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錢飛鳴
周四,黃光裕案開審,媒體報道列出昔日中國首富涉嫌三宗罪: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單位行賄罪。一個月之前的同一個法庭,首富的行賄對象——原商務部條法司正局級巡視員郭京毅被指控收受了過百萬好處費。
行賄與受賄的關系很清楚,但是受賄的回報過程卻相當模糊。郭京毅的作用集中在兩件事上:其一是國美電器的股權變更。商務部2004年出臺新規,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股權限制被放開,渴望上市的黃光裕以驚人的審批速度搭上了政策頭班車,將國美電器的65%的股權轉移至境外;其二是2006年國美收購永樂的反壟斷調查,波瀾不驚地通過審批,兼任商務部反壟斷調查辦公室副主任的郭京毅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身影。首富和高官相繼事發后,有媒體總結出“郭京毅式立法腐敗”:利用手中修改、解釋商務法律法規的權力,極為隱蔽地按照行賄者需求設計制度。
對于權力尋租,一般人都會將目光投向審批準入環節,郭京毅們卻將法規解釋這類清水衙門變成了高危部門。人人都說要尊重游戲規則,原來游戲規則的制訂是可以通過利益輸送實現操縱的。郭京毅的客戶還有很多,只是黃光裕的首富光環最耀眼,那份名單上其實還有著諸多世界百強或者中國巨頭。
前幾天,中國直銷行業都在關注這樣一條新聞:化妝品直銷巨頭雅芳公司宣布將四名高管停職,其中包括中國區總裁高壽康等三名中國區高管。首家進入中國的外資直銷企業,唯一直銷試點企業,中國首家直銷牌照,雅芳對于中國直銷行業的影響無須多言。企業的人事變動看似風平浪靜,坊間的解讀卻是視作對一年半前“賄賂門”的間接回應。
復雜的“賄賂門”中,不能不提到一個人,和郭京毅一起制造“商務部第一案”的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原副司長鄧湛。原本已經退休的鄧湛因郭案事發,也被牽了出來。隨著《直銷管理條例》與《禁止傳銷條例》在2005年出臺,中國直銷立法選擇了單層次銷售的雅芳模式,而國際主流的多層次直銷被列為非法傳銷。盡管并無證據表明鄧湛是否就是行賄的對象,但是中國直銷行業已經付出了代價。用行業研究者王萬軍的說法,代價并不是雅芳拿到了第一張直銷牌照,而是直銷立法采用了雅芳模式,讓中國直銷市場一直遭遇畸形的發展路徑。有市場生命力的模式被列為非法,這已是問題;更大的問題還在于,那些即使披上了“合法”外衣的企業,所采用的還是多層次之路。
由誰為市場的痛苦買單?直銷行業的質問可能還會出現在其他領域。正如有評論直言,雅芳“賄賂門”留下了難堪的后遺癥:法律不可兒戲,但是利益集團施壓下的畸形立法,還能起到協調作用嗎?
無疑,郭京毅們的殺傷力,遠遠大于黃光裕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