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A股市場熊霸全球,托市成為不少人士的共識。近日,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公開論壇上建議養老保險金及住房公積金投資股市。中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長戴相龍12月20日在2011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國際論壇上也建議“地方養老金上收的一部分用來買股票是可行的,一能保值增值,二能增加資本市場機構對我們的鼓勵。”
逾4萬億(約2萬億元的地方社保和全國住房公積金余款2.1萬億元)的龐大資金“入市”著實讓人興奮。然而,對于目前的資本市場而言,無法解決市場的發展問題,尤其是在中國證券市場存在著巨大制度缺陷的時候,任何大規模資金入市都只能成為資本市場上大股東、機構手里的財富,最終有去無回。因此,在完善市場制度之前,全國十幾億老百姓的保命錢用來托市絕對不是一好事。
首先,來看看我國的養老保險情況。12月20日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稱,14個省份和新疆建設兵團的基本養老保險在2010年收不抵支,缺口共計67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0億元。其中,遼寧和黑龍江的缺口均超過100億元,天津和吉林的缺口均在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其他省份的缺口在10億元到50億元之間。而在目前的養老保險體制下,已經領取養老金的人其經費來源是目前大量繳納保險基金的年輕人。
正是在我國社保基金缺口的壓力下,國內專家都提出投資資本市場,以實現其保值增值。國外確實有這方面的經驗,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的401K計劃。過去數十年,美國的401K計劃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美國通過鼓勵養老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并交由專業投資者投資,美國股市擺脫熊市陰影,迎來1982年至1999年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牛市。不過需要關注的是,金融危機爆發后,不僅一些美國人因買房還不起貸款而破產,而且許多美國人因401K的縮水而不敢輕言退休。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我國剛剛建立起低水平、廣覆蓋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時候,對這筆資金的安排絕對要慎之又慎。
其次,對于我國的資本市場而言,最突出的問題是制度缺陷,要保障這些“養命錢”能夠保值和增值,必須要解決股市上的制度問題。第一是市場定位的問題。資本市場應是長期投資市場,但我們把它錯誤定位為融資市場,導致許多企業只融資卻不回報投資者。正如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微博)所言,1990年至今,國內A股累計融資4.3萬億元。上市公司通過IPO和再融資獲得資金,大股東也通過減持頻頻套現,再加上國有和家族兩個上市公司大股東群體兩頭減持,便出現了“雙向圈錢,兩頭減持”的現象。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股民投資者卻損失慘重。股民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衣食父母,是市場存在的根基。因此,我們的市場制度設計上要加強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改變目前的莊家市、機構市的制度。
第二是發行制度的問題。在現行發審體制下,發行價放開,但發行規模、行政審批等沒能同步放開,股票在一級市場上還是稀缺資源。券商為多收發行費竭力做高價格,甚至參與直投;大戶從老少邊窮地區弄來大堆的身份證去申購,小股民中簽率極低,一級市場的收益大都落入大投資者囊中。發行過程中的三高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死結,不論是主板還是創業板都沒有逃脫這個魔掌。
因此,作為監管部門,目前首先要做的是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的改革,從市場的制度設計以及發審乃至退市等一系列方面入手,扭轉目前投機市的局面,而不是在股市低迷之時盲目推進中國版401K計劃出爐。
□周子勛(財經評論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