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石貝貝 ○編輯 于勇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強調以人民幣為主導的市場體系建設,而國際板這件事情是肯定要做的,至于推出的具體時間要看“市場機會是否成熟”。“十二五”時期,上海還將探索引入金融產品上市試運行制度。昨日(1月31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作出上述表示。記者還從該發布會上獲悉,目前保監會和上海市政府正就籌建保險交易所進行積極研究。
國家發改委日前正式印發了《“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繪制了更為具體細化的“路線圖”。
《規劃》中明確推進上海證券市場國際板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對于這是否意味著“十二五”期間、即2015年之前會推出國際板的問題,方星海表示,國際板最初是在國務院于2009年4月發布的關于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文件當中率先提出的,而《規劃》是對于該文件在“十二五”時期的任務具體細化,因此,“這件事情是肯定要做的。什么時候做就要看機會,成熟了就可以推出,如果不成熟就再等一等”。
而對于國際板清算、交易是否以人民幣計價的問題,方星海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強調以人民幣為主導的市場體系建設。《規劃》中對于人民幣的地位也給予充分強調,本國貨幣國際化的過程往往是一個大國具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崛起的過程。
《規劃》中還提出了先行在上海開展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等方面的創新,以及研究創新金融產品發行方式,探索在金融市場引入金融產品上市試運行機制。方星海表示,新的金融產品創新審批程序很長,一個新的金融產品可以在得到監管部門批準之前先上線試運行一段時間,如果運行的好的話,監管部門可以正式批準,如果有問題,可以撤下來。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新產品監管方面的創新。
在“十二五”時期建設面向全球的人民幣支付清算網絡方面,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支付清算的登記、托管、交易和清算制度,支持將交易系統的報價、清算和交易信息的發布功能延伸,支持商業銀行在上海設立全行的資金清算機構,支持具備條件的在滬商業銀行拓展到境外結算網絡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定價機制,增強境內利率和匯率的基準功能。
記者還從該發布會上獲悉,對于籌建保險交易所,目前保監會和上海市政府正在積極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