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新修訂的《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在香港簽署。根據新協議,香港的銀行為金融機構開設人民幣賬戶和提供各類服務,將不再有限制,而個人和企業相互之間也可以通過銀行自由進行人民幣資金的支付和轉賬。由于新協議允許證券和基金公司開設人民幣賬戶,這為香港的金融機構開發人民幣產品、募集人民幣資金提供了基本條件,這就意味著近期在港盛傳的“小QFII”的推出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這對于國內的A股市場顯然構成利好。因為一旦“小QFII”推出,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小QFII”途徑來投資A股市場,為A股市場帶來一定的增量資金。不過,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小QFII”對于A股市場的利好作用較為有限。
新協議的意義顯然不只是局限于打通“小QFII”的通道,其最大的意義在于確定人民幣在香港市場的結算貨幣地位,使人民幣在境外結算變得更方便,有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及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因為在過去,我國企業在跨境貿易結算時,主要參考的是美元和歐元等國際結算貨幣,這便牽涉到采用外幣結算而產生的匯兌費用。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可以節約成本,簡化結算流程,也提高了人民幣國際化程度。至于新協議的簽訂加速了“小QFII”的推出進程,這只是新協議多個意義中的一個而已。而且,即便“小QFII”推出了,也并非僅僅局限于A股市場,比如債券市場同樣也可以納入到“小QFII”的投資范圍。
而且,在“小QFII”推出初期所能吸納的資金是較為有限的。目前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也只有850億元。雖然新協議簽訂后,將刺激香港人民幣結算量上升,下半年人民幣的存款量有望達到1600億元甚至2000億元。但在這為數不多的人民幣存款中要分流出部分人民幣存款通過“小QFII”途徑來投資A股市場,可分流的資金量無疑是非常有限的。并且,隨著“小QFII”的正式推出,港股ETF在滬深兩地掛牌的日子也為期不遠了。而港股ETF所吸納的內地資金足以抵減“小QFII”所吸納的香港投資者投資于A股的資金。更何況“港股直通車”計劃也有望在作進一步完善后擇機推出,不久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就在一次會議上建議啟動“港股直通車”。而相對于后者,“小QFII”的利好作用可以忽略不計。
此外,由于香港股市遠遠比A股市場成熟,使得香港的投資者更關注于本地市場,A股市場反而對于香港的投資者缺少吸引力。如今年7月上旬,CFA協會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香港2010年金融市場誠信指數(簡稱“FMI指數”)調查的總體評級比2009年有所好轉,同時77%的香港調查對象表示有可能或非常可能推薦在香港市場投資。而A股市場顯然對于香港投資者缺少吸引力。因為與港股相比,A股市場不僅投機性十足,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等問題實在是太多,像創業板新股發行的市盈率可以達到上百倍,嚇都能把香港投資者嚇死了。香港投資者唯一可以看好的是,A+H股中,A股股價低于H股的那少許股票,但這類股票畢竟數量太少,而且折價幅度也有限,很難吸引太多的資金進入。
□特約評論員皮海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