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百三
謝國忠近日在《新世紀周刊》撰文,指出:“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要正常運轉,中國必須將其過剩的資本有效地國際化,第一步是啟動中國股市的國際板。”他指出:“中國制造業高度發達而金融業比較落后,后者是由國有金融機構所統治,資本項目關閉,匯率固定,制造業與金融業之間的不匹配是目前中國許多問題的癥結所在。”
這兩段話均是相當荒謬。不錯,中國的資本是很多,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與房價上漲,但怎么可以因此而得出結論,讓中國過剩的資本通過開國際板“分配”給全球經濟呢?中國資本再多也是中國人的錢啊!
請看:中國2000年的M2(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期),即中國的貨幣與準貨幣約為12萬億元(人民幣),現在為78.3萬億元。當時M2/GDP為1.36倍,現在為1.9倍。
我們作一下世界部分國家M2/GDP的比較:
不可否認,中國的M2、流動性、M2與GDP的比例,增幅在世界各國中是最高的。這是多種因素所致,其中有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因素,也與美國實行QE1、QE2等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導致中國外匯占款大增,M2大增等諸多因素有關。即從一個角度看中國資本確實多,流動性過剩是嚴重的。這導致了大中城市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及成本推進型通脹及輸入型通脹的交相夾擊,使通脹節節上升。
但這是否就可以成了謝國忠講的,“現在緊急的是全球經濟等不起中國的閑庭信步。除非中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實際而高效地將過剩資本分配給全球經濟……”的理由呢?
不能,中國在近10年中無奈和不得已多發的貨幣,無論怎么過剩,都是中國13.3億人們的血汗錢。錢發的多了,結果被高房價與高物價吸收了,中國人民目前正承受著多發貨幣的痛苦,即必須以比10年前7——10倍的價格買房、以過去幾倍的價格買豬肉、雞蛋等等,這對平均2萬多存款的國人是多大的壓力。
但資本多了,錢多了,怎么辦?通過國際板“分配給全球經濟”?
不錯,從某種角度看中國資本是多的,是過剩的,但它是國人的,一分一厘都不能輕易送與洋人的。世界各國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及經濟體。即使在中國的香港,這五十年都不會向中央政府交一分錢稅。何況世界各國與中國的關系呢?豈可通過國際板慷慨分配之?
中國的過剩資本及流動性,只能通過中國自己本國的方法來消化,如,再多發一些本國的中小企業股票;適當提高利率,回收流動性;人民幣適當加快升值。而不能用開國際板的方法硬分配給世界各國。
謝國忠說,設立國際板,等于交了一筆首付,可以幫助啟動整個過程。說白了,就是通過開設國際板,將大把中國人民幣拱手送給幾百家外國公司,如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紐交所、路透社、百事可樂、大眾等公司;讓他們以比其國內高得多的價格來中國資本市場圈錢。
是的,中國資本市場中除銀行、保險外,多數公司股價比國外貴,如南航A股市盈率12.58倍,在紐約上市僅5.01倍;東航A股市盈率14倍,在紐約僅為6.74倍;上海石化A股24倍,在紐約為8.28倍;中國石化10.14倍,在紐約所7.74倍;華能國際A股23.8倍;紐交所13.6倍……但這都是由于國內多發貨幣,加之30%國家股、法人股沒上市造成的。無論怎么高低,都是中國內部的事,可以通過國內再上一些新股,讓它們慢慢回落;但絕不能通過“拔苗助長”地早開國際板來拱手送與洋人。
世界經濟要發展,靠各國自己努力、發展,怎能靠中國開國際板、送大禮包來振興?國際板如在現在的形勢下推出,必然使岌岌可危的中國A股市場雪上加霜、再大跌幾百點,從長遠、中長期看,與中國也無任何好處。
實際上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現實生活中資金又很短缺,21.5%的準備金率,擴大了存款準備金基礎;江、浙、魯、粵、閩等一帶的中小企業的民間貸款利率已高達50——60%,很多企業度日如年;更多企業在美國封殺中國公司之際,將目光轉移到國內,希望盡快在上海、深圳上市。特別是世界經濟走勢又一次向下、撲朔迷離之際,此時,不顧國情強行推出國際板,危害極大,傷害極大,不利于股市穩定,不利于新股發行(一家匯豐募50億英鎊等于500億人民幣,等于100家中國公司募資量)。
(作者為我國著名的金融證券專家,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