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葉 北京報道
融資融券上映了,怎奈觀眾寥寥無幾。
4月7日,保利地產受到了少量融券賣出,融券業務終于“打破”了3天的零交易紀錄。但這卻并不能改變融資融券低迷的現狀。截至8日收盤,上證指數震蕩下行,融資融券繼續保持“低調”。
記者經多方采訪后發現,無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對于融資融券這一新鮮事物似乎并不“感冒”,更多人都是以觀望為主,甚至沒有考慮要參與其中。
廣東新價值公司投資總監羅偉廣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融資融券業務可能會是藍籌的導火索,但不是行情的決定因素。反正短期我所掌舵的基金沒有做融資融券業務的計劃。”
“看看形勢再說”
“大多數投資者都不太敢參與這一業務,畢竟是新生事物,尤其是融券做空,大家都想看看形勢再說。”中信證券北太平莊營業部客戶經理施女士對目前融券市場的冷清并不意外。
據公開的數據顯示,融資融券業務開始的首個交易日,兩市融資融券業務交易總量為659萬元,其中滬市為584.9萬元,深市74.17萬元。而當天滬深兩市總成交量超過了2214億元。也就是說,融資融券首個交易日的成交量還不及兩市總成交量的十萬分之三。
記者注意到,相對于融資業務而言,融券業務更顯得尷尬。截至4月8日,融資融券業務已經開展到第6天,此前兩市的融券業務有連續三個交易日為“零交易”,雖然7日結束了這一局面,但也僅僅是小額融券賣空。
“融券利率高,一些標的證券估值并不高,賣空風險是比較大的。此外,融資融券剛剛試點,近期A 股市場上下徘徊,未來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市場觀望情緒較濃厚。”西南證券資深分析師王大力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對融券業務遇冷如此分析。
未來業務難放量
雖然交易總量在溫和擴大,但融資融券業務想要放量增長,尤其是融券業務,短期放量還很難。
根據上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7日融資融券交易總量2512.52萬元,比前日增加1502.37萬元。此前的4月6日,兩市融資買入總額為716.21萬元。7日,大多是融資買入做多的業務,融券業務依然鮮見。只有滬市保利地產被融券賣出1400股。此外,中國聯通融券余量1000股,工商銀行融券余量200股、金鉬股份融券余量100股。深市融券交易依然為零。
雖然交易總量已經有所增長,但規模總量尚不大,仍然看不出會有“如火如荼”的跡象。國都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王偉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短期大盤依然會保持震蕩格局,以地產股為首的權重股還是很難啟動,而由于融券標的多為藍籌股,所以更多的投資人面對融券還會繼續保持‘沉默’。”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由于融資融券門檻過高,機構參與該業務的熱情也并不高。據有關媒體報道稱,95%的私募基金都沒有參與到這一業務當中,而在此前,私募基金號稱是融資融券交易最主要的參與者。
“融券操作確實難,剛剛有這種做空機制,投資者還不適應這種投資者風格,這也是該業務遇冷的最主要原因。但由于目前有資質的融資融券券商只有6家,而這6家中能夠開展該業務的營業部也有限,門檻也高,所以投資者參與數量很少,參與融券業務的投資者就少之又少。”施女士似乎已經坦然接受了融券業務遇冷的現實。
不過,王大力對于融資融券業務的前景相對樂觀。“融資融券兩方交易,一個做多,一個做空,通過前幾日的嘗試與熟悉,一些投資者參與融資融券業務的熱情已經有所提高,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融資融券規模總量尚不大,要謹慎對待其中數據所反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