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輝)“5·19”十周年意味著什么?是牛市,還是熊市?昨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表示:“5·19”是一個陳舊的符號,代表的只是中國股市過去的一段歷史、一個場景——政策市、暴漲暴跌、投機猖獗。
董登新認為,回顧過去10年所走過的道路,中國股市運行由“政策主導”轉變為“政策引導”。而這個具有轉折性的變化,大體上以股權分置改革為節點。
1998年,國務院首次確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并啟動“股市為國企融資服務”的巨大功能。從1998年底開始,大批量的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特大型、超級航母型的國有企業紛紛登陸A股和H股市場。
1998年—2008年,十年間,各行各業的大型國有企業基本上完成改制上市,這直接改變了中國股市的供給總量與結構,隨著股市容量擴張,尤其是權重大盤股的大量上市,它們賦予了中國股市穩定與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不僅有利于解決中國“袖珍”股市的暴漲暴跌問題,而且有利于“股市作為經濟晴雨表”功能的發揮。
起步于2005年5月的“股權分置改革”具有深刻而偉大的市場意義:通過股本全流通,通過解禁“大小非”,可以釋放出巨大的交換能量,擴大市場供給,還原市場真實定價機制,重新激活市場資源配置的人氣。因此,股本全流通意味著中國股市的“市場化”邁出了最為關鍵的一大步。
董登新認為,在股本全流通時代,中國股市仍將面臨兩大重要難題:一是市場化和法制化改革;二是國際化改革。
背景資料
5·19行情
1999年5月,正當世界牛市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之時,中國股市卻反其道而行之,并企圖再次探底1000點,危難之際,中國政府果斷出手,立即推出了系列“救市”政策:清理整頓場外交易市場、開辟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擴大證券投資基金試點等重大“利好”。
“救市”政策立竿見影,1999年5月19日,滬深股市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5·19”行情。當天,中國股市高開高走,一路凱歌高奏,并收出了一根光頭光腳的大陽線,上證綜指一日暴漲4.64%,上交所一日成交額從此前20億元暴增至42億元。
“5·19”行情持續了32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從1047點暴漲至1756點,即一個月時間大盤暴漲了78%!在這一個多月中,最大日成交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是“5·19”當天成交額的10倍。其后,中國股市以科技股為引領,爆發一波延續兩年多的行情。上證綜指接連突破整數關口,創下了2245點的歷史新高。
這就是中國股民和股評家們一直津津樂道而不忍忘懷的“5·19”行情。
(記者張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