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左小蕾:最公平的新股制度是全面網上競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9日 08:31  大眾證券報

  左小蕾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

  避免經濟從V型轉變成W型

  《大眾證券報》:現在關于經濟未來走勢的判斷很多,有V型、W型、L型、U型?您判斷,未來經濟將會是怎樣的趨勢?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左小蕾:PMI(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一個領先指標,它的趨勢一般會預示未來3至6個月的經濟走勢。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我們關注到它已經有10個星期的上漲,從去年10月份的最低點開始上漲。它現在已經漲到了50%以上,也就是正常水平以上,理所當然的,中國的經濟在3個月到6個月的時間一定會上去。PMI的上漲,說明企業已經在買東西了,訂單也上來了,設備也在購買,原材料庫存也在上漲,市場已經在加大投資,所有這些信號已經說明,國家的四萬億投資都在發揮作用,那經濟增長能不上去嗎?但是大家要注意,經濟增長光靠投資拉動是不能持續的。而且,這種信號也并不是說,投資者可以放心大膽地去買股票了,這是兩碼事。

  《大眾證券報》:那如何才能讓經濟的增長具有持續性呢?

  左小蕾:雖然一些指標發出了我國經濟將出現回暖復蘇的信號,但其中也存在著對V型反轉的可持續性的擔憂,有可能轉化成W型。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出臺大規模的政府經濟振興計劃,1998年至1999年經濟明顯下滑,2000年經濟增長得到改善;但是2001年,經濟再次下滑,出現所謂W型的經濟態勢。現在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擔憂,主要是因為,一些經濟指標反映,我國的經濟回暖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的,消費的拉動力度不夠;而進出口順差在目前的國際經濟大環境下,對經濟增長不會有很大的貢獻。所以,未來政策或新的經濟刺激方案,應該把重點放在拉動消費上,而不是加大政府的投資。只有拉動消費,才會帶來再生產、再投資的這種良性循環,才能夠讓經濟的回暖穩定、持續。現在可以看到,政府的一些政策已經在拉動消費上作文章,包括把國有股劃轉給社保基金,這是一次收入分配調整,解決老百姓消費的后顧之憂;取消部分糧食出口關稅,這不僅加大出口,更重要的是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還有舊車換新車、舊家電換新家電補貼等。但這些還不夠。

  《大眾證券報》:那您認為還需要出臺哪些舉措呢?

  左小蕾:政府還要創造就業機會,農民工有了收入,他們才會消費。中國經濟要實現V型復蘇,必須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在,很多人都說新增長點難找,但我覺得中國可以著眼于以下方面:一是壟斷行業的民間準入。比如金融、電信、能源等行業的開放,直接成為新的增長點。二是新能源開發和應用。新能源的投資不會產生產能過剩的擔心,而帶來的乘數效應要大得多。三是電動汽車研發和生產的投入,這才是真正振興汽車行業之道。四是大規模完善和建設保障體系。五是發展與家電下鄉相關的服務業。六是全民健身。美國體育對經濟增長貢獻達2.4%,而中國僅0.3%。

  總之,只要在技術進步和制度進步方面不斷地突破,在創造就業、推動服務業、實行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方面做更多的文章,中國經濟必定能夠找到許多新的增長點,實現V型增長。

  現在有通縮壓力而不是通脹

  《大眾證券報》:謝國忠等經濟學家最近認為,現在我國經濟面臨通脹可能,今年底明年初甚至可能出現滯脹,也有學者說,目前我國面臨的主要是通縮壓力,因為CPI、PPI仍然為負,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左小蕾:從中國的情況來看,CPI、PPI持續數月為負數,至今仍無改變,顯示,當前中國通貨緊縮的壓力非常大,這還包括經濟形勢一直下降,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特別是民間投資,一直沒有被激活。

  大家之所以擔心通貨膨脹,是因為覺得中國發了很多貨幣,超過了經濟運行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需求。但我不認為發行了超出需求的貨幣,就會形成通貨膨脹。怎樣來判斷通脹是不是形成?比較嚴格一點說,要看是否會改變消費者和投資者的行為。在通脹預期比較強烈的時候,生產者會囤積居奇,人為創造供給短缺。消費者應該是不管是有用還是沒有用,現在要趕緊買,人為創造了需求的增長。需求增長,供給減少,最后市場的結果是價格就真的上去了。所以,在通脹的預期下,可能把價格推上去,通脹預期就真的變成了通脹。但是我們現在的情況并不是這樣。實際上從生產者的行為來說,還在“去庫存化”,所以PPI還在大幅度下降。消費也是一樣。由于還存在很多下崗失業和農民工就業的問題,消費雖然還是穩定的,但是并沒有出現消費行為的特別改變。所以,中國當前并沒有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沒有形成通貨膨脹的預期。

  另外,從實證研究的情況來看,通貨膨脹也不是與貨幣發行如影隨形的,不是說發了錢以后通貨膨脹就跟著來了,一般有兩至三年的滯后。

  《大眾證券報》:那我們就不必擔心通脹壓力了嗎?

  左小蕾:不是的。現在通脹預期沒有形成,不等于說兩年到三年之后不會發生。對中國來說,把握通脹不光要考慮國內,也還要考慮國外,是雙重的因素。特別是在當前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全球對中國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中國受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影響也是存在的。由于大規模的救助,我們看見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已經是幾萬億美元,根據它的救助計劃,可能還要有幾萬億。美聯儲數萬億的基礎貨幣,加上財政赤字,所以全球對通貨膨脹的擔心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國外的通脹不能被很好地控制,就會再現輸入型通脹:大宗產品價格提升,包括資本流入帶來過剩的流動性,都會成為通脹輸入的因素。對于目前來說,輸入型的通脹可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要遏制新股上市首日大漲

  《大眾證券報》:下周一,新股發行重新開閘,三金藥業首發。關于本次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您認為最大的改進有哪些?

  左小蕾:以前的新股發行制度,造成的一個重大惡果就是新股上市后暴漲暴跌,引發了一系列的市場風險和不公平。這主要表現在,新股價格大漲,調動了大量的資金流向一級市場,極大地扭曲了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也引起二級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波動。可以說,新股上市價格不斷攀比式競相大漲,被誤導的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的惡性循環,是形成2007年股市泡沫,導致資本市場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新股上市大幅上漲,是對發行定價機制的否定。這次重新啟動IPO后,最重要的是避免再次造成新股價格非理性的大幅上漲。

  《大眾證券報》:新的制度還存在哪些不足?

  左小蕾:首先,詢價過程中要避免道德風險扭曲價格。雖然新辦法對過去高報低買、低報高買有一定的約束規定,但是,在沒有窗口指導的新規則下,低報高買可能成為詢價過程中新的帶有傾向性的詢價行為。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扭曲發行價格,而不是真正定出合理的價格,低估價格會更大程度地降低詢價的權威性,帶來上市后更大的價格上漲,助長更大的非理性新股申購行為,帶來市場秩序更大的無序和不公平。要規范理性詢價,必須對刻意扭曲價格的行為加大懲罰力度。其次,避免新股發行上市價格的“預測”扭曲價格。新股上市價格不正常的大漲與天馬行空的上市價格“預測”有關。幾倍于發行定價的“預測”值得深思。新股上市首日大漲,漲的一定不是價值而是價格,只能用價格泡沫來描述了。新股價格被“預測”到一個非常不合理的水平,實際上是透支了更長時間的公司盈利,對二級市場投資者非常不公平。

  《大眾證券報》:您認為新股發行制度還需怎樣的改進?

  左小蕾:最理想最公平的定價方式是全面網上競價。全面網上競價才能全面信息對稱。每個投資者從自己的角度有價格的判斷,全市場的參與意味著所有信息全部反映在價格上。全面網上定價幾乎融入所有有意申購的投資者的信息、估值和判斷,所定新股價格是最合理的,也是全市場認可的,應該不會帶來新股發行上市價的盲目上漲。

  資本市場定價和市值變動是風險和將來的成長性決定的。合理的定價過程可以解除資本市場上屢屢被誤導的所謂擴容導致市場下跌的似是而非的見解,改變IPO屢次成為調控工具的非市場化狀態。

  投資創業板應以風險防范為主

  《大眾證券報》:創業板即將開啟,這對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有哪些影響?對投資者而言將有哪些機會?又蘊藏著怎樣的風險?

  左小蕾:創業板推出,有利于大量中小高科技公司的融資,推動創新型企業的發展,不論從技術進步的角度還是從就業機會創造的角度,非常可能成為保增長過程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但對于投資者而言,投資創業板還應以防范風險為主,不要去瞎炒。創業板公司雖然是高成長的,但是,如果不能把握持續發展的技術和創意,風險也是很高的。全世界的創業板市場沒有幾個成功的。

  《大眾證券報》:投資創業板和主板市場,投資者應該注意哪些區別?

  左小蕾:高科技行業的變化很大,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應該更充分對稱;公開的信息披露的要求應該更嚴格,上市公司的公司財務、經營狀況,包括管理層的變化的透明度更高,使投資者更容易了解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創業板這次增加了“退市”的相關條款。退市制度的建立,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強作為一個公眾公司的觀念, 有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對于完善上市公司的監管體系, 結束上市公司“只生不死”的歷史,應該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采訪手記

  6月24日,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來南京參加“服務外包名人會——中國經濟50人論壇”,當晚返回北京。此次匆忙的行程令記者面對面專訪的計劃未能成行。隨后,記者幾經周折,通過電話對左小蕾女士進行了專訪,總算補償了這次失之交臂的遺憾。在采訪過程中,左小蕾一再強調——只談經濟,不談股市。即便是經濟發出復蘇信號,并不代表著投資者可以放心地去買股票。

  ■  時間:6月25日

  ■  地點:南京——北京   

  ■  人物:左小蕾

  ■  記者:于世卿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