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據新華社電中國股市似乎又到了一個引發全民關注的時刻。網絡上、論壇里,既有人們宣泄對股市不滿的閑言碎語,也有各路專家出馬直指監管弊病開出的藥方。然中國股市之疾,非一日之成,亦非單方面原因所致,絕非一劑靈丹便可“藥到病除”。
今年4月中旬以來,中國A股一直跌跌撞撞,不僅沒有出現期待中的系統性反彈,上證綜指反而越走越低,甚至創下近兩年多來的新低。長期的低迷極大損害了投資者信心,股市成交頻現地量。“中國股市缺乏的從來都不是資金,而是信心”這句話再次被印證。
人們認為,供大于求導致股價下跌,監管層對股市的低迷不能坐視不管,“吸金”厲害的新股發行應該放慢速度。
但專家認為,這并不意味著,當前應該通過控制新股發行節奏來“救市”。
首先,中國股市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一直在朝市場化方向推進,政府無形的力量應該越來越弱。無論是發行定價,還是發行時間,都應該由市場來決定。其次,歷史經驗表明,暫停或放慢新股發行可能會暫時使股市止跌回升,但治標不治本。在宏觀政策不變的背景下,投資者資金會撤離股市,即便是沒有新股擴容股價依然會下跌。當前,中國股市正處在半市場化運行的道路上。
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監管層都應該明白,中國股市沒有一吃就漲的“靈丹妙藥”,股指也不應該是監管指標。股市低迷中,更應該反思制度層面的問題,以尋求完善。
當前,退市制度形同虛設,存量發行遲遲不能推出,長期資金入市障礙猶存,債券市場短腿亟待補齊,上市公司造假層出不窮……在這些基礎制度建設方面,希望監管者能放下包袱,投資者能給予理解,踏踏實實共同推進,中國股市才能不再淪為眾人眼中的“病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