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
中國股市新世紀的十年,上證指數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這一個大大的圓圈,不僅意味著絕大部分投資者的投資收益整體歸零,而且,也給中國股市畫上了一個最具表現力的圈錢標志。
有關數據顯示,1990年至今,國內A股累計融資4.3萬億元。其中2001年至今的十年圈了多少?有人說約2萬億元,實際的情況可能只多不少。因為僅IPO重啟以來的這三年,光是IPO圈的錢就有9354.39億元之多,雄踞全球股市之首。其中,2009年的129起IPO圈了2189億元,2010年的338起IPO圈了4830億元,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247起IPO,圈的錢也達到2335億元。再加上再融資和其他圈錢項目,其數目可想而知。
為什么圈錢越多,股民虧得越多?以前的說法是由于股民賭性太盛使然,現在的一種說法則是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為生的人群缺乏風險承受力的緣故。在筆者看來,這兩種說法其實都在混淆視聽,掩蓋了中國股市只有圈錢功能而缺乏投資回報功能的體制性弊端。
事實上,在“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定位下,由于滿足融資需求的市場擴容被當成資本市場壓倒一切的發展目標,所謂“市場化發行”的要點,根本就不在于也不可能在于形成所謂的市場約束機制,使直接融資比例的提高達到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的目的,而只能是為發行人、保薦中介和機構投資者哄抬“三高”發行放肆地圈錢牟利提供方便之門。嚴重的超募和募非所用,極大地糟蹋和浪費了市場資源。而在權貴勾結的市場狀況下,則不要說為了達到圈錢尋租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造假舞弊,不法內幕交易何嘗不也是大行其道?不僅嚴重敗壞了市場風氣,而且也嚴重擾亂了市場的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憑什么說提高發行市盈率和由此而造成的“破發”,不僅有利于打破“新股不敗神話”,并且還有利于讓習慣于追逐打新的投資者受到教育?
又憑什么說投資者不僅要為“三高”發行埋單,并且還要代人受過,為“三高”圈錢和“破發”承擔起全部的市場責任呢?
中國股市的問題,大多是圈錢尋租體制的問題。因此不是小打小鬧的改良和創新所能解決的。
十年來,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投資期盼,在只改發行定價方式、不改利益交換和利益輸送的市場條件下,無可奈何地成為可悲而可憐的“一枕黃粱夢”。這是中國股市的一大悲劇。在筆者看來,未來的股市革新,唯有從變革“重融資輕回報”的體制弊端入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