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文藝
未來幾年,A股市場除了將承受股改大小非的減持及新股發行募資,中小板、創業板市場亦將步入限售股解禁期,“抽血量”不容小視。眾所周知,近兩年登陸中小板、創業板的中小企業數百家,已經制造了數千名千萬、億萬富豪,但截至目前,這些企業家還只是“紙上富貴”,一旦手持限售股解禁上市,“拋售套現”、“落袋為安”、“改善生活”等各種減持名目將不可避免地紛紛亮相。
如此算來,即使是數千億養老金入市,也可能“hold不住”A股的融資需求。
“養老金入市”話題經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一前一后、一唱一和提出后,被市場強烈關注。贊同聲有之,反對聲有之。不管持何種看法,一個事實是,12月15日郭樹清在公開演講中提出希望養老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學習全國社保基金的例子,投資證券市場,獲取收益。12月16日,上證指數結束了連續6個交易日的下跌,出現了2.01%的漲幅。
可見,對郭樹清口中的“4萬億”巨資,市場是懷有一點點期待的,只不過,這個工程太浩大,面臨的困難太多。那么,養老金到底該不該入市?什么時候入市?入市后能像美國那樣,走出一波長達20年的牛市行情嗎?
新主席上任再提“養老金入市”
自證監會主席11月初履新以來,證監會已出臺一系列政策,但股指一如既往地下跌。就在上證指數跌回十年前的水平,投資者快要支撐不住之時,12月15日,郭樹清在公開演講中提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要證券公司發揮重要作用。
5天之后,戴相龍在一個論壇上表示,由地方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于只能存入財政專戶,存在銀行,扣除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過去10年的年均收益率為負,遠遠趕不上全國社保基金超過9%的收益率,以及企業年金14%的年均收益率。
由此,養老金入市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市場認為已經“胎動”。12月16日,郭樹清演講第二天,或是巧合,也是市場存有一點期待,上證指數結束連續6個交易日的下跌,上漲2.01%。
三成配置股票資產可提供資金六七千億
領導人隔空喊話的同時,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向國內擁有社保偏股類組合的基金公司增資,每家基金公司委托管理的每只偏股類組合獲追加資金5億元,由此,至少有100億元新增資金注入社保偏股類組合。金額雖不大,卻被市場解讀為轉向的風向標。
在 “研究發展長期資金入市”的口號下,投資者開始關心“養老金入市”到底能帶來多少資金。
按照郭樹清的計算,目前有2萬億的養老保險金結余分散在各省,沒有統一管理,而全國住房公積金累計已經繳存了3.9萬億元,其中有1萬多億元已以貸款的形式放出去,還有2.1萬億元的結余。兩者合起來有4.1萬億元,這是一筆巨大的資金。
目前,全國社保基金能進行股票投資的比例在40%,商業保險投資證券基金和股票的余額合計不超過總資產的25%。有人建議,養老金投資股票類資產的比例應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假設為30%~35%,那么4.1萬億中,將有1.23萬億~1.44萬億資金入市。
若只考慮2萬億的養老金入市,按照30%~35%的投資比例,投資股票市場的資金量在6000億~7000億元間。根據2009年和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年度決算表,這兩年全國五險總收入與總支出相抵后,每年結余在3500億~4000億元。一旦“養老金入市”制度確立,在六七千億累計資金入市之后,每年還將新增入市資金1000億以上。
IPO+大小非未來兩年需資超萬億
六七千億長期資金入市,每年再新增1000多億的長期資金,這對于眼下的A股市場意味著什么?
來自巨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IPO新政之后的首個完整年度,A股市場共發行新股數量超過220只,合計募集資金4626.92億元;2011年,截至12月13日,已有超過250只新股發行,合計募集資金2643.67億元。這是近兩年IPO需要的資金量,平均每年3600億元左右。
另一方面,大小非解禁帶來的市場沖擊仍然存在。巨靈數據顯示,2012年將有1343.21億股解禁股上市,解禁市值約1.05萬億元,2013年將有3837.53億股解禁股上市,解禁市值高達1.73萬億元。《每日經濟新聞》發現,中登公司最新一期的月度統計表中,對股改限售股減持情況的統計表明,目前累計減持的大小非占到已經解禁大小非總數的12.51%。照此計算,2012年~2013年可能會減持的大小非股份數分別為168.04億股和480.08億股,對應市值分別為1313.55億元和2164.23億元。
那么,將IPO募資和大小非減持合計起來,2012~2013年,A股市場可能面臨的“抽血量”分別約為5000億元和5700億元,未來兩年的資金需求已超萬億。相比“養老金入市”可能帶來的六七千億累計資金余額,以及每年新增的一千億資金,“抽血量”過大。
事實上,未來幾年,A股市場不僅要承受股改大小非的減持,以及新股發行募資,2012年7月10日,隨著IPO新政后獲得首發的桂林三金(002275,收盤價14.18元)4億多限售股解禁,中小板、創業板市場將正式步入限售股解禁期,這部分的“抽血量”更不容小視。如此算來,養老金入市也可能 “hold不住”A股的融資需求。
效仿美國養老金開啟牛市不現實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A股市場的資金需求格局——IPO融資、增發、配股、限售股解禁、券商傭金等合計需要資金量1.25萬億元,而資金供給方——來自個人投資者、基金、保險、券商、企業年金等,合計提供資金約1.03萬億元,其假設個人投資者提供資金量最大,為5900億元。即便如此,仍有2000多億元缺口。
“養老金一旦入市,對股市的影響肯定是利多的,這個毋庸置疑。”某券商研究所負責人表示,監管層提出這個想法,反映出對股市的支持,肯定是好事,但這只是“十二五”計劃中的一項,短期內是不會出現的,而且現在的A股市場雖然已經“跌跌不休”,但誰也無法保證現在入市一定能賺錢。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我們首先要澄清長期資金這個概念。”他表示,一方面是從時間上定義,持有時間長的可以叫長期資金;另一方面要看買入的價格,100倍估值的價格和5倍估值的價格肯定不一樣。意思就是,即便是準備長期持有的資金,也要看買入的點位和價格。
其實,市場對養老金入市的渴望主要來自于美國401(K)計劃的吸引力。1978年,美國執行401(K)計劃后,美股市場進入了一波長達20年的牛市,直到2002年網絡泡沫破滅,該計劃第一次陷入危機。據了解,401(K)計劃中,超過60%以上的資產配置是股票。
不過,有市場人士指出,A股市場的“圈錢市”特征太突出,各方面監管制度也不完善,想依靠養老金開啟牛市行情,不太現實。
/爭議/
需過三重關卡 入市仍是“畫餅”
中國目前分散在各地的社保基金累計結余高達2萬億元,要把這部分資金組合起來的確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一位券商研究部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這個工程牽扯到各地方政府,如果只是證監會單方面的想法,難度不小。”硬幣的另一面是,規模巨大的社保基金目前只有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兩大投資渠道,與其說是投資渠道,不如說是存放渠道,因為據專家預測,該部分資金的年收益率不到2%,幾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社保基金。
股市需要長期資金,社保基金需要投資渠道,這兩者要對接還需要很多條件,例如成熟理性的A股市場,上市公司持續穩定的分紅等。事實上,也有一些折中的辦法,比如社保基金可以購買一些機構性產品。綜合而言,中國要實現社保基金與股市的對接,還需過三重關口。
各方熱議
就在郭樹清與戴相龍前后呼應地提出“養老金入市”之后,市場沸騰了,各方熱議不斷。有業內人士在微博上紛紛發表觀點。皮海洲提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規定》中規定,“各級社會保險管理機構不得購買各種股票,也不得為各類經濟活動作經濟擔保”,監管部門不能在管理規定還未修改前就提“養老金入市”。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旗幟鮮明地指出,十分反感“兩金”(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積金)入市,以引水之策救中國股市,過去圈股民的錢為國企解套,現在又用老百姓未來的養命錢救市,是極其危險的,A股市場根本的出路還在于制度建設。
上述券商研究部負責人則認為,養老金投資股票市場,對股市而言是重大利好。但這個利好在2012年不會出現,或許還需三五年時間,因為還需多方面配合,首先要建立的就是退市和分紅機制。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微博)也是反對派中的一員,她認為養老金入市無異于羊入虎口,主要還是因為目前A股的造富效應以及制度風險。
“養老金入市”的支持者、英大證券李大霄(微博)則表示,2012年充滿希望,將是A股市場步入長期投資的起點,也是養老金及保險等長期資本入市的良機,真正的價值投資將在中國生根發芽。
另有一些觀點認為,中國養老金投資股市是 “遠水”難解“近渴”。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反對養老金入市的業內人士都將問題關鍵指向目前A股市場存在的諸多頑疾,如圈錢融資特征突出、大部分投資者處于虧損狀態、監管不到位等等,最重要的是,反對者更愿意將養老金入市看成是一種“救市”政策,但事實上,4萬億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的確需要保值增值,尋找合適的投資渠道。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給出了一個折中意見,他說:“A股市場定價很飄浮,即使現在的股市已經這樣了,誰又敢說這是長期資金入市的好機會呢?國外股市的穩定性比國內好。養老金配置少量股票資產是可以的,但不能太高,30%太高了。我認為除了股市,還有別的投資選擇,如購買結構性產品,投資一些PE,甚至實業投資,都比股票好。”
三重關口
綜合各方對養老金入市的意見,我國要實行這一重大改革,至少有三重關口要過。
首先是對各地社保基金的統一。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也表示,地方社保基金到今年年底積累的余額有2萬億左右,現在分散在各省,沒有統一管理。需要考慮如何用于像全國社保基金這樣的投資途徑,如何組織起來,設立或者委托一個專門投資機構來做。
在贊成養老金入市構想的人中,首要的疑問就是如何將分散各地的社保基金統一起來?國金證券宏觀研究員劉鋒表示,統一起來不一定就是好事,還有一種思路是分散做。從世界經驗來看,對養老基金的投資基本都是分散在做。我國也許可由監管部門出臺一個關于社保基金投資的管理文件,從各方面細化養老金的投資行為規范,然后由各地自行委托專門機構來做。不過,這種做法會大大增加監管難度。
其次,要想吸引養老金這樣的長期資金入市,而不被各方詬病,A股市場本身的完善是必不可缺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反對養老金入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對A股市場現有問題的不滿。郭樹清上任后一系列新政的推出,正是直指A股市場各種頑疾,意圖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劉鋒認為,整個市場的發展最關鍵還是機構的發展。
第三道關口便是投資組合的設計。據了解,目前運行的全國社保基金自成立以來,投資范圍逐步擴大,現在的股權資本投資比例可達總資產的20%,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的投資比例上限為40%,并且獲得直接投資股票的特批。如果采用這種辦法,相當于由國家承擔投資風險。美國現行的401(K)計劃則是個人賬戶投資,風險由個人承擔。
世界經驗
從世界范圍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逐漸意識到,長期來看,股票市場收益率明顯高于均衡的無風險利率,由此,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基金普遍進入資本市場運作,以實現保值增值。統計部分OECD(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養老金的投資情況顯示,在這些國家的養老基金投資資產組合中,排在前三的分別是債券、股票和集合投資計劃,分別占比約41%、23%和17%,現金和存款只占8%左右。
從時間上看,有些國家的股票投資比重波動較大,有的國家則比較穩定。如澳大利亞養老金對股票的投資比重,曾從2001年的40%多下降到2007年的25%左右;英國養老金投資的這一比例也曾在2001年~2006年呈逐年下降趨勢,從53%降至30%多;美國則一直保持在40%~50%。事實上,這些國家對養老金投資股票的比例并沒有作硬性規定,完全由管理人根據市場情況確定。
此外,各國對養老金投資的監管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謹慎人原則。該原則避免對投資基金的嚴格限制,只關注監管基金經理的行為;二是組合的數量原則。該原則對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從數量上施加不同的投資限制。這些監管方式的選擇當然與該國發達程度及養老金制度類型有關,資本市場越發達,監管越寬松。
/鏡鑒/
國外養老金投資與股指走勢
在期盼養老金入市的聲音里,“美國經驗”功不可沒。
1978年,美國實行401(k)計劃以來,美國股市出現了一波長達20年的大牛市。之前,中國的企業年金制度的設計也是效仿401(k)計劃。本次提出養老金入市,給予投資者各種遐想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看其他國家是如何做的,在養老金入市后是否都出現了美國這樣的大牛行情?
美國:養老金帶來20年大牛市
在美國,大大小小養老金計劃多如牛毛,其中401(k)計劃是美國增長最快的雇員養老金計劃,也是增長最快的員工持股機制。1978年《美國稅收法案》在國家稅法中增加了401(k)條款,從此將符合該條款的養老金計劃稱為401(k)計劃。雇主可以自己建立該計劃,也可選擇一家養老金專業機構或金融機構幫助其建立和維持該計劃。
全美有超過80%的家庭參加了該計劃,該計劃的資產規模幾乎占到了美國養老保險體系的一半。據了解,美國包括401(k)計劃在內的幾乎所有DC型(確定繳費型)養老金計劃都可以投資股票市場,風險由參與者承擔。在401(k)計劃推出后,美國道瓊斯指數結束了長達15年的大熊市,開始進入一場20年的牛市行情,直到2002年,網絡泡沫破滅才導致401(k)計劃陷入危機。
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是2002年之前,美國員工大多選擇本公司的股票,存在風險集中的問題。2001年底的 “安然事件”,暴露了401(k)計劃的這一缺陷,且讓美國民眾對該計劃產生了信任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是如此。統計數據顯示,金融危機前,所有401(k)計劃中,有高達56%的資金即4.7萬億美元的個人養老金投資于股市,而截至2008年10月27日,道瓊斯指數已跌去40%,由此計算,已造成約1.8萬億美元的個人養老金損失。
日本:股市不景氣拖累養老金
日本在2001年通過新的法案開始進行養老保障體系改革,引入美國的401(k)計劃。但日本對養老金的投資有其獨特的制度——財政投融資制度。日本政府通過公共金融機構直接參與資金的匯集、分配和投資活動,2001年之前,養老金是財政投融資的重要資金來源。2001年之后,日本公共養老金開始了市場化投資運作。
從日本養老金市場化運作之后該國股市的發展情況看,養老金并沒有給予其多大幫助,反而因為股市的不景氣,導致養老金的投資出現損失。日本股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不景氣,2006年和2007年稍有起色后,又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上漲趨勢未能持續。2000年~2002年,日本股票和債券價格下跌,導致養老基金投資收益大幅減少,各年虧損在1.3萬億~3.06萬億日元之間。2007年,日本養老金出現歷史上最大的虧損,達5.84萬億日元,主要的損失也是來自股市。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至金融危機前,日本養老金持有股票的比例為12%~22%。
韓國的養老金曾經歷過一個“堅持不入市”時期,后來為了實現投資多元化以減少國家財政負擔,從1993年開始,先是以2%的比例試水資本市場,后來逐步增加投資量。2000年左右,這一投資比例超過10%,后來全球股市動蕩,導致這一比例下降,2003年~2008年,韓國養老金又將股票投資比例從9%上調至23.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