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專家 賀宛男
上市公司2008年報和2009一季報均已塵埃落定,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是,今年一季度與去年四季度相比,環比業績居然增長6倍多。在某些人士為之沾沾自喜之際,筆者倒要潑一點冷水。
有關數據統計,一季度滬深上市公司共實現盈利約為2040億元,平均每股收益為0.084元,雖然同比約減少2.5成,但與去年四季度的280億元相比,環比增幅居然高達6.3倍,于是,有關“拐點”“復蘇”乃至“V型反轉”等滿懷希望的用語紛紛見諸報端。
筆者贊同一季度業績確已大有好轉,但環比之勁增6倍卻并非正常。因為一季度的業績暴增源自四季度的業績暴跌,而去年四季度之所以暴跌則有許多非經常性因素。
去年四個季度中,一、二、三季上市公司盈利均超過2000億元,可到了第四季居然不到300億元,金融危機真的讓1600多家公司全都趴下了?非也。首先,是央企帶頭搞金融衍生品交易所致。雖然第四季單季虧損公司比例高達4成,但一般公司虧得并不多,帶頭巨虧的幾乎全是央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炒期貨。例如,三家航空公司均從事航油套保,合計浮虧約200億元;中國遠洋從事的“FFA”(遠期運輸協議),2008年報公允價值浮虧52億元,到一季報又沖回11億。還有一家大央企中國中鐵,2008年報營收增長27.40%,但凈利潤卻下降65.46%,原來是H股募集資金匯兌損失41億元。去年10月該公司就曝出匯兌損失20億元的丑聞,到了年底怎么又增至41億元呢?如果真的是存銀行就算澳元等暴跌,也不至于虧那么多啊,人們不得不懷疑其中另有貓膩,可惜年報季報均語焉不詳。
第二個原因是一些爛公司趁機把壇壇罐罐統統打爛。如ST宏盛居然創出了每股虧損21.86元、每股凈資產-21.18元的歷史記錄,這家總股本不過1.2億股的小公司,僅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就達26億元(均系海外收不回的款項)。4月30日最后一天披露年報的數十家ST、*ST、S*ST公司,就像大掃蕩似的,少的虧幾億,多的幾十億,仿佛金融海嘯來了,虧得再多也理直氣壯,再說這年頭不趁機狠狠計提一把又待何時?毫無羞恥之感。
第三,2008年報公允價值大減,到了2009一季報又大增。據媒體報道,上市公司總共7萬多億的凈資產中,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這兩項就高達3萬多億,從2008年報計提損失到2009一季報轉回的至少達200億元,如央企長江電力就是依靠金融資產,取得了首季業績大增230%的驕人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