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微博)
1993年入市并“征戰”了18年的老股民,因為累計虧損高達120萬元,憤然“清空了所有的A股和B股”,從此徹底告別了中國股市。對于小散來說,120萬元絕對不是個小數目。從當初滿懷希望激情入市,到最終不得不憤然退市,反映了該股民的無奈。其實,這種無奈與無助的心態,相信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感同身受。
融資功能是資本市場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A股市場中更是如此。資本市場在作為融資場所的同時,也應該是投資者的“投資”場所。但在A股市場中,由于錯誤的定位,融資功能總是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重籌資,輕回報”的劣根性卻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糾偏,所謂的“投資”更多地反映在市場的瘋狂投機上。
若非對中國股市極度失望與喪失了信心,筆者以為該股民也不會在股指處于2400點左右的低位“割肉”出局。而且,在目前的點位上離場,亦并非是明智的選擇。然而,該股民決意在此時與股市“訣別”,既是其悲憤情緒的一種發泄,更是對中國股市發出的一聲“吶喊”。
今年4月下旬以來,股指持續下挫,下半年更是頻創年內新低。市場的低迷表現,有CPI不斷攀升通脹壓力日益加大以及銀根收緊的因素,有歐美債務危機的負面影響,但更與監管部門不顧投資者死活無度放行新股發行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有關。事實上,市場曾呼吁監管部門暫停新股發行以給予其休養生息的機會,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上市公司的大肆“圈錢”現象反而呈現出愈演愈烈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投資者信心喪失的后果必然是市場重心不斷下移,而其虧損或被嚴重套牢的命運已經“被注定”,老股民憤然退市事件的出現,根本不值得意外。
老股民憤然退市,也是中國股市深層次問題與結構性矛盾的反映。當前的A股市場,自股改之后,再次深陷于泥潭之中。近幾年來,監管部門雖然大力推進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與市場化進程,但制度缺陷與市場利益分配嚴重失衡的問題依然如故。上市公司、中介機構、自然人大股東等利益集團成為市場利益的最大竊取者,處于弱勢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仍然得不到切實的保護。如果沒有了中小投資者的鼎力支持,失去了中小投資者這塊“基石”,中國股市憑什么屹立于全球資本市場?
風雨飄搖的A股市場,目前不再是救與不救的問題,而是需要像當年股改一樣的一場“革命”。只有對市場進行綜合治理,根除市場中的不公平現象與行為,維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才能挽救投資者的信心,老股民憤然退市的悲劇才不會被重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