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邢 力
2008年圣誕節,身負諸多罵名,遠在倫敦的趙笑云通過國內媒體放出風聲:“我很想回來,可以寬恕我嗎?很多人都會犯錯誤,對于真正認錯的人,上帝是會寬恕他的。”
沒錯,對于知錯能改的人,無論是上帝,政府,還是民眾,都應該給其重新做人、將功補過的機會,畢竟人是可以改變的。但還有一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趙笑云是否真的改過自新了呢?
悔改了嗎
很可惜,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對于已經蓋棺定論的“青山紙業事件”,趙笑云此次復出時還在為自己百般狡辯:“他們(股民)聽了我的推薦后,追高買進,但沒有進行短線操作,可能出現短期高位被套,或長期被套,我深表歉意。股市是一個高風險市場。而我們當時強調的投資理念是‘以變應變’,是短線為金,在當時談的也是持股不超過48小時。因此如果嚴格按照48小時持股操作,投資者持有青山紙業能夠損失多少呢?”
如果趙笑云當年反復向股民強調的投資理念是“短線是金”,那散戶不聽他的話虧損了也只能怪自己。但事實上,趙笑云當年在媒體上反復鼓吹的觀點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什么叫“咬定”,就是堅決長期持有,就是持股待漲,因為他在青山紙業15元時,給出的第一目標位是28元,第二目標位是40元。這不分明就是長線投資策略嗎?那現在又談“短線是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
對于“咬定青山不放松”這句“名言”,趙笑云還在狡辯:“這句話當時是我提出的,但創意是當時公司另外一個助手加進去的。當時我的工作很忙,也沒在意,沒有加以修改就說了。如果投資者咬定了不賣,到2007年也是有盈利機會的。”
好吧,就算你智商有問題,以至于當年整天忙著在報紙上叫囂“咬定青山不放松”,忙到連這句話本身是否該修改也忘記了。但當青山紙業跌到1.6元的時候,你本人卻又為什么偷偷跑到英國去,聰明地完成勝利大逃亡了呢?
顯然,一個根本沒有悔改之意的“第一莊托”,他講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懷疑。
為什么敢回來
那么一個根本沒有悔意的莊托,一個像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般的黑嘴,為什么敢高調回國呢?
因為當年受害的股民奈何不了他。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宋一欣律師表示,不管當年青山紙業事件曾經有多么轟動,趙笑云的外在聲名如何狼藉,除非管理層對其問題特別立案,否則當年受害的投資者無法申請法律保護,為虧損維權。
宋一欣表示,按照國家的《行政處罰法》,趙笑云事件已經過了追訴期,并且當時證監會沒有對趙笑云本人進行處罰,投資者也就無法起訴他。另外青山紙業事件發生于2000年,但《證券法》誕生于2004年,按照“法不追溯既往”的法學原則,國家也無法像處理孫成剛、汪建中等“黑嘴”那樣對趙笑云追究刑事責任。
作為有15年股齡的老股民,著名財經評論人曹中銘表示,之所以當時趙笑云沒有受到處罰,和當時國家的證券法規還不健全有很大關系,比如當時的投資咨詢機構年檢制度就沒有現在那么全面,而且證監會內部設立稽查局也是青山紙業事件之后的事情。
不過2002年,趙笑云就已經被證監會取消了證券投資咨詢行業的從業資格,現在又為什么敢回來開辦投資公司?難道就不怕在注冊時遇到障礙嗎?對此,趙笑云頗為得意地表示,按目前中國的法規,成立民營的投資管理公司只需向工商管理局注冊,而證監會對于這個行業暫無直接管轄權。
說到底,趙笑云當年能實現勝利大逃亡,今天又敢大張旗鼓地復出,完全是鉆了法律的空子。
回來干什么
趙笑云雖然可以回來,但他在英國待著好好的,現在為什么突然要回來了呢?
按照他自己在不同時間場合對媒體的表述,回來的目的有三種,一是進入公募基金謀職;二是創立私募基金,未來借殼上市,成為金融控股上市公司,打造“私募航母”;三是“回國作貢獻”,利用自己在英國學到的“先進知識”,幫助國內基金行業樹立金融大局觀,甚至包括未來建立98家希望小學。
正所謂“聽其言而觀其行”,趙笑云是個善于“講故事”的人,聽他講他的宏偉藍圖,還不如看看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
到目前為止,趙笑云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正在籌備潤天華創公司。
記者在多家招聘網站上看到了該公司的招聘信息。招聘崗位有投資經理和高級投資顧問兩種。而在公司介紹一欄中,記者發現潤天華創無所不用其極地往趙笑云臉上貼金,“趙笑云先生是新中國金融證券投資領域的佼佼者”,“2000年一至十月獲得由《上海證券報》舉辦的‘南北奪擂投資比賽‘十連冠”,“2000年十月被江西財經大學聘為該校金融投資專業客座教授”,“2005年10月獲得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史系全球經濟史專業理學碩士”……且不說完全沒有提及趙笑云當年轟動市場的丑事,而且被江西財經大學聘為客座教授的事也早已過期,現在再拿出來貼金顯然并不合適。
當記者致電該公司時,聲稱是上海辦事處負責人的戴小姐對記者表示,趙笑云醞釀潤天華創已有幾年,現已進入真正籌備階段。當記者問到趙笑云所說的公司運作資金10億英鎊何時可以兌現時,戴小姐表示具體情況并不清楚,但10億英鎊資金是一定會進來的。不過當記者表示想登門采訪時,對方卻以目前公司還在籌備階段,辦公場地較小,并不適合登門采訪為由拒絕。
但當記者再次以應聘者的身份致電該公司時,戴小姐卻只是讓記者把簡歷發送到其電子郵箱,而對記者所提的關于薪水待遇、公司地址等具體問題一概不予回答。
事實上,此前有媒體記者曾走訪過潤天華創在北京的某辦事處,里面僅有四把破舊不堪的椅子,四臺靠墻放著的臺式電腦,一部電話——最標準的皮包公司情形。
盡管我們不知道趙笑云到底有多少錢,但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是:一個有10億英鎊,即100億元人民幣的大型跨國投資公司,即使在籌備階段,也不可能連個像樣的國內辦事處都沒有。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這就是個皮包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弄到錢。
真的有錢嗎
從其所作所為中,我們可以推測出趙笑云是為了錢回來的,從理論上說,趙笑云掌握有10億英鎊資金的可能性并不大。
趙笑云曾表示,公司資金來源有二,一是QFII,二是國內募集。趙笑云說過:“我正在跟以前的一個境外合作伙伴洽談,是倫敦的一家投資公司,運作的時間比較久,管理資金在200億英鎊左右,有一部分資金準備通過香港市場間接進入中國市場,另一部分資金以申請QFII的方式投資A股,金額大約在10億英鎊左右,由我作為策劃人,牽針引線。”這是外界所傳其“10億身家”的最初版本。
顯然,趙笑云是希望以國外大資金代理人的身份來給自己貼金,把自己包裝成金融危機中資金雄厚的“救世主”的模樣,好讓國內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紛紛主動獻金,完成他所說的國內募集。
事實上,國內對于境外資金入境只開了一個口子,即以QFII的形式投資,目前,最大的QFII額度也只有8億美元,其他渠道資金進入內地市場則要設立投資公司,也就是變為中國公司的形式才行。10億英鎊相當于100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資金量,哪里是趙笑云說引進就可以引進的?
另外,香港市場一直就是一個開放的市場,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想投資中國市場的資金大多選擇了香港市場,應該說該進入的資金早就進入了,更不用說對香港市場非常了解的英國資金了(畢竟1997年以后香港才從英國人手里回歸)。這家擁有200億英鎊資金的英國公司突然要進軍香港市場,其對全球市場的洞察力的確夠差的。
這樣看來,趙笑云之所以一邊通過媒體大張旗鼓地發布回歸的消息,一邊自己又身在倫敦遙控指揮國內的皮包公司,理由就再明顯不過了:如果能忽悠到錢,就回來,如果忽悠不到錢,就不回來了——連買機票的錢都省了。
能忽悠到錢嗎
這個現在還不好說。雖然趙笑云打造“私募航母”的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夢想,但忽悠到幾筆大資金卻并非不可能。畢竟,股市里沒有被趙笑云傷害過的人還大有人在。
然而我們不得不看到,在商業社會,信譽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人無信不立”,一個曾經失信于整個資本市場的人,想要重新在市場中打造自己的信譽,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需要真心誠意的悔改。但事實是,現在趙笑云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并沒有誠心悔改,也因此并沒有獲得股民的信任,甚至連券商的信任都還沒有完全獲得,這樣一個已被眾人拋棄的喪家之犬,何來東山再起的可能呢?
退一萬步講,就算趙笑云忽悠到了幾筆大資金,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他也很難再像8年前一樣呼風喚雨了。要知道,如今的A股市場,早已不再是2000年的莊股時代了。股改以后,今天股市真正的莊家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集于一身的大小非們,已出國8年的趙笑云對A股市場乃至對中國經濟究竟還有多少深刻的了解呢?以他8年前的老套路,難道在如今的市場中還能屹立于不敗之地嗎?
望趙笑云三思,也望想把錢交給趙笑云“理財”的投資者們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