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葉檀
證券市場內幕交易是個黑洞,因為掌握內幕者過多。
最近爆出的兩則新聞:一是身為南京市經委主任的劉寶春對資產重組的高淳陶瓷進行內幕交易獲利百萬之巨;二是前韶關市副市長李健在今年7月通過短炒西飛國際在11天內獲得25%的收益,8月5日,李健接到了中航飛機公司(西飛國際資產重組交易方)副總經理的聘書。
事情到此遠沒有結束。高淳陶瓷重組難道只有劉寶春知情嗎?參與重組的發改委、經委、國資委等一干官員全都知情。不應該忽視南京當地營業部在高淳陶瓷上的高調表現。6月8日,興業證券南京太平北路證券營業部、銀河證券南京湖南路證券營業部、上海證券南京定淮門大街證券營業部分別列于賣出金額前三位;西飛國際更是如此,幾年曲折的重組,不知給參與各方帶來了多少利潤。等待調查結果是個漫長的煎熬過程,但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投資者只能猜測,沒有任何的保障手段。
筆者曾經說過,中國資本市場的熱點是并購重組、中小板與創業板上市,以及與上市、重組相關聯的股權投資。
要嚴防動輒上億的并購重組過程成為分肥的過程。我國并購重組涉及資金量大,涉及區域廣。從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共有123家上市公司進行了以促進產業整合、行業升級為目標的并購重組,交易金額達到8334億元,完成并購重組后上市公司凈利潤、總收入和總資產平均增長了1~3倍。據媒體報道,目前有300多家企業的資產重組方案已呈報證監會。有統計數據顯示,僅僅在今年10月12日~11月12日期間,滬深兩市共有近70家上市公司公告了重大資產重組。而從2009年初至今,上證所共發布了“重大事項停牌”公告258次,其中近90%與資產重組有關。
國資委與證監會達成共識,并購重組是國資委鼓勵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重點工作,而在新一屆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提出,“隨著上市公司占國民經濟比重的不斷提高,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進行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將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促進有條件的企業并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服務于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并購重組涉及區域廣,地方政府紛紛把并購重組當作拯救當地主導國企的獨門秘器,從上海的金融中心、山西的能源中心等,無不如此。
重組的過程是個漫長的信息傳遞過程,鏈條越長信息越難控制,從掌握重組主動權的發改委、國資委甚至工信部等官員,重組與被重組方的高管,以及提供平臺的證券監管部門、提供服務的券商、參與制定市場價格的基金,所有的環節,都可能出現紕漏,要做到信息封閉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官員并不高調地自詡為股神,而是通過借用身份證等方式獲取隱性收益,監管部門又該如何查處?
不要說那些對信息了如指掌的主導交易人士,只要對于信息來源先行一步者就能獲得不菲的收益。今年二季度,基金建倉、增倉的重組概念股包括西部資源、冠城大通、榮盛發展、西山煤電等。西部礦業一季度上漲105%后,二季度繼續大漲108.77%。來自WIND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2日,今年共有109次有關重組、并購的公告發布,涉及A股上市公司86家,但其中卻有49家的股票有基金在三季度末重倉持有,亦即作為機構投資者的基金早已“潛伏”其中。
為什么監管花了大力氣,仍然無法取得根本效果?關鍵就在于在嚴厲監管的同時,拼命拉長了利益鏈條和信息鏈條,使得附著在利益鏈條上的寄生物越來越多。兩股力量對決,監管難敵利益分配。只要有關部門繼續延續目前的并購重組方式,那么并購重組一定會成為內幕交易者的分肥大餐。
要改變目前并購重組過程中內幕交易橫行的狀況,除了加強監管之外,有關部門有必要對以概念、保殼為目的的重組亮出紅燈;并且打破條條框框,將并購重組的進程公諸于眾,使市場價格能夠反映幕后操作導致的盈利變化。
行政性并購重組說白了,是個利益分配過程,而不是財富創造過程。市場化的并購重組,則另當別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上海:021-61283003深圳:0755-33203568成都:028-86516389028-86740011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