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就業”是今年頭等大事
提案人:致公黨
每年政協“一號提案”都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在“三農”、房地產、資本市場等一堆經濟話題提案中,致公黨《關于解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就業問題的提案》被列為今年政協一號提案,可見就業問題之嚴重、國家之重視。
除致公黨外,九三學社的《關于建立創業就業扶持機制的建議》、民革中央的《關于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建議》、民建中央的《關于解決返鄉農民工問題的提案》,也都緊扣就業問題。溫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新增900萬個就業崗位,提振了我國“保就業”的信心。
設立股市平準基金
提案人:民盟
兩會還未正式召開,民盟擬提交的《關于建立股市平準基金法律制度穩定股市的提案》已不脛而走。提案很詳細,對平準基金的定位、啟動、監管一一做了政策設計,并建議基金管理人應由國務院總理或主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國資委、證券市場監管部門等組成,由央行擔任基金托管人。該提案一經媒體曝光,立即引起了市場熱烈討論。民間的、官方的、贊成的、反對的,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使這份提案成為今年兩會之初最熱門的提案之一。
證券期貨罰沒收入應返還受害人
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
范福春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關于將證券期貨市場沒收的違法所得和罰款返還受害人的提案》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現行體制下,證券期貨罰沒收入均上繳國庫,盡管違法違規者受到了懲處,但是受害人的損失卻無法彌補。因此,范福春參照美國薩班斯法案,提交了這份提案。如果提案成行,則是證券市場投資者莫大的福音,也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切實之舉。
推出創業板
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
如果評選兩會期間三個最熱門的資本市場話題,創業板肯定是其中之一。創業板該不該推,何時推?市場上很關注,意見分歧也很大。陳東征今年的提案之一是《關于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挑戰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在這個提案中,他提出,從應對金融危機的角度,必須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啟動民間投資。他還表示:“推出創業板需要水到渠成,今年應該很有希望。”
推出股指期貨
提案人:全國人大代表、中金所總經理朱玉辰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成立好幾年了,但股指期貨還是沒有與投資者見面。今年兩會上,朱玉辰再次呼吁盡快推出股指期貨。他在《推出三大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功能》議案中表示,暴漲暴跌是困擾我國股市發展的頑疾,其根源在于市場缺失對沖平衡機制,而股指期貨是平抑股市波動,避免單邊市行情最成熟、最有效的工具,當前推出股指期貨風險可控、可測、可承受,要盡快推出這一業務。
恢復“五一”黃金周
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
兩年前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還在紛紛痛斥黃金周的種種弊病。可黃金周剛剛取消,代表委員們就又懷念起來。張近東在今年的提案中就建議恢復“五一”黃金周。來自商業界的不少代表委員手里都準備了一份類似內容的提案。此前廣東省也曾提議恢復黃金周,鼓勵帶薪休假。
張近東的提案使有關黃金周的爭論再次升級,反對者的理由和以前一樣,贊成者則以當前需要提振經濟、擴大內需為由,理直氣壯。國家旅游局對這一問題的表態則是:地方可以自行試點。無論是取消還是恢復,作為老百姓,只希望政策穩定,別折騰了。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
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中金董事長李劍閣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是資本市場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也是今年兩會上的一個熱點話題。證券監管部門明確表態,新股發行制度將進行改革,重啟IPO以發行制度改革為前提。如何改?李劍閣的《關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建議》提供了一種思路:市場化。他建議取消對新股定價的窗口指導,放開對發行節奏的控制,在新股發行中引入存量發行。作為中金公司的董事長,李劍閣的意見不能不讓人重視。
成立金融監管局
提案人:民盟
除了建議設立股市平準基金外,民盟還提交了一份《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建立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的提案。提案建議盡快制訂我國的《金融監督管理法》,合并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成立金融監管局。從這次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來看,加強金融監管,加快立法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但是合并“三會”設立金管局的設想,短期可能不太具有操作性。
發展B股市場
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榮豐控股董事長王征
B股市場長期被作為歷史遺留問題擱置,越來越冷清,但王征對解決B股問題提出了不同于一般的建議。他認為,B股不但不應被取消,還應做大做強。他建議,要鼓勵那些有意海外上市的國內企業轉向B股,并吸引海外企業發行B股。同時,統一深滬交易所B股的計價幣種為美元,并限制QFII投資A股,引導其投資B股。他認為,目前可嘗試進一步放開購匯用匯政策,通過國內投資者踴躍投資B股,吸收人民幣購匯資金,從而將部分外儲轉化為人民幣,增加流動性,進而釋放信貸規模。
在全國范圍內發放消費券
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集團董事長朱建民
發放消費券在地方上已經比較常見了,但對于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發放消費券,人們還沒有形成共識。朱建民在提案中建議,以中央政府的名義,向全國人民每人發放1000元消費券,并認為,這是刺激經濟、擴大內需、提高社會保障、應對危機最立竿見影的措施。
自廣東東莞最早提出發放消費券以來 ,有關消費券的爭議就沒有停止過。朱建民的這一建議是否可行,需要政府有關部門認真考察,衡量清楚。不過,從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已經采用過這一招數的國家來看,消費券短期刺激作用有限,長期則于事無補。 (孫森林)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