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據有關媒體報道,券商保薦和直投“蛋糕”通吃的好日子或將生變。
有分別來自發審委、券商、基金的三位人士向媒體證實,近期證監會正在討論如何規范在企業上市過程中,券商“保薦+直投”齊入的模式。其中一位發審委委員明確表示,討論傾向于出臺保薦承銷回避直投的相應監管措施,以進行限制。筆者對此表示贊同。
“保薦+直投”無疑是目前中國股市的一大毒瘤。將其從中國股市的身上摘除,有利于中國股市向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符合中國股市的根本利益。因為“保薦+直投”模式對于中國股市來說,至少存在著四宗罪。
一是大搞灰色交易,進行不正當的利益輸送。就券商直投本身來說,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當券商以保薦人的身份出現時,這種券商直投往往就變成了“摘桃子”。券商憑借自己保薦人的特殊身份,向一些發展得比較成熟的企業,甚至是將要上市的企業索要股份,搞突擊入股,而且入股價格大大低于隨后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的股票價格。因此可以說,券商與相關公司進行的是一種交易,你給我股份,我保薦你上市。這種突擊入股行為,明顯是一種公開的利益輸送。因此,“保薦+直投”成為中國股市滋生腐敗的溫床。
二是踐踏了證券市場的“三公”原則。券商憑借自己保薦人的身份向擬上市公司伸手“摘桃子”的做法,是對“三公”原則的踐踏,不論是對于老股東,還是對于社會公眾投資者來說,都是不公平的。作為老股東來說,創辦一家公司,使它成長壯大,在這個過程中,老股東承擔了巨大的風險。而作為公眾股東,面對一家家新公司的高價發行,他們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但作為券商,通過“保薦+直投”的方式,不僅避開了企業創業的風險,而且在新股上會之前突擊入股,又可以避開公開發行時的高價,輕而易舉就可獲得巨額收益,堪稱無風險獲利。事實上是對其他股東的一種不公。
三是導致新股上會的發審標準混亂。毫無疑問,在目前的保薦機構中,有的保薦機構是比較強勢的。由于這類保薦機構的人脈關系很好,他們保薦的項目往往容易在發審會上獲得通過。因此,當這樣的保薦機構也與直投融合在一起時,往往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有的公司申請登陸中小板,被否決;但換了保薦機構,采用了“保薦+直投”的形式后,很快就通過了發審會的審核登陸創業板。這里面到底發生了一些什么故事,顯然不是普通投資者所能知曉的,但發審標準因此混亂卻是客觀事實。
四是導致了新股的高價發行,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由于券商既是保薦機構,又是發行人股東,因此,券商利益與發行人利益完全一致。如此一來,券商作為保薦機構時,不僅不能客觀公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且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還會幫助發行人掩蓋問題,進行虛假陳述,高估發行人的投資價值,最大化地拔高發行人股票的發行價格,從而導致新股高價發行、高市盈率發行、高超募發行,造成股市資源的大量浪費,造成股市投資風險的急劇增加。因此,“保薦+直投”完全使得保薦機構職業道德淪喪。
(作者系資深市場觀察人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