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欣
4月下旬,滬深兩市的反彈行情便宣告結束,雖然A股市場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但由于國際板推出的預期及通脹和遏制通脹的政策影響,股指表現乏力,上證綜指更是創下2011年1月末以來的收市新低。
投資者們或許會問:后市將如何發展?是否可以抄底?不少投資者也已經躍躍欲試了。
5月2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中國股市步入“尋底”區域》,而同日,新華網發表新華時評《社保100億入市細節未知理性看待抄底》,有網友戲稱之為“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多空分歧”。
仔細看一下兩篇新聞,人民日報海外版表示,“對于今后股市,一些機構和人士認為,股市的底部基本探明,進一步下跌的空間不會太大,將有可能迎來投資股票的較好時期。”
而新華網時評則表示,“反觀五月以來的A股市場,在盤整后出現暴跌,創下本輪調整以來的新低,仍然顯示出市場信心的匱乏,投資者也對‘社保抄底’的看法存有分歧。”
其實,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多空分歧也只是機構、市場人士和投資者的分歧。況且出現這樣的分歧沒什么大不了,面對目前的A股市場,誰又能看的清楚?
對目前國內A股市場的觀點,國內外的機構同樣也存在分歧。近期,外資機構普遍看多A股市場,而國內的機構大多看空后市。
即使是國外機構、國內機構內部也依然存在分歧。
據媒體報道,高盛看多未來中國市場,認為“黑天鵝”事件將出現在中國股市;而美林則認為極度看空中國A股。
從國內機構來看,即有看好后市、認為股指將企穩、年內有希望沖擊4000點的機構,也有認為A股將上演大崩盤、看空到1700點的人士。
總體來看,看空A股市場主要是認為我國通脹壓力巨大、資金面偏緊、經濟增長可能放慢、信貸刺激經濟增長帶來后續風險等;看多的則認為中國經濟能夠繼續維持增長,CPI可控、到6月以后CPI將開始降低。
筆者研究認為,多空雙方均是從經濟層面來分析市場。在各自的假設情況下,觀點都得到有力的支撐。但其實目前A股市場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如果沒有重大的政策刺激或者資金面的改善,A股市場的行情很難超預期發展。投資者在關注經濟面的同時,也應該密切關注政策和資金面的動向。
同時,不管大盤走勢如何,市場上也總有表現很“牛”或者很“熊”的個股,而且往往這些個股總能走出與大盤不太一樣的行情。作為投資者,在把握大勢的前提下,優選個股才是硬道理。
其實不管是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多空分歧,還是國內外機構的多空分歧,歸根結底都是對A股市場的一種預測,投資人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些觀點。或許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再次提醒投資者那句老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