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特約評論員 周俊生
【新民網評】中國股市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笑話,叫做“姚明進去,潘長江出來”。作為中小投資者在股市遭遇的寫照,可謂形象生動。而現在,隨著創業板的出現,“潘長江進去,姚明出來”的神奇開始批量涌現。但是,這個美好的景象與正在證券公司里一筆一劃地填寫創業板開戶風險承諾書的普通投資者無緣,它只是與創業板發行企業存在種種內部關系的人士的“專利”。
近日有媒體報道,截至9月21日,在已經公布的29家創業板擬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公司存在個別股東突擊入股的現象,比例高達37.93%。它們的大致情形是,這些有條件突擊入股的股東,通常都是發行企業保薦人的持股公司或是保薦人的“親密客戶”,由它們在幾個月前當上這些創業板公司的股東,一旦這些公司獲準上市,這些突擊入股的“股東”的身價自然便突飛猛進、扶搖直上了。此外,還有一些不明身份的神秘股東,例如,一位年僅20歲的女大學生趙紫彤在今年3月19日以180萬元的價格拿到了西安寶德180萬股的股權……
眾所周知,創業板在我國從產生動議到目前的正式面世,已經有長達10年的時間。在這10年時間里,市場幾經變化,當年的創業投資公司連生存都發生了困難。但到了今年,事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今年3月3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這意味著創業板的推出已經沒有懸念。就在這以后,一些神通廣大的內部人開始憑借關系突擊入股。這里,我們不妨以此次敲定發行價為58元的神州泰岳為例,通過對這只“麻雀”的解剖,看一看這些創業板公司是如何成為某些內部人變身“姚明”的戲法的。
據媒體報道,根據神州泰岳公布的招股書,這家創業板公司的兩個股東金石投資和匯金立方,是在今年5月18日,也就是證監會“3.31”文件公布一個多月后,才分別出資2772萬元和3564萬元,認購神州泰岳210萬股、270萬股股份的,直到三個月前的6月26日,神州泰岳才完成了此次增資擴股后的工商變更登記。更為玄妙的是,其中的一個股東金石投資,它的董事長正好擔任著神州泰岳此次上市的保薦人中信證券的常務副總經理職務,還有兩名董事也擔任著中信證券的副總經理職務。看清了這種股權結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神州泰岳為什么能夠得出58元之高的所謂“詢價”結果。顯而易見的是,中信證券利用自己具有的保薦人資格,為神州泰岳制造各種神話,不僅使這家曾經在申請上市中小板時遭受被否的公司成功進入創業板,而且為其創造了一個“創業板第一高價股”的美譽。正式入股尚不足3個月的兩家所謂“創投公司”,在這短短的時間里,已經使自己的身價出現了快速增長。
內部人的突擊入股,正在使創業板市場變味,通過發行企業和與其具有“裙帶關系”的保薦人的聯手,正在使創業板快速演變為一個比主板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搶錢市場”。那些填寫了風險承諾書的“局外投資者”,他們的義務便是向這些創業板公司繳納高額股金,為這些突擊入股的股東實現他們的致富理想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不公平。按照目前的發行制度,創業板企業的招股價只能由發行企業與保薦人合謀定出,普通投資者根本沒有插嘴的可能,創業板的融資成了內部人合謀攫取投資者財富的一條“合法途徑”。雖然監管部門將這種局面定義為“市場化”,但在投資者看來,這更像是一場“公開的內幕交易”。
市場監管當局在籌建創業板的過程中,反復向投資者宣傳市場風險,這無疑是一種正確的做法。但是,監管當局既然意識到風險,就應該積極采取措施減少這種風險的危害,而不是放任這種風險的蔓延。但從目前來看,創業板企業內部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裙帶關系,已經成為創業板市場的最大風險。當創業板成為少數內部人的狂歡天堂的時候,它一定會成為大多數投資者的痛苦地獄。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市場最大的風險并不是股價的暴跌,而是這種暴跌之所以形成的市場機理的混亂。如果監管部門能夠切實行使對創業板企業的監管,比如對創業板公司這種內部人突擊入股的行為嚴加規范,比如制定規定,對保薦人與創業板公司具有關聯關系的情形,其上市申請一律打入冷宮,那么我們就可以相信,至少像神州泰岳這種惡意炒高發行價的行為就可以得到有效杜絕,市場風險相應就可以減低一些,投資者的利益也就有了保障,這個新生的市場也就有了順利發展的可能。(新民網特約評論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