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證券時報:A股退市制度冗長低效 扭曲投資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8日 03:50  證券時報網

  本報評論員

  在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進化規律,它有利于培育生命力更強的生物。在市場經濟領域,優勝劣汰也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素質的不二法門。同樣,在A股市場,除了要把好關以吸納優質企業,保持源頭活水,還要做好退出環節的制度安排,及時將已失去競爭力、無端消耗社會資源的上市公司淘汰出局。這樣才能真正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促進市場健康發展,讓市場保持長久活力。

  在A股市場改革創新進程中,提高退市環節的市場化程度,構建資本市場硬約束機制是極其重要的一環。但是,長期以來,受制于社會穩定等多方面考量,中國股市的退出機制還不順暢,難以真正發揮淘汰劣質公司的作用,相反在一定程度上還助長了投機氛圍,扭曲了價值投資理念。

  A股市場現行的退市制度是一個冗長而低效的過程。從企業連續兩年虧損給予ST警示開始,再經過半年寬限、給予*ST警示到最終退市至三板市場,一個企業從不再創造價值到真正退市,中間設置了一道又一道的緩沖。即便這樣,最終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也為數極少。更多的時候是垃圾公司鉆規則的空子,借助真真假假的重組吸引投機資金大肆炒作,消耗了大量社會資源。這種退市“軟約束”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退市標準過于寬松且易于被操縱,風險警示意義不大,垃圾公司無法真正退市。一些垃圾公司采取“連續兩年猛虧,第三年微利幾厘錢”的方法,在財務惡化,甚至在實質破產的情況下輕易繞過“連續三年虧損”這條紅線,從而避免退市。據統計,滬深兩市目前有129家ST公司在掛牌交易,其中包括51家*ST公司。A股市場建立21年來,真正暫停上市、退到三板市場的股票只有三十余只。而滬深兩市僅A股掛牌公司總數就已超過2200家,退市率卻只有1%多一點。

  二是冗長的退市過程始終伴隨著重組預期,即使退到三板之后還可以通過重組重新上市,退市制度難以遏制投機炒作。退市軟約束,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場上道德風險泛濫,一些嚴重虧損的公司不僅未遭到投資者拋棄,反而成了炒家的寵兒。從ST到*ST,再到退到三板市場之后,往往要經歷一輪又一輪的炒作。而這些持續不斷的炒作,背后依仗的就是重組預期。與此同時,這些炒作往往又伴隨著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不法行為。即便部分公司最終通過重組咸魚翻生,普通投資者也很難分到一杯羹。

  相比之下,海外成熟市場的退市機制則相對剛性,一旦觸發退市條件,即被快速“清退”,拖延時間或鉆程序漏洞機會甚微。舉例來說,今年4月份,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東南融通受到美國一民間研究機構財務造假方面的質疑,公司無法按時公布財務報告。在觸發退市條件后,美國證監會隨即宣布啟動東南融通的退市程序。與此同時,股東針對公司和董事會成員的訴訟啟動。紐約證交所的退市效率及美國的證券司法救濟制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許是基于海內外退市制度的比較和矯正A股主板現行退市制度的弊端,2009年,創業板推出伊始就明確將嚴格退市列為未來制度建設的方向。根據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初步設想,直接退市、快速退市和杜絕借殼炒作被列為創業板退市制度三項基本原則。

  我們認為,創業板具有試點更嚴格退市制度的有利條件。除沒有歷史負擔之外,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建立和前期“買者自負”原則的充分宣傳,都為直接退市試點作了一定的準備。創業板先行試點較嚴格的退市制度,條件具備時再推廣到全市場,應該是一個穩妥的選擇。當然,退市制度建設和發行制度完善一樣,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周密的配套安排,充分考慮市場各方的承受力,謹慎決策,各方面一起“給力”。

  首先,要充分考慮到各利益方博弈的復雜性。退市意味著還垃圾公司以真面目,必將導致垃圾公司股價重估,牽涉到各方的巨大利益。要從正本清源的高度出發,抵制住利益集團壓力,不能養癰遺患。其次,要更新觀念。長期的軟約束使各方形成了思維慣性,炒作垃圾股時極度興奮,一到真正退市又喊痛,這種心態和思維一定要改變。地方政府也要拋棄原有思維,走出靠“保殼”來培育和壯大本地資本市場的誤區。最后,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盡快建立我國的投資者法律救濟制度。因為上市公司經營失敗,投資者也是受害者,導致上市公司失敗的除經營環境原因之外,往往還伴隨著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高管的失職、欺詐乃至違法,因此,如果沒有相應的司法救濟制度,由投資者來承擔全部公司損失,也有失公允。投資者能便利且有效地向公司追責,是嚴格退市制度順利推出的一個重要條件。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