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皮海洲
最近,受中外利空因素的影響,滬指又回到2700點區域形成多空爭奪。而在此輪2700點的爭奪中,以中國石油、銀行股為代表的權重股表現出色,成為大盤的中流砥柱。據媒體報道,這些權重股之所以表現出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關方面正在醞釀推出強制上市公司(尤其是央企上市公司)分紅的有關政策。媒體的報道稱,此項政策一旦推出,權重藍籌股的形象將得到較大改善,估值水平也理應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強制分紅”的提法投資者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10月證監會發布的《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就要求進行再融資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比例不低于最近三年凈利潤的30%。不過,這個“強制分紅”條款僅僅只是針對有公開再融資要求的公司。此次舊話重提,應有將“強制分紅”政策實施面拓寬之意。
鑒于中國股市長期“重融資、輕回報”的做法,實行“強制分紅”有其積極的一面。不過,鑒于中國股市畸形的股權結構與畸形的股票發行價格,一味強調分紅對于回報公眾投資者的意義又非常有限。尤其是對于央企上市公司來說,借此改善權重藍籌股的形象,提升估值水平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由于社會公眾股的高價發行,盡管公眾投資者付出了更多的資金,但他們只能得到上市公司極少的一部分股權。而控股股東、原始股東只是以很少的資金卻獲得了最大多數的股份。因此,分紅的真正受益者并非公眾投資者,而是原始股東,特別是控股股東或大股東。如創業板公司大富科技,上市9個月兩次高派現,分紅總額近3億元,其中公司實際控制人孫氏家族就獨占約2億元。因此,孫氏家族才是大富科技高派現的最大受益者,而中小投資者受益非常有限。如今年中期,大富科技的分紅比例為每10股派現6元,按8月2日該公司61.78元的收盤價計算,其回報率只有0.97%,遠低于半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可見,分紅對于公眾投資者來說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既然如此,又何必“強制分紅”呢?
而證券市場試圖憑借央企上市公司的強制分紅來提升權重藍籌股的估值水平更是一種空想。控股股東才是上市公司分紅的最大受益者。目前的央企上市公司為滿足大股東對現金的需要,差不多每年都在進行高比例的分紅。如中國石油、五大銀行股等。
以中國石油為例,去年累計分紅0.3442元/股,占公司每股收益的45%。因此,強制分紅對于中國石油這些央企上市公司并無多少實際意義。而且盡管中國石油去年每股分紅0.3442元,但相對于其16.70元的發行價來說,A股投資者的回報率只有2.06%,比銀行存款利率還低。
片面強調現金分紅,哪怕是強制分紅,對于提升股票的投資價值意義較為有限。因此,要賦予現金分紅以積極的意義,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現金分紅與上市公司再融資結合起來。不論是公開融資還是非公開融資,上市公司再融資金額不得超過前次融資以來上市公司給予公眾投資者現金分紅總額的兩倍。只有如此,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才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即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的圈錢行為。若果真如此,哪怕不實行強制分紅,上市公司也會積極考慮給予投資者以現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