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科技面臨大劫,表面是高管精準減持涉嫌違規甚至違法,更大危機則是漢王科技主營業務面臨滑鐵盧,如果書城項目失敗,該公司有覆滅之憂。
IT成長型公司面臨的嚴酷局面是,不是升天,就是下地獄。漢王科技外有蘋果等公司擠壓,內有盛大等公司追趕。漢王主營業務虧損,未來的書城還在燒錢階段,這個公司上市后唯一不缺的現金如冰山般融化。殘酷的IT市場可以在一年內實現營銷增長500%以上,也可在半年內巨虧。4月30日,漢王科技公布一季報,預測2011年半年度首虧,虧損9000萬元到9800萬元,原因是主要盈利產品降價銷售。根據公司經營戰略方向的調整,面向個人消費的電紙書產品的成本價格與銷售價格在短期內將形成倒掛,導致公司電紙書產品相關業務出現較大幅度虧損。而電子行業的庫存價值下降極快,大筆撥備是可以預見的事。漢王科技顯示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三大命門。
首先是營銷模式問題。在科技成果與市場之間沒有建立強有力的紐帶,無法形成消費者強有力的品牌忠誠度,近3000萬購買了電子書的用戶,沒有轉化成未來的資源,購買產品之后就隨風飄散。
漢王科技的技術脫胎于中科院自動化所,中科院自動化所人才庫的研究員名單中還有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的名字。其成果研發開始于上世紀80、90年代,1985年研制成世界第一個聯機手寫漢字識別系統“一種手寫漢字的在線識別裝置”,1992年 “手寫體漢字識別的理論、方法與實踐”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根據人才庫介紹,他目前仍在主持科技部的VideoOCR863項目。很顯然,這是一個研究者,而不像一個企業家。
要命的是,漢王科技的高管中,缺乏具有強有力的營銷背景人才,而公司自動化所形成的傳統強勢文化也與白熱化競爭的市場格格不入。打造客戶對產品的忠誠度已經失敗,更不必提將如蘋果一樣,把產品打造成文化與技術的象征,用饑餓療法行銷全球。從漢王筆到繪畫板,漢王開發的產品大多作為原有工具的替代品,中規中矩。諷刺的是,當漢王高管在去年5月18日漢王TouchPad平板電腦上市發布會上,現場砸碎一個大“冰蘋果”時,他們鞏固了蘋果作為一種技術文化的象征意義。
其次,國內對知識產權的不尊重,使漢王未來的書城之路充滿荊棘。
漢王有前車之鑒。筆者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稱,漢王手寫識別系統所獲殊榮之多,但這些老成果沒有構筑成護衛漢王科技的寬闊護城河。盡管已經擁有100多項國家專利技術和軟件著作權,在手機市場占據全球90%以上的技術授權,但這些技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所掌握,無法形成如國際制藥企業或者德國柴油機研究機構式的技術專利盈利鏈條,所有的幾個專利項目轉眼即逝。
未來書城項目同樣如此,從電子書到書城模式,漢王科技對亞馬遜書店亦步亦趨,曹隨蕭規。有媒體分析,國內的電子閱讀器廠商要想模仿亞馬遜之路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整合內容資源,打造內容優勢,這是Kindle模式的基礎;二要讓讀者養成付費閱讀的習慣才有盈利的可能。
筆者不看好中國的亞馬遜模式:一方面,我們處于非常惡劣的商業生態,商業造假突破底線到了影響食品安全的地步;另一方面,我國消費者還沒有形成對電子讀物付費閱讀的習慣,閱讀量在全球居于下游。德國的貝塔斯曼在本土紅火,在中國只能鎩羽而歸。
最后,漢王科技這樣的企業在資本市場被錯誤估值。在業績處于高峰、市場資金充斥、風險尚未暴露時上市,相當于在夕陽落地前上市,絢爛,短促。即使漢王科技從175元的高位下跌到20.14元,市盈率仍高達49.06倍,高于同行的平均水準。漢王這樣的公司本應在創業板,高估值也好,股價長期低迷就進入粉單市場,成為僵尸公司就退市,但缺乏退市機制的中國證券市場,如同照妖鏡把漢王科技放大成一個妖怪。
在回應高管精準減持時,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稱:“這些高管實際上都是漢王的創業員工,他們大多數都是科學院出來的,都是跟著我一塊做的。實際上他們去年就有這個考慮,一般到解凍之后到底是賣股票還是不賣,他們做了兩個決定,一個決定是統一行動,第二個是做一部分減持,因為他們都是中年人,有孩子上學的壓力。”看看,都可能觸到內幕交易的雷區了,還如此說話,漢王科技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這家公司應該還原成某大型企業的研究機構,否則未來前景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