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劉明濤
隨著大盤跌跌不休,兩市新股破發家數也是快速增加。特別是4月份頂著高發行價、高市盈率光環,高調上市的新股,由于自身缺
乏“亮點”,難以吸引資金注意,最終只能陷入破發的尷尬!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咄ㄟ^數據統計以及回顧歷史兩大破發潮發現,今年新股頻頻破發緣于高發行價和市場低迷兩大因素。
表象
破發潮再現3成新股遭“淹沒”
打新必賺的“神話”破滅!
第一高發行價股海普瑞(002399,收盤價138.20元)上市4日后破發!愛仕達(002403,收盤價17.04元)上市次日破發!嘉欣絲綢(002404,收盤價20.10元)上市首日破發!破發潮再次席卷A股市場。
今年3成新股破發
5月11日,當第一高發行價股海普瑞跌下神壇,以144.25元跌破148元發行價收盤時,打新投資者最不愿看見的一幕已經來臨,新股不敗的神話再次破滅!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兩市一共發行了127只新股,截至5月13日收盤,已有38只新股慘遭破發,占上市新股的29.92%。其中,剛剛上市不久的寧波GQY股價較其發行價下跌18.46%成為表現最差的新股,而鼎泰新材、華泰證券以及朗科科技三只新股較各自發行價跌幅也均超過15%。
除了38只已經破發的新股外,泰爾重工、漫步者、力生制藥、華力創通以及中青寶5只個股目前同樣瀕臨破發,一旦市場持續弱勢整理,這些個股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破發。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場在年后曾一度走強,資金炒作中小盤股異;鸨袌鲞^熱新股發行的詢價居高不下,然而,高發行價以及高市盈率的“雙高”發行在市場疲軟時成為新股破發的罪魁禍首。
據數據統計顯示,兩市共有71只新股于2月14日之后發行上市,其中目前已有22只新股破發,占年后上市新股的30.99%。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2只破發新股中有17只是于4月后剛剛上市。另一方面,在4月后上市的37只新股中,有10只新股發行價都超過50元,在這里面,除了國民技術和碧水源兩只個股實現上漲外,其余8只個股全部破發。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近期新一輪破發潮有別于去年以藍籌權重股為主的破發,目前破發已席卷整個A股市場,無論主板還是中小板、創業板,破發個股都在不斷增加,集中表現在近期一大批高發行市盈率、高發行價新股在市場持續走低的環境下集體破發。
大盤暴跌是破發“導火索”
業內人士認為,A股目前迎來一輪新的破發潮,股市暴跌成導火索。首先,毋庸置疑的便是個股高市盈率發行、市場發行過于密集、股票容量擴大加速導致破發潮的涌現;另一因素則是股指期貨開始抽離市場部分熱錢以及市場持續暴跌所致。
事實也正是如此,從4月16日股指期貨開市以來,A股市場迎來一波大跌,截至5月13日,滬指已從3160點跌至2711點,短短19個交易日跌幅超過14%。而在此期間,共有28只新股密集上市,平均每天有1.47只個股登陸A股市場。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28只新股中,平均發行價格達到45.07元,年后10大發行價高價股則全部來自這28只個股中,分別是海普瑞148元、國民技術87.5元、華平股份72元、碧水源69元、寧波GQY65元、數碼視訊59.9元、中瑞思創58元、數字政通54元、夢潔家紡51元以及長青股份51元。
當市場如此疲弱的時候,這些新股卻以如此高價發行,上市后頻頻破發也就不足為奇。
幕后
機構推高新股發行價套住百億打新資金
每經記者李文藝
截至5月13日,最近3個月內上市的新股中有22家破發,套住了600個機構賬戶,涉及資金100.42億元,多么壯觀的一幕,在A股市場中還從未出現過。
“A股首發價格太高了,簡直不可接受。”新盛資本研究總監兼基金助理劉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嘆道,針對今年以來新股發行市盈率普遍超過50倍,甚至上百倍的情況,有市場人士將新股上市后密集破發歸結于高價發行。
然而,在新股發行市場化的道路中,頻繁破發究竟是制度改革必經的陣痛,還是機構非理性詢價帶來的偏差?《每日經濟新聞》采訪多位業內人士后發現,大家一致認為,加強對機構投資者的監管,拓寬投資渠道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600機構賬戶“被套”
2010年2月14日之后發行的新股中,目前有22家處于破發狀態,絕大多數是中小盤股,這意味著配售股尚未解禁上市,參與這22只新股網下配售的機構已然被套。其中,被套華泰證券(601688,收盤價16.16元)的機構受傷最重,截至昨日,華泰證券股價相比發行價格,已跌19.2%,若想保本出貨,華泰證券則需在5月26日配售股上市之前,大漲24%。
另一跌幅較大的新股是寧波GQY(300076,收盤價53.15元),當初以65元高價,74倍高市盈率發行的寧波GQY股價已跌至53.15元,機構賬面損失18.23%。此外,數碼視訊(300079,收盤價52.76元),南都電源(300068,收盤價29.20元)等新股破發幅度都超過10%。
Wind數據顯示,多達600個機構賬戶被套在上述22只破發新股中,涉及資金100.42億元,其中券商自營盤、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券商理財產品是主流,截至本周四,這100.42億資金已縮水至87.91億元。
東吳證券自營賬戶出現在17只破發股中,是參與數量最多的券商自營賬戶,被套資金3632.31萬元,中天證券因獲得華泰證券656.44萬股的配售,目前有1.54億元資金被套在10只新股中。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隨著新股上市密集破發的出現,部分債券型基金也成為被套的對象,或許打新將不再成為該類基金依靠資金優勢獲得穩定收益的渠道。如建信旗下的2只債券型基金,所投入的4809.56萬元打新資金,已縮水近400多萬元;國投瑞銀一款穩定增利債券型基金,因參與了7只破發新股的申購,投入的1437.47萬元,縮水了116萬元。
高發行價或成破發“元兇”
“發行價格太高了”,是業內人士給出的最多的一個破發原因。
600個機構賬戶,近一百多億元資金被套,讓人不得不發出疑問:新股的發行價格不都是向這些機構詢出來的么?為什么詢價時要給予60倍,70倍的市盈率,然后將自己套住?
凱普投資基金聯席董事張愛民說:“A股投資者,包括一些所謂的專業機構,對市盈率的真正內涵并不是特別清楚,許多投資者甚至覺得5元的股票比100元的便宜。我們站在PE的角度去看,目前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價格太離譜了!毖韵轮,機構對新股估值沒有清楚的認識,才會給出偏離公司價值過大的價格,從而導致新股密集破發。
張愛民還預測:如果新股發行定價不調整,還可能出現發行失敗的案例。
“現在我們是要通過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進行市場化定價,而許多機構在市場化詢價過程中出現了不理性行為,搶標的的情緒濃厚,不管新公司的質地好壞,都以搶到手為目的,自然推高了新股的發行價格。而這還不能說是新股發行體制本身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綜合問題。因為之前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一級市場發行價格很低,又會遭到二級市場的爆炒,這也是非理性現象。歸根結底是新股供不應求造成的,投資者資金多,而可投資的渠道太少,自然哄抬了價格!蔽錆h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事實上,在IPO新政后,在新股發行定價市場化的旗幟下,機構給出如此之高的價格,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香港知名投資顧問公司晉裕集團研究員黃文杰稱,內地基金經理大部分都非常年輕,管理經驗有限,且基金經理的利益沒有與基民的利益相捆綁,因此,在投資決策時,包括參與新股詢價時,基金管理者們更有勇氣拿著基民的錢去“豪賭”,更何況,內地基金經理的從業過程大都是從券商等其他金融機構做起,再輾轉到基金公司,業內關系非常復雜。
專家:加強監管拓寬投資渠道
是否有抑制機構“漫天叫價”的方法?有人將矛頭指向了目前的詢價制度,認為價高者應以高價得之,比如在海普瑞的詢價過程中,某機構認為海普瑞價值230元,那么他就以此價購買。
“這只是技術層面的修改,目前在其他成熟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出現新股以多種價格發行的情況。即使這種辦法可以在短期內顯現成效,也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有句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秉S文杰指出,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首先要嚴格監管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讓它們的各種信息和行為透明化;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國外市場的一些做法,將基金經理的利益與基民捆綁,例如基金經理的報酬與所管理基金的市場表現緊密掛鉤,而且考核周期至少在3到5年,甚至5到10年,讓基金管理者能夠考慮一個長期的回報,這樣,在申購新股時,基金至少應該考慮下合理的回報。
對于黃文杰提出的利益捆綁建議,董登新用“加強基金法人治理”來概括,他表示必須增加對公募基金,券商理財產品的約束機制。同時,要想解決新股定價居高不下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拓寬投資渠道,增大新股供給等途徑,一旦有足夠多的選擇,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都會仔細思考每家公司的真正價值。
個案
海普瑞重蹈中石油覆轍成新股破發“領頭羊”
每經記者朱蔚淇
“史上最貴新股”海普瑞從“含金出世”到“首戰鎩羽”,而后“艱難封王”,最后“打回原形”,全過程只用了4天。如今股價始終徘徊在發行價以下,且對其看好者寥寥。
未及上市,就已經有人將海普瑞喻為中小板的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11.15元),因為從超常的發行市盈率、洋溢的一級市場參與熱情來看,兩者確有相似之處。而海普瑞188元的“首日瘋”,似乎也有重蹈中石油覆轍之意。
覆轍一:機構追捧瘋狂叫好
發行價148元,發行市盈率73.27倍,發行總市值592億元!4月23日,定價結果一經公布人們方才驚醒,默默無聞的海普瑞原來頭頂“史上最貴新股”和“最大市值醫藥股”雙料桂冠,而且差點成為“第一高價股”,甚至超越蘇寧電器成為中小板市值最大個股。
一位深圳的私募人士在見到海普瑞定價結果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不了解該公司所處的細分行業,單憑醫藥板塊平均發行市盈率來看,73.27倍的估值實在太高,因此不打算申購。
相比上述私募人士的冷靜,參與詢價的機構們就顯得不那么理性了。有報道稱,機構報出的價格一浪高過一浪,上限達到230元,最后在管理層的窗口指導下,才將發行價壓下來。無論以上傳言是否屬實,73.27倍的市盈率是不爭的,148元的天價發行也是A股新股發行史上從未有過的瘋狂。連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也在路演時盛贊“之前很少見到這樣好的醫藥企業”。
這樣的情景對經歷過2007年中石油發行壯舉的人們來說并不陌生。當時中國石油的管理層馬不停蹄奔赴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路演,大批的機構投資者從各地慕名而來,由于人數遠遠超出預期,以至于受邀請的機構投資者需要刷卡才能進入路演會場。路演結束后,眾多基金經理和其他投資者仍圍著中石油的高層,其高層不得不“加班”服務。據稱,承銷商收到的機構報價上限均值達到20.5元,下限均價也達到17.4元,最后在中石油管理層“低價發行”的承諾下才將發行價定在16.7元。
盡管海普瑞沒有公布詢價者名單,不過從網下配售結果來看,211家成功獲配者中公募基金占大多數,其中華夏系軍團共有8只基金,包括華夏債券投資基金,受基金公司托管的社;鸬瓤倲蹈哌_14只。其他如財務公司和券商自營盤也不少,但保險資金參與度不高。這些機構共動用了1078億元資金爭搶800萬股的“蛋糕”,超購率達到91.05倍。
詢價結束后,機構對海普瑞的追捧遠未結束。上市首日預測中,申銀萬國估價為160~180元;愛建證券估測值為170~185元;國泰君安給出了160~191元的估價區間;銀河證券估價最高,在187.80~203.45元之間。而該股上市的首日和第三天,機構連續出現在買入金額第一名的席位上,直到第四天破發才退出交易所數據統計范圍。
覆轍二:過度宣傳淹沒質疑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截至2009年底總資產13.77億元)如何能承受中小板頂梁柱的重擔,其業績是否足以支撐如此超常的高發行市盈率?
海普瑞的招股說明書稱,公司是全球產銷規模最大、也是我國唯一同時取得美國FDA認證和歐盟CEP認證的肝素鈉原料藥生產企業,“FDA認證獨有性”是該公司在宣傳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概念之一。由于海普瑞處于細分行業龍頭地位,人們毫不懷疑其對國內其他競爭對手的了解程度,而各券商在研報中對這一點推崇備至,紛紛用“壟斷地位”、“核心競爭力”等字眼突出此項優勢。直到山東煙臺東誠等海普瑞的國內同行在該股上市前夕透露,至少有3家其他企業也獲得了相同產品的FDA認證。
對此,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張遠忠律師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海普瑞招股書“涉嫌欺詐”。
除了FDA認證獨有性質失實,輿論還質疑海普瑞在技術領先性、上游原料充足性和銷量額增長持久性方面的優勢有所夸大。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止海普瑞股價在上市首日創下188元的峰值,一如中石油曾經有過的48.6元“首日瘋”。
有分析師認為,中石油上市前的路演過分強調曾經的業績,過分強調“亞洲最賺錢公司”的光環,這一系列的宣傳讓中小股民對中國石油的未來無限憧憬,是該股上市后中小股民天價接盤的原因之一。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在辭任總裁職務時曾表示,他代表中石油對A股的股民表示歉意,稱中石油對不起深深被套牢的持有中石油股票的散戶和小股東。而海普瑞直到現在還未正面回應媒體的質疑,并且不斷為“FDA認證獨有性”打圓場。
海普瑞的股價將何去何從,留待后市論道,分析師們不排除公司通過良好的經營逐漸消化高溢價的可能。也許盲目入市的投資者們會在未來解套,畢竟海普瑞與中石油是兩種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公司。值得慶幸的是,海普瑞目前尚未計入中小板指數成分,其發行數量也僅為4010萬股,總股本僅4億余股,對市場的影響力遠遠不及中石油。
相關鏈接
A股史上兩大破發潮
回顧歷史,A股市場還經歷過兩次破發潮,且均發生在2008年一輪熊市里。
2008年3月底,滬指已從當年年初的5262點跌至3400點附近,股指暴跌也讓在2007年末2008年初上市的新股苦不堪言。3月26日,上市不久中國太保首次跌破發行價,股價最低一度只有25.51元,成為當年首只破發的新股。隨后,中煤能源和中海集運也加入破發軍團,而“大象”中國石油則險些破發。這一輪破發潮,不僅影響了打新買新的投資者,還引起市場對牛熊市的爭論。
在3月底一輪破發潮后,市場在短暫的反彈時間內恢復平靜,談論破發的聲音也逐漸平息。然而,端午節后一場突如其來的暴跌,又一次引發了新股破發潮襲來。
6月10日,滬指暴跌7.73%,有超過1000只個股跌停,低迷的市場環境使得新股破發來得異常容易。建設銀行當日創出歷史新低6.39元,跌破發行價6.45元;中信銀行全天暴跌9.41%,以5.68元收盤,同樣跌破發行價;而曾引起市場躁動的中國石油也未能幸免,收于16.13元,破發!此外,剛于5月底上市的濱江集團和威華股份也紛紛加入破發隊伍,一場權重股破發的獨角戲轉變成了藍籌與中小板新股齊齊破發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