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證券 > 證券市場二十周年:向上生長 > 正文
1990年到2010年,中國證券市場走過了第二十個年頭。如今它正如一個青年人,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偶爾會犯些小錯誤,從中吸取教訓,然后更加健康和壯大。
他還是一個非正常成長的年輕人,從一出生就被賦予了太多的希望和呵護,被寄予了太厚重的責任。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些長輩,目睹了他們的出生和成長、時時給予鞭策和激勵、處處送出關懷和溫情。
在二十年之際,他們對這個青年人有什么話要說?哪一些成長的故事令他們記憶深刻?他們如何憧憬和規劃他的未來?
新浪財經陸續推出“二十年記憶”約稿,由親歷證券市場二十周年的代表人物來為您講述他們的“二十年記憶”。
嚴義明 維權律師
最近有人問我,證券市場已經二十年,為什么絕大多數中小股東都沒有賺錢?
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中國股市在建立之初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國有企業脫貧解困。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的國有企業統稱為國營企業,因為當時的企業由政府直接經營,相應的,企業所需的資金也均由政府按計劃直接劃撥,這一時期被稱為企業吃政府也就是所謂的70年代吃政府。
80年代后,由于政府無法繼續承受,也由于對國營企業進行政企分離的改革,所以從80年代開始,國有企業由通過政府撥款獲得資金改為由銀行貸款獲得資金。這被稱為吃銀行也就是所謂的80年代吃銀行。
終于,銀行也無法承受日益膨脹的貸款(含大量壞賬)。這時時間到了上世紀的90年代,正好上海在試驗性地搞股市,于是,中央把目光投向了股市,希望能夠通過股市募集資金幫助國有企業脫貧解困。這被稱為吃股市也就是所謂的90年代吃股市。
想一下,在這種情況下,中小股東處于做貢獻和被吃的地位,不虧錢就算是燒高香了,更不用說賺錢了。
其次,證券市場假賬滿天飛,且無莊不股,內幕交易嚴重。
90年代及本世紀前半段,中國上市公司發布虛假信息的情況非常嚴重,所謂證券市場“假賬滿天飛”。中央為了幫助國有企業脫貧解困,幫助一些虧損的國有企業上市,以便籌集資金為相關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在這種情況下,處于虧損中的國有企業為滿足上市條件騙取上市資格,虛構利潤就成了他們的選擇(如當時的紅光實業)。
另外,當時價格操縱的情況也相當嚴重,已經到了無莊不股的程度(如億安科技)。一些有信息的人也大肆利用內幕信息進行內幕交易。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中小股東不可能在公開、公平的基礎上獲得公正的股票投資環境,想要通過股市賺錢當然就困難了。
第三,大股東將上市公司當作提款機,從上市公司提取現金。
國有企業通過上市募集資金脫貧解困,其中一部分企業確實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對公司進行技術改造并獲得了成功。當時國有企業上市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整體上市,還有一種是將集團公司中比較好的部分重組上市。上市部分做好了,其中的員工收入也增加了。但是,未上市的部分連工資都發不出,怎么辦?把上市公司的分紅拿去發工資。后來,分紅不夠發工資怎么辦?提前分紅,也就是非法從上市公司提款。
國有企業還算好,提款以發工資為度。后來民營企業也上市了,民營企業看到可以從上市公司提款,為了使大股東自身利益最大化,便不顧上市公司死活及中小股東利益無度地從上市公司提款。最為嚴重的就是科隆電器,因為大股東無度提款,致使科隆電器因無流動資金而停產。
可以想象,投資于類似科隆電器的中小股東想要賺錢是不可能的了。
中國股市成立以來,中國的中小股東為中國的股市,甚至對中國的經濟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承受了巨大的犧牲。因此,我特別希望看到一個公正有序的證券市場,讓所有的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能夠平等地參與市場。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中國證監會逐步加大了規范市場的力度,特別是對內幕交易行為正在著力整頓,相信證券市場會得到逐步規范。
另外,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設立以來,一些真正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創造性實踐獲得成功的企業陸續獲得上市。參與創業的有關人員獲得了巨額的回報,他們的成功必將會激發更多人的創業和創新熱情,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動力,相信其中也一定有很多中小股東獲取資產性收益的機會。
總之,希望將來中小股東能在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多多發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