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
編輯/《投資與理財》 孫曉宇
Ø 劉鴻儒: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
他是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落幕卻并不落寞。如今,他依然活躍在資本市場。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成立,時任副總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辦事機構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是中國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當局。而證監會首任主席即是劉鴻儒。
其實,劉鴻儒與中國資本市場的關系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劉鴻儒就大膽提出,“中國要發展股票市場,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1985年的全國黨代會吸納了劉鴻儒在人民銀行工作時提出的“建立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輔的金融市場體系”和“促進資金市場的形成”等建議,列入“七五計劃建議”。后來,劉鴻儒在文章中表示:“股份制是80年代以來唯一經受住了實踐檢驗的國有企業改革形式”。
直到1992年深圳“8•10風波”發生,劉鴻儒終于來到了資本市場的最前沿,身份是中國證監會的首任主席。
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爆發。3月,劉鴻儒去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退休后的劉鴻儒,很是恰當。
劉鴻儒對資本市場一舉一動總關情,只不過方式有了變化。在任上,他以一線監管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卸任后,他以一名學者、專家的身份為其搖旗吶喊。
Ø 厲以寧:“股份制改造”第一人
“厲股份”的名號,久傳中國大地。
當年,厲以寧在對中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經濟運行的實踐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非均衡經濟理論,并運用這一理論解釋了中國的經濟運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國經濟,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鄉鎮企業以及其它所有權不明晰的企業。這一思路在中國經濟改革與實踐中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被理論界與政策制定者廣泛接受,對中國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而又重要的影響,他也因此被稱為“厲股份”。
厲以寧出生時,父親曾祈愿兒子“凌厲而出以寧靜”,遂取名“以寧”。這位卓有建樹的經濟學家因改革開放凌厲而出,但如今并未一味尋求寧靜,而是在時代的洪流中,筆落狂飆,引領激流飛浪。
自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厲以寧便開始了長達60年的經濟學術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西方經濟學、中國宏觀經濟問題、宏觀經濟的微觀基礎。
厲以寧不僅在經濟學理論研究上是一位大家,在教學實踐上也是一位良師。“溪水清清下石溝,千彎百折不回頭。兼容并蓄終寬闊,若谷虛懷魚自游。心寂寂,念休休,一生治學當如此,只計耕耘莫問收。”一首《鷓鴣天》,表達了他執著求索的情懷。
Ø 成思危:“中國風險投資之父”
在中國資本市場20年歷史中,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風險投資事業之父”的成思危。
成思危1935年6月出生,湖南湘鄉人, 1951年參加工作,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思危就努力將風險投資的概念引入中國。從1998年開始,他每年都要主持召開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為我國風險投資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風險投資事業之父”。
他的《關于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被列為“一號提案”。由此,風險投資在中國才真正開始引起政府和國人的關注和重視,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期。他指出,根據現有國情,中國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可采取“三步走”戰略: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基金、二板市場。
2004年6月正式開盤的深圳中小企業板,正是深交所接受他有關“三步走”的建議設立的。2010年推出的創業板,時下如火如荼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很多想法也發韌于此。
成思危有著與同時代人相同的經歷,還有與無數仁人志士相同的報國之心,所不同的是他經歷的磨難比一般人更多,使得他能勇敢地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矢志不渝地向著自己確立的目標邁進,并總能在關鍵的時刻發出清晰的聲音。
Ø 尚福林:“開弓沒有回頭箭”
證監會主席一職,歷來有“火山口”一說。在中國,做證監會主席一定要有耐心,因為諷刺和批評經常會加在頭上,尚福林也不例外。作為證監會第五任主席,他很可能是得到批評最多的部級干部,這在中國官場極為罕見。
尚福林是股權分置改革提出并將其付諸實施的第一人。股權分置改革使中國證券市場在2006年發生歷史性變革。
在推出第一批4家試點公司進行股改后,股市出現持續暴跌的走勢。在一片譴責、質疑聲中,尚福林公開表態:“開弓沒有回頭箭。”他承受巨大壓力,務實推進股權分置改革,終于基本解決了中國證券市場最難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隨后,中國證券市場迎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進入全流通的新時代。
按理說,尚福林應該沒有什么好遺憾的了。在過去幾年里,中國股指既有跌破千點的黑暗,也有屢創新高的輝煌;而尚福林的名字,在這跌跌漲漲中,潮落潮起。股民對其稱謂從“福臨股市”到“上幅零”(上漲幅度為零)再回到“福臨”,走過了一個輪回。
Ø 吳敬璉:“中國經濟學界的良心”
在當代中國經濟改革史上,吳敬璉之重要性在于,他幾乎參與了建國之后所有的經濟理論爭議,由他的思想演進出發,可以勾勒出中國經濟變革理念的大致曲線。
吳敬璉始終鮮明地堅持市場取向的經濟改革主張,他和劉國光、董輔礽、趙人偉等經濟學家共同工作,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創建了中國的比較制度分析學科。80年代末90年代初,吳敬璉和他“整體改革學派”的同事闡明了現代公司及其治理結構,走到了企業和企業管理研究的前沿。
他曾經提出中國股市“賭場論”,主張維護市場規則,保護草根階層生計,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的良心”,是媒體和公眾眼中的學術明星。
2010年,吳敬璉迎來80壽誕。對于這位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來說,他所經歷的80年,正是自己的國家圖強求富、蹣跚前行的80年。吳敬璉對這個轉型國家的貢獻,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創新外,還在于他那份獨立思考、直言不諱的知識分子風骨。
Ø 夏斌:不斷引領金融思潮
他主持的分析報告幾乎個個是“重磅炸彈”,兩年前,一份《中國私募基金報告》就震動了證券界。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在北大評價他是“國內少有的橫跨貨幣、資本兩個市場,兼有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的金融專家”。他,就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一個不斷引領金融思潮的人。
從被稱為“金融黃埔”的央行研究生院的首屆畢業生,到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再到央行、證監會官員,他總是在向更遠、更高的目標挑戰,并時時刻刻憑著自己一份強烈的責任感,去發現、研究、引領、解決金融運行中方方面面的問題。
2001 年,任職中國人民銀行非銀司司長的夏斌,面對日常繁重的整頓信托公司和金融秩序事務,“不在其位但謀其政”,寫下了《貨幣供應量已不宜作為我國貨幣政策唯一中介目標》一文。這篇文章不但在央行內部引發了爭論,在決策層、學術界也引起了廣泛反響。事后,該文被評為當年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孫冶方經濟學獎。這篇論文對其后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產生了很大影響。
之后,夏斌的著作《中國私募基金研究報告》、《當前中國企業資金確實偏緊》、《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國》、《對“投資基金法”立法的七項建議》等文章,在決策界、學術界都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Ø 管金生:證券界“教父”
20世紀80年代,一個名字響遍大江南北。他被稱為證券界“教父”,名叫管金生。1988年,上海第一家股份制證券公司萬國證券公司開張,意氣風發的管金生出任總經理,那年他41歲。
有人評價,管金生是國內第一個對證券有真正認識的金融家,他的很多思想可以說是超越時代。在萬國發展的初期,管金生四處演講,走遍全國各地,把銀行、政府各個部門都拉出來,進行免費的培訓,做了大量市場培育工作。
管金生是第一個從國庫券流通中嗅出商機的機構券商。萬國證券有十多個人跑遍了全國250個大中小城市和偏遠鄉村,到處收購國庫券。從無數散戶手中收來的券額都是5元、10元的,被塞在麻袋、旅行袋里運回上海,倒賣套利。這種生意讓管金生掙得盆滿缽滿。到1989年,萬國的營業額做到了3億元,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證券公司,其中絕大部分來源于此。
但1995年的“3•27”國債事件中,他倒下了。巨虧之后,萬國證券被迫和申銀證券合并,成了今天的申銀萬國。
在締造自己金融王國的過程中,管金生在中國證券業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中留下了一筆。
在中國早期股市,管金生名聲很大,他和尉文淵以及闞治東被稱為中國證券業三大“猛人”。
Ø 尉文淵:上交所首任總經理
1990年12月19日,尉文淵站在上海浦江飯店改建后的上證所交易大廳里,敲響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之鑼。這一鑼,也敲開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大門。
作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首任總經理,尉文淵當時只有35歲,他因此被稱為“全球交易所中最年輕的老總”。自此,他見證了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進程。
在此后的幾年中,尉文淵對上交所的運行進行了多項嘗試和改革,大力推行股票無紙化交易,嘗試取消股票價格管制,擴容市場,完善中央結算系統。
1992年,尉文淵大膽地推出了一個金融創新工具:國債期貨。這是對資本市場深化發展的一次勇敢嘗試,但也正是3年后的一起國債期貨事件,讓尉文淵因負監管不嚴之責而離開了他傾注多年感情和心血的上交所。在引咎辭職后,尉文淵下海經商,逐漸淡出了公眾視線。
尉文淵目前是新盟集團董事長。集團從廣告業做起,已擁有龐大的資產和投資,創業投資特別是風電項目的投資是最讓人矚目的一塊。
“在中國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下,搞出一個證券交易所發展資本市場,絕對是一項重大的制度突破,這個政治智慧和決策應該得中國經濟改革大獎。”這樣說的時候,歷經了幾多風雨的尉文淵,豪情不減當年。
Ø 闞治東:悲情英雄
提起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史,闞治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闞治東歷經證券市場足足20年,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正如證券市場這20年的縮影一般。
1990年,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組建申銀證券公司,闞治東出任總經理。在他執掌申銀證券期間,公司創造了中國證券市場諸多“第一”,成立當年便盈利500多萬元,第二年2500多萬元,第三年1億多元,第四年近3億元……一時間,闞治東名震江湖。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證券市場還處于成長期,而申銀、萬國、海通“三駕馬車”的激烈競爭,推動著中國證券業的不斷成長。申銀合并萬國后,闞治東出任申銀萬國總裁。
那時的闞治東儼然成了上海證券界的第一號人物,但已不可能駕馭自己的命運。在“滬深之爭”中,隨著狂熱炒作風潮得到扼制,闞治東也被免去了申銀萬國總裁的職務。
南方證券陷入困境之后,深圳市政府召喚闞治東出來收拾殘局,沒想到最后卻把他也給“兜”了進去。2006年3月1日,在清算南方證券遺留問題過程中,闞治東被深圳公安機關逮捕,直到2007年4月30日取保候審。闞治東最后被免予起訴。
隨后,繼申銀證券、申銀萬國證券、深圳創新投、南方證券之后,闞治東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創業。闞治東復出后沒有選擇證券業,而是選擇了PE。
Ø 方風雷:第一代本土投資銀行家
在眾人的視線里,方風雷始終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先鋒人物。
投身投行十多年來,他一直站在資本市場的最前沿。從中金到中銀,到工商東亞,再到高盛高華,以及如今的厚樸基金,在這些領域里,方風雷多次立下赫赫戰功。
今年58歲的方風雷,是內地資本市場的“猛人”,有“第一代中國本土投資銀行家”之稱。他原本是公務員,就職中國外貿部,曾任河南外貿部門要職,負責外貿體制改革,故對于國企改革甚為熟悉。
20世紀90年代初,他參與組建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并出任副總裁。作為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的老大哥,過去很多年里,中金幾乎主導了大型國企境外上市的保薦人工作。
至2000年,方風雷轉任中銀國際的行政總裁。之后,他又曾出任工商東亞行政總裁。2004年,他自立門戶,與高盛在內地成立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并出任董事長。2007年,他籌組厚樸基金,但仍維持與高盛的合作關系,并留任高盛高華董事長一職。
方風雷所經歷的每個職業點,都有著或顯赫或神秘的背景,或復雜或棘手的難題,而他所做的每件大事又都充滿了想象力。
Ø 史美倫:掀起監管風暴的“鐵娘子”
想當年,“鐵娘子”史美倫叱詫中國股市,頗有令人聞風喪膽的氣勢。然而,一如磕磕絆絆成長的中國股市一樣,她也在這個過程中黯然離場。
2001年初,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和中國證監會力邀史美倫加盟證券監管,當時她剛剛離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一職。2001年3月,史美倫到中國證監會走馬上任,成為第一位由中國政府正式聘請的、由香港人擔任的副部級官員。
2001年之后,股市黑幕相繼曝光,億安科技案、中科創業案、博時基金案、銀廣夏案受到查處。中國股市的監管理念、政策與手段,都越發顯現出與國際規范接軌的特征,媒體由此把史美倫稱為“掀起中國監管風暴的女人”。
股市是一個眾多利益集團博弈的地方,是個市場游戲規則變幻莫測的是非之地。當時股市的每一次風吹草動,潮漲潮落,人們都歸咎于史美倫。
2001年3月史美倫上任,當年夏天股市就大跌。3年過去了,股市仍是一蹶不振。“鐵娘子”還能呆下去嗎?尤其是2004年,德隆事件爆發、券商危機重重、上市公司種種違規現象頻頻出現,就連史美倫非常重視的保薦人制度也問題迭出。對此,“鐵娘子”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選擇離開。
2004年9月,史美倫去職。但是,“鐵娘子”的“不偏不倚”及“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為中國的證券市場帶來了一股清新而規范的氣息。
Ø 劉姝威:戳穿“藍田神話”
20世紀末,藍田股份被譽為中國農業產業化的一面旗幟。2001年10月26日,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姝威用600字的一篇內參文章終結了“藍田神話”。
劉姝威所依據的材料全部是公開資料。當時,她經過分析,一下被嚇呆了:“我沒去過藍田,就能看出這么多明擺著的毛病。怎么就沒人吱聲呢?”這時,銀行已經給了藍田20億元貸款。出于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劉姝威覺得應該提示一下銀行。于是撰寫了600字短文——《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發表在印數僅有180份,讀者為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銀行總行司局級以上領導的《金融內參》上,對自1996年上市以來,5年間股本擴張了360%的“藍田神話”直接提出了質疑。
劉姝威無意中捅破了一層窗戶紙,使她成為第一個說出皇帝沒有穿衣的孩子。劉姝威自稱那600字的文章并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這意味著“藍田神話”之所以長期不被人揭露,是因為良知和勇氣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成為一種稀有資源。她戳穿了一個“藍田神話 ”,更給證券市場、給一個國家和民族敲響了警鐘。
這篇短文及在它之后發生的一切,成為2002年最重要的財經事件之一,劉姝威也因此成為感動中國人物。但她所受到的種種干擾和壓力,今天仍然令人深思。
Ø 王亞偉:最牛基金經理
華夏大盤精選是中國最賺錢的基金,成立5年多來的回報超過10倍。也正因為如此,基金經理王亞偉有了“中國最牛基金經理”的稱號。
作為公募基金的“一哥”,王亞偉在投資上有他的絕活,并且屢試不爽。在2007年到2009年這3年時間里,股市經歷了從牛市到熊市再到牛市的轉換,不少明星基金紛紛“落馬”,唯有王亞偉掌管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獨領風騷。2007年,華夏大盤精選以226%的收益奪得冠軍;2008年,中國股市經歷了慘淡的大熊市,而華夏大盤在股市暴跌中成為基金抗跌亞軍;2009年,華夏大盤精選馬上華麗轉身,收益率達到116.19%,以微弱優勢力壓銀華價值優選,再次奪得年度冠軍基金。
王亞偉目前擔任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裁、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和華夏策略混合基金經理。他1971年9月11日出生于安徽馬鞍山市,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電子系。1998年加入華夏基金公司。2005年12月接手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后,第二年即以154.49%的業績排名第12位。
華夏基金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共有23只開放式基金,2只封閉式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500億元,基金份額持有人戶數超過1300萬。
Ø 趙丹陽:陽光私募大佬
A股市場曾有過很多賺錢神話,趙丹陽在經歷過“與巴菲特共進午餐”、“2008年清倉解散私募基金”等話題炒作后,也逐漸被視作資本市場的一個神話。
如果說趙丹陽是中國陽光私募大佬,恐怕一點不為過。這位出身君安系的投資劍客是中國最早借道信托公司發行產品的私募基金經理人,他于2004年和深國投合作發行內地首只信托私募產品,被認為是中國陽光私募的開山之作。此后的一年時間,大盤從1700點急劇縮水到1000點時,他的信托私募產品卻實現了25%的正投資收益。
2008年1月,趙丹陽主動解散了旗下規模達15億元的私募基金,退出A股市場,在市場上引起巨大震動。此輪牛市之前,趙丹陽在熊市中的投資業績驕人,但在牛市期間,卻遠遠跑輸大市。2008年年初,趙丹陽認為市盈率過高、其團隊已經找不到有安全投資價值的A股,把赤子之心作為顧問的所有信托清盤,此舉轟動一時,也招來許多譏諷。當時上證指數還在5000點之上,而后來卻跌到了1664點。
趙丹陽以投資理念嚴格追隨巴菲特而著稱。在解散基金之后的2008年6月,趙丹陽以211.01萬美元競得與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機會,引發更大爭議。
Ø 曹德旺:股權捐贈慈善家
曹德旺是全國著名的“玻璃大王”,他執掌的福耀玻璃是中國同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締造了“玻璃王國”的神話。曹德旺也是一位慈善家,他用公司上市取得的財富回饋社會,歷年來累計現金捐款達人民幣13億多元。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福耀玻璃的前身是創辦于1976年的福清市高山鎮的鄉鎮企業高山異形玻璃廠。1983年4月,曹德旺承包了這家連年虧損的小廠,當年就賺了20多萬元。1985年,高山異形玻璃廠合資,曹德旺賺到人生第一桶金。而在處處是誘惑的中國市場創業20年,曹德旺卻能始終堅持不炒房地產、不搞經營多元化,而是執著在自己的主業上,傾全力將福耀玻璃打造成中國乃至全球知名的汽車玻璃品牌。
如今,福耀公司生產的汽車玻璃占中國汽車玻璃市場71% 的市場份額,在國際汽車玻璃配套市場,福耀已經取得了世界8大汽車廠商的認證,并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車玻璃廠商。
但就在福耀玻璃沿著曹德旺設定的軌道全速前進時,他又成了“中國股權捐贈第一人”。曹德旺希望將曹氏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股份的60%過戶給以自己父親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這筆捐贈規模高達43億元人民幣,引發社會熱議。
Ø 林左鳴:引領軍工大整合
2008年,對于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是載入史冊的一年。中國一航、二航合并,這一舉動可能成為日后一段時間人們持續關注的焦點。林左鳴,正是這次整合的策劃者和執行者,自此,他開始了軍工大整合的浩大工程。
面對巨額資產和復雜的業務格局,組建不久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在林左鳴的主持下,從2009年開始了一系列并購重組操作。他計劃以旗下十多家子公司為核心平臺,打造專業業務板塊,涵蓋軍品、民品、汽車、新能源等多個產業,通過整合21家上市公司(包括18家A股、3家香港上市公司)完成核心平臺公司整體上市,并在未來實現中航工業的整體上市。
截至2009年底,中航工業集團麾下包括航空動力、洪都航空、貴航股份、ST昌河、ST宇航、東安黑豹、中航三鑫、中航地產、西飛國際等9家公司,已經踏上了重組整合之路。業內專家認為,中航工業系將是今后兩年整個行業注入資產最頻繁的板塊。
2009年7月8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中航工業排名第426位,成為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航空制造企業和中國軍工企業。
Ø 楊懷定:中國第一股民“楊百萬”
楊懷定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楊百萬”這個稱謂你一定不陌生。他,就是人稱“中國第一股民”的傳奇人物。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最早參與者、實踐者和見證者,楊懷定在證券市場擁有許多“第一”:第一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個人,第一個到中國人民銀行咨詢證券的個人,第一個個人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第一個主動到稅務部門咨詢交稅政策,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第一個與證券公司對簿公堂,也是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大學聘為教授。
這個原上海鐵合金廠的普通職工,因1988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而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并一舉成名。隨后,他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市場上的風云人物。據說,與其同時代的那批大戶們,現在只剩下“楊百萬”一人還活躍于證券市場。
1994年,“楊百萬”被沈陽財經學院聘為金融學教授。一個初中文化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財富和聲名的雙豐收。
“楊百萬”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與金融意識,從而成為中國證券歷史上不可不提的一個人物,后來其故事被包括美國《時代》雜志、《新聞周刊》在內的世界各地媒體廣為報道。他在1998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云人物”。
Ø 李鋰:中國“創業”新首富
一個成績優異的大學生,一個肉聯廠的技術員,一個小公司的小老板,這些是李鋰曾經的身份。如今,他是頭頂光環的創業板天王,憑借海普瑞上市短暫登頂中國首富。
1998年4月,李鋰創立了海普瑞實業。海普瑞是一家專業從事肝素鈉原料藥研究、生產及銷售的藥業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肝素鈉原料藥供應商,而且是中國國內唯一一家取得美國FDA(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和歐盟CEP(歐洲藥典適用性)認證的肝素鈉原料藥生產企業,被譽為該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
2010年5月6日,深圳海普瑞在深交所創業板正式掛牌上市,開盤價即為每股166元,盤中最高漲至188元,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公司掌門人李鋰、李坦夫婦按照開盤價計算,身家已經達到478億元,成功超越持股市值396億元的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接棒中國新首富。
但是,好景不長,在次日股價沖至188.88元后,連續3天都出現大幅跳水,累計跌幅近30%。到5月12日,海普瑞收盤價已經跌到132.22元,最低時為130.28元,李鋰、李坦夫婦近百億元身家蒸發,“A股最貴股票”、李鋰夫婦“首富”的頭銜也迅速易主。
Ø 呂梁:神秘莊家自揭面紗
呂梁被稱為2001年中國“最具新聞價值”的證券人物。由于呂梁的亮相,讓人們第一次看到了隱藏在市場背后的“神秘莊家”的真實面目,也讓人們第一次聽到了跌宕起伏的“坐莊”故事。他近不惑之年才步入證券市場,親手導演了“中科系”從大牛股到大崩盤的股市世紀悲劇。
呂梁本名呂新建,本屬文化人出身,早年間既畫畫又搞文學創作,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河北進北京后一直是自由撰稿人。他的命運轉折,源自上世紀90年代與朱煥良合作,將“爛得無可救藥”的康達爾公司包裝成“中科創業”,繼而開始了“坐莊”生涯。
那時,人們不知道呂梁是何許人也,人們熟悉的是“大話市場”、“先知先覺”的K先生。“3•27國債事件”、“人民日報評論員事件”、“5•19行情的預測”,從風險投資大討論到國企大盤股行情,K先生都在大勢分析和預測方面與媒體一起發難,經常發出牽動市場神經的聲音。
時至2000年下半年,中科股價平穩,呂梁可謂春風得意。但他已敏感地意識到早年間與康達爾聯合陣線的重大裂痕,他嗅出了“0048危機”。最終,K先生從幕后走到臺前,主動聯系媒體,講述中科創業股價跳水后面的莊家故事。
之后,呂梁神秘失蹤,至今不知其下落。
Ø 黃光裕:淪為階下囚的“中國首富”
今天的黃光裕是凄涼的,但曾經的黃光裕卻輝煌無比。他創業22年,鋪就零售網絡,2004年名下資產就突破100億元,連續3年蟬聯中國首富。2010年,他獲刑14年,淪為階下囚。小時候的黃光裕家境清貧,最困難時,黃光裕曾拾過破爛、撿過垃圾。也因為家境困難,他16歲初中未畢業就輟學了,跟著20歲的哥哥從老家廣東潮陽北上內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歲的黃光裕跟著哥哥黃俊欽,揣著在內蒙古攢下的4000元,然后又連貸帶借了3萬元,在北京前門的珠市口東大街420號盤下了一個100平方米的名叫“國美”的門面。在那里,黃氏兄弟先賣服裝,后來改賣進口電器。
1987年元月一日,國美電器在北京創立了第一家以經營各類家用電器為主不足100平米的小店。目前,國美電器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并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位居全球商業連鎖22位。
但是,“國美神話”的締造者黃光裕,最終卻因非法經營、證券內幕交易和單位行賄3項罪名,落得個身陷囹圄的下場。
黃光裕的故事,宛如當前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手機》,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數年奮斗,雖得名滿天下,依然沒有逃脫欲望的制約,落得一聲嘆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