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允峰
市場關注已久的退市制度改革即將正式拉開大幕。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11月18日透露,監管部門已初步形成改進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總體思路,將首先立足解決“殼資源”炒作成風等問題,提高ST公司重組門檻至與首次公開發行(IPO)基本相同,并在創業板率先試行退市制度改革,有關方案將盡快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國內多層次的的資本市場結構日趨完善為新退市制度準備了客觀、良好的條件。新三板、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市場的分工不同,雖然執行不同的上市規則,但相互間完全可以互動起來,為退市制度的執行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在退市制度的推動實施中,管理層不妨多借鑒一些NASDAQ市場的成熟做法。
首先,盡可能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之間的互動,讓轉板和退市變成一種人們習以為常的市場行為。比如,在新三板市場或創業板市場上成長起來的公司,可到主板市場掛牌交易。同樣,在主板市場摘牌的公司,可到三板市場交易,最后還可到創業板或者中小板重新上市。因此,被市場停止交易或退市的公司,并不等于被判死刑,其股東仍可通過其他市場交易,降低摘牌成本,同時也為公司重振提供機會。
其次,借鑒 NASDAQ 的經驗,針對利潤操縱行為,可以“累積虧損”為核心標準判斷企業退市與恢復上市。按“累積虧損”標準,上市公司從第一個虧損年度算起,歷次虧損總額達到凈資產一定比例時即被暫停上市,此后當該比例達到更低標準時即被終止上市。退市公司要想恢復上市,須使累積虧損減小到一定比例。當然,在退市標準、恢復上市審核標準、退市時間、退市后的去向安排等方面都可以借鑒海外成熟市場的做法對創業板退市制度進行完善。
其三,上市公司凡以股權轉讓或資產轉讓扭虧為盈的公司,不僅要看是否關聯交易,而且要看價格是否公允。符合上述條件,才能被確認為收入。也可以主業是否扭虧作為衡量指標,只有主業實現盈利的企業才能恢復上市,靠非經常性損益實現盈利的不予考慮。
此外,要杜絕上市公司的各種名目繁多的報表重組行為。加強對公司主業和非經常損益的監控,這就要從會計準則入手,遏制企業調節利潤的行為。
總之,期待早日在創業板市場實施全面、嚴格的退市制度,通過市場內部的淘汰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更有利于促進優勝劣汰機制的形成和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