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渝
中國股市持續低迷,監管層認識到股市不振對實體經濟和社會安定的嚴重性,雖然嘴上說不會政策救市,近期卻悄無聲息的出臺了一系列救市舉措。其中一項就有養老金入市。
養老金作為老百姓的養命錢,該不該投入股市,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全國社保基金掌門人戴相龍認為,養老金按一定比例投資股票,可增值保值,而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把老百姓“養命錢”扔進尚不規范問題多多的股市,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理由是,前期入市的社保基金都虧得一塌糊涂。筆者卻認為養老金入市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不是救市上策,因為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擴容過度,即使把全國現有8000億養老金全部投入股市,也抵擋不了每年近萬億的融資規模。
先來看可行的理由:從美國養老金入股市的成功先例來看,在通貨膨脹預期的背景下,倘若把養老金單一存入銀行,實際上處于隱性虧損和不斷貶值的狀態。為實現養老命增值保值,美國養老金(也稱為401k退休計劃),在1980年入市,成為私人企業退休金制度改革的產物,美國社會養老保險是全國統籌的,以“信托基金”的形式存在,由聯邦政府直接掌管。該基金的監管與投資則是由專設的“信托基金托管委員會”來負責的。截至2010年底,美國養老保險基金總資產已經達到2萬億美元。 2010年美國退休老人能夠領取到退休金的人數也占到退休老人總數的48.6%,成為了養老金入市及401k退休計劃推行后的受益者。誠然,美國的“401K”計劃,促成了22年的牛市,但這“他山之石”能否攻A股這“玉”卻很難判斷。當下,最大的顧慮還是在A股本身是一塊“頑石”,怎么攻也難攻出玉來。
再來看看不是救市上策的理由:
其一、有可能延續股市內幕交易。推動養老金入市,無疑是管理層在股市“病急”之下抓的一劑“救命藥”。然而“養命錢”一旦入市,由于事關社會保障就貼上了穩定壓倒一切的標簽,會不會被賦予只能贏不能輸的特權?或許會受政策的全力庇護,政府相關部門如果出臺利好決策,會不會提前告知營運養老金的信托機構?這樣一來,變相的內幕交易將取得某種合理性,從而有違三公原則,而在保證養老金增值的理由下,會不會出現變種“老鼠倉”?在投鼠忌器之下,監管部門也可能出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放任態度。
其二,難以承受擴容之重。今年以來,新股發行保持每周超十只的發行水平,由此看出,上市公司“圈錢”行為是多么的饑渴,更何況這還不包括那些進行再融資的上市公司。用老百姓“養命錢”的養老金用于救市,顯然是只能救命而救不了身體健康的。如果股市的定位功能不糾正,養老金救市也只是杯水車薪。
因此,放慢新股發行節奏,改變A股供求關系失衡現狀,才是救市上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