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躍然
下周一,新股發行改革后的首單IPO將開始申購,圍繞IPO重啟而引發的幾大懸念也將逐一揭曉:打新凍結資金是否會像2007年一樣迭創新高?首日爆炒是否依舊?首日破發的可能性有多大?IPO開閘后是否會推動股指進一步走強?
懸念一:凍結資金難創新高?
回顧2007年IPO凍結資金情況:2月中國平安、興業銀行申購共凍結資金2.3萬億左右;4月交行、中信申購共凍結資金約2.8萬億;9月神華、中海油共凍結資金近5萬億;10月下旬中石油凍結資金3.3萬億。此次IPO重啟后,凍結打新資金會否再創新高?
第一創業證券固定收益研究組分析師劉建巖預計:“目前來看,為有效穩定資本市場和投資者信心,首先放行的仍將是中小盤股,例如本次三金藥業,計劃募集資金6億,根據每個賬戶申購量上限千分之一估算,整體凍結資金量可能只在50億左右。”由此看來IPO第一單應該不會出現凍結資金創新高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股尚未正式發行,但是證券公司保證金已達1.3萬億左右,而這部分資金以中小散戶為主,也就是說不受本次征求意見稿的第二條和第三條的影響。在超額收益持續存在的情況下,這部分資金進行網上申購的可能性非常大。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IPO新政從制度上限制了大資金進行網上申購,一定程度上能減少網上申購的凍結資金量,但并不能防止IPO凍結資金繼續升溫,尤其是在剛剛重啟的市場投資“饑渴”狀態下。
興業銀行郭草敏指出,新辦法對新股發行網下詢價、申購以及資金劃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明顯降低了網下配售引起的資金凍結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沖擊。但事實上,網上發行的凍結資金量通常是網下配售的4倍左右,在網上凍結資金規模較大的情況下,可能仍然會對銀行體系流動性造成一定沖擊。
懸念二:首日爆炒防不勝防?
IPO重啟,新股首日爆炒是否又將回歸?有市場人士表示,“完善詢價和申購報價約束機制”是此次IPO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此次IPO重啟后,新股上市首日漲幅不太可能重現昔日的輝煌。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則認為,A股市場IPO重啟后,投資者對新股的爆炒還將繼續,但是在實行市場化定價的方式之后,爆炒新股的風險已經被放大,投資者應該注意投資方式上的改變。
國信證券鄭云娟認為,此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措施無疑會直接影響申購參與者的“打新”收益率,如“網下網上申購方式只能擇其一”、“網上單個賬戶申購上限為1‰”等措施都將改變原有的申購資金配售格局,進而影響新股申購收益水平。受單個賬戶申購上限的制約,資金量超過一千萬的投資者可能會更愿意參與網下申購,競爭沒網上申購那么激烈。
懸念三:破發可能性較低?
IPO進入倒計時,“打新族”忙著籌措資金、準備賬號、制訂計劃,但新制度下,是否仍存在新股“破發”的可能呢?
招商證券總裁楊鶤認為,由于市場化定價發行使得此次新股定價不同于以往,有可能出現發行價格偏高導致上市即跌破發行價的風險,投資者應當充分關注定價市場化蘊含的風險因素,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強化價值投資理念,避免盲目炒作。
而李大霄則表示,從目前市場的期待度來看,市場IPO重啟的前期階段,不論是小盤股還是大盤股,市場穩定以及發行節奏適當都是監管層考慮的重點,因此,出現發行價“良好>破發”的可能性更高。
懸念四:推動股指繼續走高?
此輪IPO重啟是否會使二級市場資金面承壓?
目前大部分機構認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IPO重啟不會是阻礙行情趨勢的決定性因素。統計顯示,過去六次IPO重新開閘時,大盤在發行重啟首日往往微跌,但重啟一個月后,盤面整體表現則以上漲為主。
國聯證券分析報告認為:“制度改革和IPO的重啟不會成為阻礙長期行情趨勢的攔路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涉及到新股發行“去行政化”、定價“市場化”和“去泡沫化”以及利益分配“公平化”等諸多證券市場建設的根本性問題。在實體經濟環境向好的背景下,無論是市場制度改革的成功還是新的上升趨勢形成都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投資者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對國家經濟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把握上。
國元證券研究員鄭旻則認為,新股可能導致炒作和大盤失血。但總體來看,新股開閘是資本市場發展所必須的,對市場的影響正面和負面都存在,歷史上既有1995年新股重啟后照樣下跌的事實,也有2006年重啟新股后轟轟烈烈的“后股改行情”。他建議,投資者后市應密切關注新股發行的節奏和數量,而最重要的是仔細觀察大眾在新股發行節奏改變時的心態變化,這才是后市行情演變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