收益率之后,地方政府有積極性擴大社保覆蓋面,有利于緩解和統一各地政府繳費率政策不一致等制度碎片化現象,目前,有些省份之間的費率高低相差一倍,一國之內養老保險制度費率差異如此之大,在世界各國也是空前的。此外,還有利于不同地區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有利于全國范圍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新浪財經:養老基金市場化投資后,應該如何看待面臨的風險?
鄭秉文:投資體制改革之后,養老基金面臨的風險幾乎只有一個,那就是市場風險,但是,這個風險僅僅是一個“不確定性”而已,是一個未知數,相比之下,目前不改革的貶值風險倒是非常“確定”的,損失數量更是“確定”的,比如,2011年CPI高達5.6%,那么,按9.17%的收益率來計算的話,減去不到2%的名義收益率,2.7萬億元五險基金的損失就將近千億元(按負利率3.5%左右計算);再比如,2010年的CPI是3.3%,五險基金滾存余額為2.4萬億,按負利率1.5%計算,損失就是360億元。
新浪財經:可以采取一些怎樣的方式規避市場風險?
鄭秉文:針對公眾擔心的市場風險,世界各國社會保險基金凡是采取市場化投資策略的,采取的都是資產配置多元化、國際化等,目的是分散和規避市場風險的損失,這是一個通常使用的辦法,就是實行多元化的一攬子投資改革,這無疑將有助于分散風險。比如,除了持有一小部分股票資產之外,還應該有實業投資、基礎設施的投資、股權投資、另類投資,等等。
我國有很好的基礎設施,回報率都非常好,為什么不能讓社會保險資金投資呢?綠色投資的回報率也非常穩定,比如,林權的投資就是一個重要選擇呀。大家一定要清楚這一點,投入股市是較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投資工具是多樣化的,目的就是分散風險,保障安全性。這是一個多元化進程,也將是社保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
新浪財經:對多元化體制來說,大家討論最多的、擔心最大的,就是股市投資。養老保險基金入市采取什么方式規避股市波動帶來的風險呢?
鄭秉文:規避股市波動的最佳辦法之一就是“長期持有”,這可有效提高資產的安全性。由于養老保險基金幾十年不用支付,是一只資金流十分穩定、長期性特點非常突出的資金池,它天生就是一只強大的長期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能避免短期市場波動風險,基本可保證長期收益。比如,加拿大2010年前35年的股票投資實際收益率(減去通脹率)是6%。
就算有劇烈波動和較大虧損,但由于它沒有當期支付的壓力而無需套現,所以這種浮虧只是暫時的,在幾十年的時段里不會產生實際的真正損失。
同時,由于養老金作為長期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對資本市場的建設也是一個利好,它可以倒逼決策部門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去改革和完善這個市場。否則,股民不答應,參保人也不答應,等于是對資本市場的建設增加了一個更龐大的監督隊伍,所有老百姓都參與到資本市場建設里面來了,都成了利益相關者,市場改革的動力也就大大增強了。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資本市場就沒有脫胎換骨的改革動力。
所以,一部分養老金進入市場,長期看不僅有利于養老基金增值保值,也大大有利于市場建設。養老金需要提高收益率,資本市場需要長期機構投資者來穩定,二者可說是互有需要。
新浪財經:社保改革的話題是目前大家討論的熱點,尤其在“兩會”之前,在有些調查中甚至成為排名第一的關注項目,社會參與度非常高,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鄭秉文: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很多領域的改革都沒有像目前社保改革的社會參與率這樣高,這是因為它與老百姓息息相關,另外,互聯網的普及也發揮了重要重用。
例如,在人民網上,為了迎接“兩會”,目前由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網聯合推出的大型網絡調查“兩會調查2012”中,有10個熱點項目,其中“社會保障”排名第一。這既說明民眾對社保的重視程度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是一件大好事,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社保改革目前走到了一個空前困難的階段。
在“兩會”前夕人民網做的這個“兩會調查2012”的結果還進一步顯示,“壯士斷腕”的勇氣來自“壯士出征”的決心,那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要認準了只有改革才是唯一出路,那就堅決改下去,不能猶豫,不能半途而廢,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后退是沒有出路的,等待也是沒有出路的。否則,1999年確定的社保繳費由地稅和社保部門實施雙重征繳的“蹩腳劇”就要重演。
我這里還要強調的是,互聯網的普及與任何媒體一樣,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極大地擴大了反映民意的維度,提高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民意可以及時上達,這非常有利于政府部門的科學決策。但另一方面,對各種不同聲音也應仔細琢磨,科學分析,這才是科學發展觀的要義。媒體的激烈爭論是正常的,但過于炒作常常會適得其反,為改革幫了倒忙,甚至阻礙了改革,使人們大有“出師未捷身先亡,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愴之感。(丁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