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2009兩會股市聚焦 > 正文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王聰)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李冬玉在其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表示,盡快將B股改革提上議事日程,用發展的思路、以最小的市場代價予以解決。李冬玉委員在提案中指出,在金融危機下,也是加大對經濟支持力度的一個補充。
B股市場改革條件已經具備
B股市場誕生于1992年,其主要目的是引導海外資金通過正常渠道投資我國資本市場,幫助內地企業吸納海外資金。這在當時是一種創新。然而,隨著A股市場加快對外開放、QFII機制的啟動,B股市場的發展空間日益縮小,從2000之后,B股市場基本上停止了發行新股和再融資活動。
近年來,由于人民幣持續升值、外儲增加,境外資金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目標轉向更加國際化、透明化的港股市場。這些因素都促使B股市場逐漸被投資者遺忘,走向沒落。這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與走向成熟的必然結果。
B股邊緣化作為歷史遺留問題,理應得到解決。從各方面情況看,當前B股市場的改革條件已經基本具備:第一,人民幣持續升值,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港元的持續走高,給國內企業回購B股創造了有利時機;第二,目前我國外匯儲備非充裕,從某種程度上講已經成為一種負擔,國內企業購匯回購B股有利于減輕我國儲備壓力;目前B股市凈率、市盈率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其股價較對應A股折讓較大,企業存在投資B股的逐利動力。
“B股、A股并軌”成改革主流聲音
相對于A股市場的股權分置問題來說,B股問題的解決要容易的多。 B股市場規模小,解決成本相對較低,所付出的代價也小得多。針對B股市場改革業內專家已經提出過多種方案,其中“B股與A股并軌”的建議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聲音。
李冬玉委員認為,“兩個市場”并軌的思路合理可行,她提出了四個支持的理由:第一,B股與A股合并的法律障礙和市場障礙不大。兩者都在滬深市場上市交易,接受同樣的監管,B股的信息披露比A股更加嚴格。第二,B股市場上市公司數量少,目前已無非流通的外資法人股,操作起來簡單容易,造成的社會“震動”小。第三,B股市場自2001年向國內個人投資者開放后,投資者已逐步實現本土化,與A股市場的個人投資者具有同質性,有A股股改的成功經驗便于溝通操作。第四,目前A股市場處于深度調整階段,啟動B股的改革可以給市場一個新的動力,對穩定市場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除允許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或直接回購B股之外,李冬玉委員建議,在具體的并軌措施上還可以有多種選擇。如允許B股公司發行、增發A股,恢復企業融資能力;或將B股按一定比例直接轉為A股;境內投資者可以直接出售,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類似QFII的機構進行托管等。
李冬玉委員在B股改革提案中明確指出,在改革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從方案設計之初就要避免特殊利益集團的誘導,以向投資者、專家、管理層征詢意見“三路并舉”的辦法,進行充分論證。尤其要保證中小投資者有充分表達意見的渠道與機會。形成決策的過程應公開透明,確保公正。
名詞解釋: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它的投資人限于: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F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到目前為止,滬深兩市共有109只B股上市公司,其中23家在發行B股的同時也發行有A股。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