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曾經推動中國證券業無數個“第一”的闞治東,用一本40萬字的《榮辱二十年》,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中國證券市場的百轉千回聯系在了一起,雖蕭瑟一路,然豪情依舊。在這位已經轉身創投行業的證券業“老人”看來,如果下一個20年,中國還沒能建立起一個國際化的資本市場,“只能說我們做得太糟糕了”。
下一個20年:資本市場國際化
《中國經營報》:中國證券業可以說出身草莽,不乏江湖氣息,因此行政之手無處不在。就你當年入獄一事,有人曾說,中國證券業早年風云人物無一幸免,你自己如何評價?在中國證券市場20年之際,為何你用“榮辱”二字概括其中百味?
闞治東:其實,這不單單是證券行業的問題。上世紀80年代我去日本研修,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就是后人尊重前人、繼任尊重前任、從下到上都是仰視。臺灣也是如此,每家大企業都會陳列出每一代總裁的記錄。但在內地往往是一代否定前一代,后人都自認為比前者聰明。我想根源不是行業的問題,而是文化。事實上,中國的文化原來不是這樣的,很可能是被文革破壞了。
一直有人問我對今天市場的看法。從好的方面看,現在的市場是我們當年為之奮斗的夢想,當時我們只有七八只股票在交易。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創業板十年磨一劍、金融期貨遲遲不能發展、交易所體制依然有待完善,方方面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繼續努力。
監管不是辦證券市場的目的。就市場建設而言,我認為,我們只需要照著紐約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模式發展就行,他們今天的規模、國際化程度和交易品種設置,就是我們的目標。現在,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僅僅市值大、交易量大并不意味著我們市場大,只能說明我們的市場投機氣氛濃厚。同時,我們今天的市場還是半封閉市場,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剛剛打開序幕,首先要允許國外券商成為兩個交易所的保薦機構,其次要允許國外優質公司來兩個交易所上市,允許資金自由進出等等,這些都是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前提。
《中國經營報》:在你看來,中國資本市場下一個20年要怎么走?
闞治東:我認為下一個20年的目標應該是建立與中國經濟地位相適應的資本市場,這意味著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比較高。所謂國際化有很多標準,上世紀80年代,我研究過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國際化進程:日本從戰后開始建設資本市場,也是從貨幣非自由兌換開始的,國際化初步完成是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最后完成大概需要二三十年。不過,日本一切制度在廢墟之上建立而成,今天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應該比較容易得多,但很多問題就出在金融政策,這不是資本市場一家的事情,但這是前提,如果不完成,后續難以成行。
大家都在談金融中心。無論是所謂亞太金融中心、世界金融中心抑或區域金融中心,我對金融中心的理解就是相當于一個水利建設,類似一個水庫,澆灌的面積多大,金融中心就多大。換句話說,資金來源全球,資金流向全球,才算國際金融中心,如果都是人民幣,怎么能算國際金融中心呢?就我國香港而言,我認為他們國際化程度就比內地高很多。
20年前,我們還在意識形態的局限中掙扎,糾結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分。但是今天,排斥市場的人已經很少,民主在進步、社會在進步。對比過去20年,我對實現這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目標還是很樂觀;如果20年后這個目標不能實現,那么就是我們做得太糟糕了。
創投業完全可以做大
《中國經營報》:如今創投行業變化很大,國內很多資金涌入,外資也踴躍募集人民幣基金。你怎么看待這種趨勢,外資能夠爭取到人民幣LP(有限合伙人)嗎?
闞治東:一般來說,天下同行都是冤家,但我認為創投行業不是。因為當前中國投資需求太大,而且項目多資金少的局面仍將持續。創投不是證券承銷,如果有意愿,好項目大家可以一起做。現在我們談創業投資和VC(風險投資),還是規模比較小,距離真正做PE(私募股權投資)還有一定差距。如果市場發展到了京滬高鐵這樣的公司都能由各國PE來投資,有什么不好呢?
國外創投不是第一天進中國,我們和他們打交道也很長時間了。在海外支持、技術背景、資金規模等方面,他們有他們的優勢。但他們也有欠缺,海歸對國內情況不一定了解,容易水土不服。但我認為,他們并非不能募集到國內的資金。
當然不可能沒有競爭,如果沒有競爭,就沒有凱雷和紅杉在香港的官司。但我希望只是小摩擦、小競爭。另一方面,現在很多資金涌入,也在哄抬價格,投資市盈率都是10倍、8倍,說實話,5倍以上我都覺得貴。
《中國經營報》:前段時間聯想控股入股中銀國際,券商也紛紛殺入VC行業。你認為這對創投行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闞治東: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創投行業是一個怎樣的行業,依附性強還是獨立性強?現在看起來是依附性比較強。我上世紀90年代去美國考察,發現很多大企業都有創投部門,比如英特爾。這是因為,對于醫藥、IT等行業的企業來說,不管自己的研發隊伍有多強,世界上總有研究方向、研究前沿會超越他們,通過創投部門來應對潛在對手就成了公司的戰略之一。此外,國外也有很多券商都有直投部門,一旦發現IPO的手續費比不上創投收入,自然會紛紛涌入創投。我認為,只要股東同意,風險就能得到控制。至于獨立創投,也不是沒有,往往是有一定專業背景的人組成,這些人通常來自投行,因為創投行業不僅需要專業的產業知識,更重要的在于對資本市場熟悉。
但是,創投行業能不能成為一個強大的行業,并不取決于創投行業能不能被別人收購,能不能收購別人,比如證券公司、擔保公司等等。十多年前我就認為這個行業完全可以做大,聯想今天的舉措就是一個證明。
《中國經營報》:你已經投了不少企業,作為創投老兵,你的最大心得是什么?
闞治東:現在國內證券業確實在加大創投投入,大家都能做項目,就看各自身手了。我們曾在常州談過一個項目,被一個券商聽到消息,很快就介入了。后來我們覺得條款不合適,最終放棄了,現在企業和券商正處于糾紛之中。
做創投這行,我不怕什么背景,投資對象不看背景。做這一行,專業與否不是最重要的,專業可以學習。所有企業都是一個道理,創投本身也是企業,說到底,還是管理企業。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